牡丹题材在陶瓷装饰中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
2013-04-29郭新起
“百宝栏杆护晓寒,沉香亭畔若为看。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这是明代诗人冯珍写的一首牡丹诗。牡丹也称木芍药、富贵花。农历谷雨前后开花。花大如盘,色泽艳丽,故深受大众的喜爱,被人们誉为花中之王。中国人历来都把牡丹作为富贵吉祥,繁荣幸福的象征。因此牡丹花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的诗画题材,形成高雅的牡丹文化。
现代陶瓷装饰中牡丹题材继承了传统装饰的优良技巧,结合当代审美观念创作出不少的表现形式,不仅有青花、粉彩、新彩,而且出现运用高温色釉的综合装饰,还有指画、刷花等新技法,把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来进行创作。
这里重点介绍瓷上牡丹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
一、粉彩牡丹
粉彩工笔牡丹绘画技法以中国画白描为基础,白描也称线描,有丰富的表现力,为瓷画家格外重视。
粉彩牡丹染色技法也很关键,粉彩牡丹作品,染色不好,便前功尽弃。染色主要分两步:第一步是染里色,里面要染得平和,染得粉化,染出花的明暗面;第二步是填颜色,填颜色主要是加强牡丹花茎叶的色感、质感、亮光度。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以善画牡丹著称,有“牡丹大王”的美誉。他的牡丹创造性地运用了粉彩点染技法,用洋红、玛瑙红、宝石红等色彩层层渲染,既突出了工笔重彩的特点,又吸取了油画的表现方法。花卉造型美观,立体感强、色彩鲜艳;色调过渡自然、花瓣间的层次与质感,浑然有序;构图严谨,主次分明,质感柔和莹润;色彩绚丽,层次丰富,充分表现出牡丹雍容华贵的气质和富丽堂皇的风姿。描线精细,苍劲老辣,显示深厚的绘画功底和大家的风范。张松茂的粉彩填色方法,堪称一绝,他自己配制颜料,自己填色,颜色的搭配、过度,都恰到好处,从工艺美术的标准和要求来看,既突显了绘画工艺的独特精妙之处,又赋予瓷画美术的审美特征和美学价值。1997年香港回归时,江西省人民政府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赠送了一幅张松茂的粉彩瓷板画《紫归牡怀图》,画面是国花牡丹和香港区花紫荆花,以及杜鹃、山茶、芙蓉等百花图案。作品雍容华贵、端庄大气,无论是创意、绘画、烧制,在景德镇陶瓷史上都是空前的。“紫归牡怀”谐音就是“子归母怀”。离开中国一个多世纪的香港回归祖国了,不就是儿子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吗?
二、新彩牡丹
新彩是清末国外传入中国的一种釉上装饰。新彩颜料的品种很多,颜色附着力强,颜色较薄而又艳丽明快,烧制范围较宽,在调色时用油或水胶进行调和,都能得到很好的效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何叔水先生所作的釉上新彩瓷瓶《富贵长春》,此图用国画构图和写意笔法表现风姿绰约的牡丹。运笔生动流畅,遒劲洒脱、枝条用笔穿插交错、文秀清逸;花叶勾勒层次丰富,正反俯仰,生动自然。花瓣薄施淡彩,婉转多姿,渲染鲜艳。盛开的牡丹艳丽而富有层次、鲜盈如生,在绿色枝叶的烘托下,显得雍容华贵。两只蝴蝶飞舞,使画面增加了动感。构图饱满充实,有着俊雅明朗的风姿。
三、指画牡丹
指画牡丹是近年来景德镇盛行的一种绘画技法,通过手指、手掌、手的关节、运用樟脑油、新彩颜料在瓷画上点、擦、抹等技法,把艳丽的牡丹绘于瓷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德全的指画牡丹画,就是用手指蘸了点油,在碟子里把颜料抹开了,在瓷画上通过手指、手掌、点、擦、抹等技法的运用,让一朵朵红艳艳的牡丹花跃然瓷上。花瓣层层叠叠,手法有轻有重。画完花瓣后,他又用料笔蘸了黑色和黄色调和的颜料画花瓣、花茎,时而涂抹,时而轻轻勾勒。短短十几分钟时间,一幅《繁花似锦》的牡丹花就完成了。其实赖德全手指画的神奇还不仅仅是以指代笔,快速成画,更重要的是人体手指的肌理表现出的花瓣的纹路,手指并不匀称的线路表现出叶、梗、茎脉的不规整,更显出作品的自然天成——这是用画笔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极佳效果。赖德全大师这一独创技法被称为陶瓷绘画一绝。他的瓷板《春满华堂》,以二、三枝姿态各异、花簇叶润、茂盛开放的红、紫、黄的牡丹为主题,用没骨法绘枝干花叶,枝条用笔奔放、穿插交错、文秀清逸;花叶勾勒层次丰富,翻转相叠,勃茂丰神,与花朵共展春情。几只小蜜蜂绕花纷飞,颇有情调。寄寓了“富贵花似锦,宜昌祈安康”的吉祥夙愿。
四、青花牡丹
青花是中国陶瓷史中一朵艳丽的奇葩,其艺术效果与中国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妙。青花分水绘画技法是景德镇传统陶瓷画中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蕴含中国自己独特的审美情结,它是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一种以单纯色彩来表现丰富内容的艺术。青花分水瓷画运用笔、水、青花颜料构成其独特的表现方式。水和颜料在坯体渗透渲染后,产生了奇妙的肌理效果,再根据作画者对画面的需要经过轻、重、缓、急的用笔,在坯体上显示出中国画韵味和生动奇妙的意境。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卖九擅长用青花分水在坯上作画。分水时用手的两个指头夹住分水笔来控制用水量的多少,达到绘画的要求及表现物象的艺术效果。在青花绘画中除了用分水笔控制水分的分量和流速外,也可用到水墨画的方法点、染、勾线等工序。他的瓷板画《子归图》画面绘紫荆、牡丹、两花相互融合,穿插有致,构图新颖、紫刑花以勾线为主,细线谨密,工整细腻,花朵先勾后染,以浓淡过渡表现转折向背:牡丹不事勾勒,着力分染以重笔勾叶脉。作品以中国画没骨法结合青花分水技法绘就,晕染层次丰富,色泽沉而稳定,清新自然,韵味无穷。
郭新起,号瓷泉,江西省浮梁人,江西省高级技师(国家一级),景德镇高级陶瓷美术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有道瓷厂艺术总监。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江西工艺美术学会、景德镇美术协会会员,1994年创办瓷泉斋。
从艺期间得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何叔水等多位大师指点,作品以花鸟、走兽为主,山水、人物亦别具风格。在第六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中荣获金奖;第三届中国国际民博会暨第二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荣获金奖;第二届陶瓷艺术作品展示评比获得优秀奖;景德镇市首届青年美术作品展评比中荣获一等奖;2006年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华茂杯”金奖;2008年在抗震救灾重建汶川名瓷名画慈善拍卖会暨香港首届紫荆花杯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作品入编《景德镇陶瓷艺术家作品收藏图库》、《景德镇市高级陶瓷美术师作品集》。为收藏家们所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