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
2013-04-29尹忠炬
尹忠炬
摘 要:在学生觉得学业负担过重而家长又向教师要质量的背景下,要构建农村中学英语高效课堂,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以新课标为导向,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情感为纽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导学案为载体,认真备课,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多进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关键词:农村中学;英语;高效课堂;新课标;导学案;民主
时下,我们的学生常常喊:“学业负担过重,学习非常累。”学生学得很苦。而另一方面,学生家长找学校,找教师要质量,教师也感到很无奈。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应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作为一名农村英语教师,笔者深知,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想学好英语太不容易了。除了课堂能学、能用一下外,课外几乎没有锻炼的机会。在家庭教育中,大部分的家长因为文化水平的限制,不能对孩子进行英语方面的有效指导。在网络方面,农村的网络覆盖率极低,学生通过计算机学习英语的机会几乎为零。因此,在农村中学构建英语高效课堂,更是迫在眉睫。构建英语高效课堂是时代的需要,是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更是教师自己应该常想常探究的课题。
一、以新课标为导向,转变教育观念
要想构建农村中学英语高效课堂,必须摒弃旧的教学模式,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首先从思想上武装自己。毫无疑问,农村中学在英语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新课程的教育观念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习渠道;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使学生充分融入教学活动中,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
二、以情感为纽带,融洽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上好课的关键,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新课程标准更强调师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因此创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势在必行。实践证明,学生对哪一位教师有感情,就对这一位教师所上的课程感兴趣。这就是说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感情的交流。日常教学中,教师在各方面对学生的科学引导、热情帮助,都会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和对自己的关怀,时时刻刻感觉教师在关注自己,这样师生之间就会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对英语课也就会产生强烈的兴趣。
三、以导学案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高效课堂建设的第一步就是教师要编写好导学案。目前,笔者所在的区县正在大力推进导学案模式,且初见成效。导学案的最主要作用就是引导、教会学生去学习,导学案不是习题集,也不是他人智慧的简单复制与粘贴,它必须融入教师个人的深入思考,如果有条件,它更应该是一个学校一个科目所有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学生会不会自学,学习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份导学案质量的高低。
要想编写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首先要钻研教材,熟悉教材的内容;要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英语知识和能力的状况,避免对学生的要求过难或过易。教师只有编写好了导学稿,学生才能按照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语言点导学以及预习作业去认真预习课本并思考相关的问题。
目前,部分农村学校因为物质条件落后,像电子白板等这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还没有普及,这对农村学校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制约,而导学案的推行,则能有效弥补这一缺点。
四、课堂上对学生多进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相对于城市的学生,农村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着底子薄、难开口、辅导少、信心不足等情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多采用激励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犯一些错误,教师要注意批评的艺术和技巧,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个人尊严,婉言指出他们的错误。教师要特别注意遵循“表扬加帮助”的原则,避免“批评与训斥”。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应该“爱”字当头,严慈相济。
总之,农村中学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难题,不是仅有的几个因素就能决定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深钻研、常探讨,以主人翁的姿态去不断实践、不断改进,以达到高效的目的,解放学生,同时也解放我们自己。
参考文献:
[1]陈怀华.探讨实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下,2012(01).
[2]胡宝荣.初中英语的有效性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1(27).
(作者单位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薛坪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