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械制图》教学
2013-04-29刘瑞萍
刘瑞萍
摘 要:制图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读图和绘图的能力,如何根据机械制图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检查评价方式,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关键,直接影响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就如何开展制图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绘图及读图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制图教学;思维能力;教学效果
制图课是训练学生读图、绘图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的一门课程,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读图能力是制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上课听懂了,做作业时却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学生思维过程中出现了障碍,不能认识和解决投影图和三维空间体系之间的关系。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传统制图教学的挂图、模型相结合的讲授式教学,对引导学生从三维空间体系向二维平面图形转化的过程的认识有很直观的效果,使学生正确把握投影关系的本质特征。
一、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打好扎实的基础关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和单位,机械制图中的许多概念属于构造性的定义,教师在教学中对定义的引入除了正确阐述定义的发生过程外,要注意引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教育为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独立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学习活动去掌握基础知识,充分利用实物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有不可忽视的感性作用,是弥补学生空间想象力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是符合机械制图本身课程特点的。
例如,在讲述剖视图的定义及画法时,根据课程的内容,我做如下的安排:
1.阐述剖视图的定义,重点指出其中的关键词:“假设用剖切面剖开”,而不是真正剖开;
2.展示剖视图的挂图,让学生分析比较剖视图和一般三视图的区别;
3.展示剖视图的教学模型,让学生在实物的直觉刺激下感受“假设的剖切面”。
进行完以上三个步骤后,让学生对实物和图例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比较:
1.剖切面的位置选择有何特点;
2.剖切面剖开后的截面投影有何特点。
使学生弄清楚:剖切面不止一个;剖切位置多是选在对称平面或某局部部位的对称平面;投影为剖切后留下的全部形体。
上述概念的阐述,是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引入的,在教师指导下沿着正确的思路步步深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思考,结论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对概念的理解比较准确深刻。
二、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合理安排课堂的讲练比例,精讲多练
制图是一门逻辑思维较严、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读图能力、国家标准规范知识等是通过手工绘图来提高的,合理安排好讲课与练习的时间,使学生边听边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长时间盯黑板只听不练的“填鸭式”教学只会使学生易于疲劳而产生厌学心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向学生输送条理、系统的信息,提供正确而清晰的范例,缜密、严谨、规范的作图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讲述完某个主题后,及时布置一些切中教学重点的练习,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模仿教师的作图技巧、作图方法,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学生在练习中培养思维能力,并进一步强化对知识的掌握。布置的练习既要注意质和量的关系,又要从多方面及不同角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进行训练。对一些难点在课堂上给予指导,发现有错的地方及时给予改正,在思维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重视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目标的影响
由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尤其对无实际工作经验、空间想象力较差的学生,感到制图课特别难学,提不起兴趣,怕学,没信心学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教师在对课堂的组织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将单调的概念与实物结合起来,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保持稳定的学习情绪,增强学习意志,对提高智力活动有明显效果。根据个别性差异因材施教,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提高,降低难度,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坚持以鼓励为主,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并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让学生有信心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四、传统制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制图教学中的模型演示能给人直观的感觉,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有效的方法,但从教模的展示到三视图的形成,却不能让学生感受到一个连续的生成过程,对学生理解空间想象力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教师在上课时常常为缺少相应的模型而烦恼,教学节奏缓慢。现代制图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和相关的教学软件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弥补了传统制图教学的缺陷,灵活、多变、快速、立体、丰富的电脑界面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机械制图是工程界的技术语言,随着制造业的转移,中国成为世界产业大国,时代迫切需要大批量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如何探索一条高效、快速的制图教学途径是我们每一位制图教师的任务。我相信,只有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和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