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了解新课标,在探究中创新教学方法
2013-04-29马耀梅
马耀梅
自新课标改革推行以来,新的理念逐渐深入课堂,深入我们每个一线教师的内心,促使我们不断地改进教育策略,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获得成功的体验,学到有用的数学。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悟:
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全面提高
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及发展性要求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尝试了以下三种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在课堂问题和课后练习的设计上,注意坡度,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具体来讲,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分别设计不同的课堂问题,并针对不同的学生,让他们在解决问题时,都能达到“踮踮脚,够得着”的境界。
2.引导学生记好错题集
要求学生每天将做错的习题记录在错题集上,这样避免了题海战术,既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3.利用网络平台,创设空中课堂,辅导学优生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奥数。
二、联系生活,活学活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再把获得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趣化教材,活用教材。二是整合教材,增加社会实践内容,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社会调查和实践,提高实践能力。
三、激发兴趣,自主合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为达成这些目标,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充分利用數学活动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认识米和厘米”这一章的学习中,可以开展数学活动“量一量”。通过实践活动量一量,让学生小组合作找一找,身上有几把“尺子”:一拃、一庹、一步。利用生动、直观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际测量时,如果没有尺子,这些身上的“尺子”,都是很好的测量工具。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等方式,逐步从靠老师“指路”学习变成自己“找路”学习,主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
2.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法指导
如指导学生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还有其他一些基本的数学学习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归纳等。此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符号化思想、统计思想、极限思想等数学思想的适当渗透,使学生在自学时能够站到一个较高的视角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应由简单过渡到复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3.选择合适的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自练、互讲、互评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教材中“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因为学生对人民币并不陌生,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所以在课堂上,我就请学生当“小老师”,请其他学生对“小老师”上的课进行补充和评价。老师通过适当引导,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效果很好。
4.要求学生记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不拘泥于课本的限制,也不受老师的束缚,把课内课外融为一体。数学日记还可以围绕课外阅读,写读书心得,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长期坚持,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推理等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催人奋进,引人深思!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们都曾在探索中品尝困惑,也曾在失败中走出迷茫,但感受最深的是一种幸福,因为在三尺讲台上我们与学生共同成长,一起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我们还将一起迎接明天的灿烂和辉煌!
(作者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第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