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高职高专院校和谐校园的思考
2013-04-29张慧
张慧
一、引言
构建高职高专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要人才的必然要求。校园和谐不仅包括师生个体自身的和谐、师生各自及相互的和谐、人与学校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还包括高职院校与社会的和谐。和谐校园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方面。目前,高职高专教育正面临内外部挑战,外部是面临本科及以上层级教育的挑战,内部是各高职院校之间的激烈竞争。构建和谐校园、提高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应对挑战、勇于竞争、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校园安定有序、增强高职校园创造活力、促进高职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基本内涵
和谐的实质可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学校是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辅人员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其基本内涵为:
(一)实现办学层次与办学类型的和谐发展。
从1999年实施扩招政策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实现了从精英阶段到大众化阶段的跨越式发展。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从规模上看,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截至2013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已有1266所,近9000多万在校生,占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47%,在地域上基本形成了每个市(地)至少设置一所高等职业学校的格局。[1]从学科建设上看,700多种专业,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因此,高职教育要强化实用性,面向社会生产一线,摈弃过去那种以学科为主体的“本科压缩型”传统思路和模式。在专业设置、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努力实现以“三个导向”(就业导向,市场导向,社会需求导向)为核心的根本转变,体现与中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的差别与优势,办出“品牌”专业,增强高职院校的竞争力。
(二)实现教育管理与教学服务的和谐统一。
现代教育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模式,管理对象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系统,管理者应该从整体优化的角度出发,协调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向共同的管理目标逼近。[2]科学化的管理是服务的前提,高职院校必须有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服务是科学化管理实现的保障,良好的服务意识、态度、质量才能使科学化管理得以顺利实施。因此,要实现科学严格管理与主动热情服务的和谐统一,以育人为根本,以师生为主体,努力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尤其是要通过实现教师的成功而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三)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直接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他们应该是“善于学习、有较强社会适应性、能遨游各个知识领域并为我所用的人”。[3]在教的方面,要注重教育教学观念的创新,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学生的一生,注意对其学习方法的传授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知识的传授既要注意专业性,更要重视应用性,在教学环节上增强实践性,在实施专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对工具性知识的掌握。工具性知识既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求职谋生的文化基础,又是终身学习、转职转岗、创业立业的前提条件。于学生而言,高职高专教育不是终结性教育,而是一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起点和过程,是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基础和做准备的。学生要掌握学习方法,注重提高学习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外语能力。根据自身情况适当选修课程,扩大知识面,以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适应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三、建设高职和谐校园的着力点
培养合格人才是高职和谐校园建设的关键和核心,也是实现上述四个基本内涵的根本目的。高职教育要锁定“两高”(比本科生动手能力高,比中专生知识能力高)和“多证型”(毕业证书和技能资格证书)的目标,培养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复合人才。学生的能力结构应该是理论知识够用,专业知识扎实,操作技能过硬,适应能力强,实用本领多。根据高职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要求,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在四个方面着力加强:
(一)以“积极创新性学习”取代“被动维持性学习”。
学生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和前提。教师应积极探索怎样因势利导,将学生的兴趣转化、升华为志趣,激励学生主动探究、求知创新,获得前进的力量。维持性学习[4]强调的是要培养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它重视模仿继承、重新获取知识成果和积累信息的能力,它的功能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问题的能力;创新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现、吸收新信息,善于系统提出问题,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性学习一是强调人的“创造”能力,着重培养人们应付未来、预见未来变化,以评估当前决策和行动可能产生的中长期后果的能力;二是强调认定“参与”能力,即个人通过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和社会的相互交往而增强发现能力。学生要在主动自觉的学习中,有目的、有选择、独创性地学习,并在学习中自我调控,有一定的责任感和抱负心,使得学习成为一个不断自身提高、自我完善、发展创新的过程。
(二)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活动应改变传统的“重结论,轻过程”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的关系,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帮助学生构建基础扎实的知识结构。教学中,要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掌握正确思维的过程和方法。创设各种情境,帮助、启发、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倡导学与思并重,可以采用发现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创造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为主动探索、发现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整体设计,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积累创新经验,提高创新技能。
实践教学应占高职院校教学计划的较大比重,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也应加大建设力度,应按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设计并组织实践活动。同时,根据社会、企事业单位在不同时间段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要求,对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整体设计和落实。要以服务求生存、贡献求发展,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要培养更多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创新人才,专业设置宜“宽”、“窄”并存,实现教学与生产、科研的有机结合。
(四)大力加强师资建设,建成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双师型”队伍。
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办出特色,关键在教师。没有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和人文素质,树立新型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使教师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行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一方面弥补学校技能课老师的不足,另一方面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既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又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高职高专和谐校园的构建,一定要立足国情、省情和校情。从外部看,要处理好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关系;就校内而言,要处理好学校领导和群众、教师和教辅人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发挥系、部、教研室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和谐校园建设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1]http://www.doc88.com/p-8915979105157.html
[2]贾宗林.成功管理教育模式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7,1:28-29.
[3]钱伟长.通识教育与创新精神[N].光明日报,2002.3.12.
[4]雷军.从维持性学习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