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一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013-04-29姚金周

新课程·下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小棒表达能力应用题

姚金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特别是课程改革以来,小学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重视。低年级教材里面安排了许多“说”的内容,以此为契机,从低年级着力培养,从低年级重视训练,以“说”来培养、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然而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缺乏生活经验,数学语言表达又尚处起步阶段,课堂上常常有以下几种表现:不会说的怕说;想说的又不敢说,敢说的又说不好。思维乱而无序,语言缺乏完整性、连贯性和规范性。为此,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多渠道、多角度地引导。

一、让学生快乐地表达

在课堂上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表达,能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发言,我都给予肯定、表扬或奖励,就是说得不好的,我也不训斥,以免挫伤学生在学龄前期孕育的积极性。师生情感融洽,才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教学中应对“初学说者”或“说得不太好者”给予鼓励和扶助,使其充满信心,增大勇气,不怕说错,大胆表达。如当学生说不出时,教师应和蔼地说:“不要紧,坐下去慢慢想,下次你一定会说得好。”当学生说得不完整时,教师应帮助地说:“不错,如果你能注意到某个地方,答案就更加完整了。”當学生有独到见解时,更应给予鼓励:“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非常有新意。”渐渐地,他们的胆子大了,说话的兴趣浓了,觉得和同学、老师交流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将书本提供的内容进一步生活化、动作化、情景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于真实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产生迫切想表达内心思想的欲望,自然地流露,主动地参与到说的过程中去。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这一内容时,课本提供了几种图形,我觉得这样不能激起学生的欲望,于时我把这些图形用电脑制成了课件,把“静态”的插图变成了“动态”的情境。首先我问:“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用各种图形拼成的宫殿呢?”(生说想。)我接着问:“那你能告诉大家是有哪些图形组成的吗?”(请知道的学生来说)我边说边以课件显示各种图形。这样一显示,学生的直觉感官被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接着让学生来说说看到的图形中哪些是学过的?哪些是现在要学的?分别有几个?课件把学生说的内容不断地显示出来,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说的兴趣。

二、让学生准确完整地表达

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正处在起始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特别应注重培养学生说规范话的习惯,使他们能准确、完整地表达。

1.使用正确的单位名称

在新生入学的第一课时学生就接触了数学的概念。让学生说说学校里有几排房子?有几个操场?有几个花园?有多少棵树?有多少棵花等,一年级学生对量词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而且时不时掺入一些方言,比如:把一排房子说是一个房子,把一棵树说成一个树。而在数学语言中不同的量词就有不同的数量意义,如:一根小棒和一捆小棒,一套房子和一排房子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单纯的一,后者是一的集合。因此,培养学生准确使用正确的单位名称很重要,尤其在看图叙述数量时,如:一头猪,5根香蕉,1捆小棒。同时要求学生在解答应用题中正确地运用单位名称。

2.完整地回答问题

一年级学生已能把自己看到、听到的事物说给别人听,但是他们的语言往往不连贯或者说不成一句完整的话。比如,教师问:“5加7等于几?”学生会很自然地说:“12。”虽然没有错误,但时间一长,不仅会养成学生的一种惰性,还不利于逻辑思维的培养。所以在课堂上尽量不说省略句,要说完整。如,“图中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就应回答:“图中一共有16只小兔。”从低年级起,就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话来回答。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同时还能锻炼学生说话的能力,为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如,在计算8-5=?2+3=?时,学生开始只会回答3,5。如果是多道计算题,对于不认真听者,容易把答案混淆,应让学生这样回答8-5=3,2+3=5。把问题和答案完整地说出来,因为这既是数学严密性的需要,又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需求。如只追求答案、结果正确就行,对学生的表达或其他语言叙述都采取无所谓的态度,那么学生就成了“答题机器”,忽视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直接妨碍了学生智力继续、全面的发展,也无形中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让学生有层次、连贯性地表达

对事物的有层次、连贯性表达是对事物进一步理解的过程,是思维逻辑性强的体现,而表达的有层次、有连贯又体现在叙述的条理性以及语言的逻辑性上。因此让学生有层次、连贯性地表达不仅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高,意味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1.说清前因后果

如我在教学连减应用题时抓住教材的主题图,让学生先独立看图,同桌交流已知道的数学信息是什么?(总共有92人,“先锋号”可乘26人,“希望号”可乘44人)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还有几人不能上船?)先让学生把问题补充完整,再思考用什么方法做,最后列式计算:92-26-44=22(人)。又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一册“比较多少”这一内容时,情境图用一一对应呈现了4只小熊和4只小鹿。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完整地说清判断的依据,再说清判断的结果。学生叙述“一只小熊对一只小鹿,一只小熊对一只小鹿……”最后比出小熊和小鹿的数量一样多,所以4=4。

2.说清数量关系的变化

根据小学第一册数学情境图,有5个苹果,摘走了2个,让学生有条理地说图意:“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后来摘走了2个,现在树上还有几个苹果?”用“原来……后来……现在”这样造句式的有条理的语言训练,不仅渗透了简单应用题的结构,还进一步渗透了减法的意义,尤为突出的是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的能力。又如,计算“9+5=?”时,有不少学生算出得数是14,但要他说出算理时,却说不出来。我便引导学生这样去想:先摆9根小棒,再摆5根小棒,然后数一数一共有14根,用“先摆……再摆……然后……”的句式来说,并按照这个思路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经过这样的多次练习,学生会用语言口述思维过程,说清算理。

四、让学生多层性地表达

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语言基础后,可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地描述数学现象,进行一题(图、式)多“说”,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算理的理解,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三说”:一说图意。上面有8个圆,下面5个圆,一共几个圆?二说算理。要求一共几个就是8和5合起来是多少,用加法计算。三说意义。8+5=13中的“8”表示上面有8个圆,“5”表示下面有5个圆,“13”表示一共13个圆。还应让学生用三种不同的叙述。第一种:上面有8个圆,下面有5个圆,一共有几个圆?第二种:一共13个圆,上面有8个圆,下面有几个圆?第三种:一共13个圆,下面有5个圆,上面有几个圆?通过这样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能为学生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的确,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使学生语言更严密、准确、灵活,从而发展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小棒表达能力应用题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一起数小棒
巧移小棒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走近打折应用题
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