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请您走下讲台
2013-04-29刘文凯
刘文凯
摘 要:教师穿梭于学生之中,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创作,学生是很乐意的。教师成为教与学的参与者、促进者和组织者,这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角色。
关键词:有效沟通;教师;讲台
几乎对于所有的教师来说,站在讲台上讲课,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习以为常到没有人会认为这会是一个问题。但是,今天,我想说:“教师,请您走下讲台。”
走下讲台,有利于推动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讲台即是教师的舞台,也是教师的牢笼——因为它在给我们提供演出场所的同时,也限制了活动的自由,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拉起了一道无形的网,这张网。阻断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而教学,离开了师生的交流,无疑使课堂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则沦为无关的看客。
心理学家Hall经过长期的观察之后,将人际距离区分为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分别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和公众距离。亲密距离的范围大概是0到0.5米左右。这一距离是人们的私密距离,外人是不能进入的,如有外人进入,人们就会采取一些行为,以增加彼此的心理距离,减少心理的不适。如,在拥挤的电梯或公共汽车上,人们会不自觉地采取一些防御措施。个人距离大约是0.5米到1.25米之间。在此区域内,个人仍能清楚看到对方的外貌,但可能已经无法察觉对方的气味或体温。社会距离大概是在1.25米到3.5米之间,属于个人与他人进行一些交易或社会互动的距离,在此区域,人们相识但不熟悉,人们交往自由,但进退也比较容易,很多时候纯粹是应付。公众距离的范围在3.5米以上,在此区域内,人们互动的机会,相当有限,也较难进行双向沟通。根据这一理论,人们的最有效的沟通距离就控制在1.25米左右,超过3.5米就很难进行沟通。我们的教室,每间的长度大概是3米,整个教室的长度大概有10米,所以我们站在讲台上时,能与之进行有效沟通的,恐怕就只有前三排的学生,与后几排的学生不可能进行有效沟通,这是科学规律。这恐怕也是前三排的学生成绩普遍较好,而后几排的学生则普遍较差的科学依据。
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文艺晚会、歌星演唱会,歌星唱歌时,经常走下台来大唱特唱,还与观众握手,甚至激励观众和他们一起唱,于是现场气氛火爆异常。同样,走下讲台,我们可给不敢发言的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可给回答正确的学生一个赞许的微笑,甚至拍拍他的肩膀,给他一个奖励。在得到了教师认可和鼓励的暗示下,学生回答问题、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了。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更重要的是他们体验到了收获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成长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教师穿梭于学生之中,这里看看,那里坐坐,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创作,学生是很乐意的。教师便成为教与学的参与者、促进者和组织者,这是学生最欢迎的角色。
如果你认为这些都是虚的东西的话,那么,我还想说,走下讲台,可以有效制止和减少学生违纪现象。作为教师,我们总是为坐在后面的学生的顽皮、纪律差而苦恼。但是,教师不知思考过这个问题没有——为什么后排的学生总是成绩差、纪律坏呢?或者更准确地说:为什么学生一坐在后排,就容易学坏呢?我之所以说这是更准确的说法,是因为我知道每个教师都潜意识地赞同这种观点,所以每个教师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坐在后排(这是私念),并且我们也都不愿意让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坐在后排(这是出于我们的责任心)——因为我们怕他们学坏。但是,学生为什么一坐在后排就容易学坏呢?是后排的风水不好吗?不是,是我们对他们的关注度不够,不是不够,而是太少,是由于教师总是习惯于站在讲台上,不自觉地拉大了我们与他们(特别是后几排)的距离。
走下讲台,我们可以帮助那些书本还未打开的学生迅速翻开课本,可以走到小声说话的学生面前偷偷地给他一个禁止的眼神;可以走到那些做小动作的同学前轻轻地拍一下他的肩膀;可以走到看课外书的学生旁边轻轻地合上他的课外书。走到讲台下,你才会发现学生是否在认真地做笔记,是否按照你的指导在专心地学习;走下讲台之后,我们就会发现那些平日里爱违纪的学生们开始有所收敛,也渐渐地融入到了师生互动学习的佳境中去了。说得更直白一点,走下讲台,就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特别是那些坐在后面、平日很难得到老师关照的学生),处于教师的监督之下。教学即教师教,学生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的事情。如果教师在讲台上大讲特讲,而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教师讲课时走下讲台,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地给予提醒、暗示,也就少了严厉的批评,从而减少师生冲突的机会。
教师们,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你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应该是在讲台之外,在学生之中。霸占讲台,实际上是一种懒惰思想,因为从骨子讲,你站在讲台上,只是为了你讲课的方便,不是为了学生学习的方便,你考虑的更多的是你在上面如何表演,从没考虑观众的感觉。
教师们,请您走下讲台吧!
(作者单位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实验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