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负面新闻的传播机制

2013-04-29钟建珊熊晓媞张钰

新闻世界 2013年7期
关键词:舆论

钟建珊 熊晓媞 张钰

【摘 要】近年来,类似于“小悦悦”,“富士康”,“邓玉娇”,“7·13动车事件”等页面信息频频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迅速成为舆论中心,掀起一阵阵的舆论热潮。公众对于这些事件的关注度较高,就在这种大规模的非线性的信息传播与舆论的发散过程中,事件表现出明显的“蝴蝶效应”,其影响往往超越了事件本身。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试图用传播学的理论来分析其形成的内在机制。

【关键词】负面信息 舆论 传播学机制

一、负面新闻的概念

负面新闻,一般是经过人为加工而成的“新闻报道”,或称“消极的新闻报道”或“负面报道”,它是“消极变动的事实,即那些不合于实践的规律性、目的性、违背社会发展的行为活动”,“它们起着阻碍社会进步,耗损人类文明的作用。”这里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新闻信息本身是负面的,其带来的影响效果也是负面的;二是新闻信息本身并非负面,但由于传播者报道不当或出于某种意图将事件的元素进行人为缩放而导致新闻最终产生与事件本体不一致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讨第一种含义下的负面新闻传播机理,分析负面新闻的传播机制,并为负面新闻信息的传播提供合理而有效的建议。

二、负面新闻符合传播价值标准

陆定一将新闻定义为“新近变动事实的报道”,从这个理念出发,只要是具备新闻价值五要素(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和时新性)并符合社会政治体制要求和把关人标准的信息都可以成为新闻。网络媒介技术飞速发展大大消除了时间和空间对人们在获取信息上的阻碍,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以往传统新闻素材选取的标准。典型的负面新闻信息一经媒体报道即可能引发数量庞大的受众的共鸣,它们不仅满足了新闻价值的条件,同时还附带了新的特征。

1、冲突性

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冲突和社会冲突两种。2011年最典型的人与自然冲突莫过于日本的石油泄漏事件,由于污染范围广大,人们对该事件的关注程度极高,不少不符合事实的传闻一度在民间迅速并广泛的传播,影响十分恶劣。社会冲突是“人与人或群体与拼休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而相互斗争、压制、破坏以至消灭对打的方式与过程。”这种负面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最为常见,并最容易扩散,形成舆论热点。例如强拆事件、“邓玉娇案”、喊着“我爸是李刚”的富二代驾豪车醉驾撞人致死的典型负面新闻都在不同角度上反应了不同阶层不同领域在人生价值、文化差异上的冲突。

2、刺激性

负面新闻常常会带给人们强烈的感情冲击,使得公众在接收新闻信息后情绪受到刺激和震荡,产生急迫的表达欲。有的新闻传播者为了追求刺激性,有时会迎合受众的低级的口味报道一些背离社会道德标准的新闻信息,这样的负面报道的刺激性也可以看做是新闻趣味性的腐化渐变——即具有恶趣味性,如曾沸沸扬扬地“火了”数月的艳照门事件。

3、模糊性

2011年7月13日的动车事故由于官方不明确的表态和处理方式引起了各方的猜测,负面舆论一度升温。

三、负面新闻的传播机制

1、议程设置功能的减弱和“蝴蝶效应”的强化

议程设置功能指的是大众传播具有设置“公众议程”的功能,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①前面曾提到过,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人们使用媒介的方式和选择都趋于多元化。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身的信息交流工具,更灵活地选择性接触自身所需要的信息,并通过微博,腾讯聊天软件,微信,米聊等通讯软件及时地传播周围所发生的变化。一言蔽之,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与接收者。“因此,就传播的影响力而言,以往依靠某一个(类)媒介的强势覆盖而‘号令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②,传统媒介和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受到削弱,把关人的权利也相应减弱了。这样,负面新闻在传播过程中,信息的表达方式、传播者对事件的态度和意见的表达有了更大的空间。

此外,信息的互通有无使得意见相符的人可以聚在一起,并形成某一种态度的舆论代表,原本处于小众意见的“沉默的螺旋”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而不用担心被孤立和排斥。综上所述,负面新闻在把关人、沉默的螺旋、议程设置功能弱化的情况下具备了大范围、多样化传播的前提条件。而意见表达的多元化就十分容易导致新闻信息在传播过程中非线性的发展,事件的讨论可以在纵横空间上自由发展,舆论流向轨迹变得曲折,各种传闻和流言的滋生在所难免。原本很小的一个事件,在非线性的传播中,不恰当地被反复放大或缩小,形成一股强劲的舆论热流,即蝴蝶效应。“小悦悦”事件是2011年最为引人关注的社会负面新闻之一,事件回放:

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

该事件一经媒体报道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各家媒体争相报道、转载新闻信息,并通过各种手段搜集资料,跟踪报道,力图还原事实真相。网络上,众网民齐心人肉搜索当事“路人”,腾讯、微博等言论媒体通过新闻报道更新、网上投票、集合民众网上为小悦悦许愿、网页甚至编辑为“传递爱心 拒绝冷漠”等方式表达对事件的重视。起初舆论一直沿着“怜悯小悦悦,谴责肇事司机及冷漠路人”的轨迹发展,但随着“路人”们的出现及表态,舆论很快发生了转变。有人表示可以理解“路人”害怕被“碰瓷”的心情,有人谴责“路人”的人格标准,有人将该案件与“彭宇案”相比较,有人悲观地质疑现今社会的道德底线……舆论已不仅仅局限于“小悦悦”事件本身,演变成了不同立场,不同态度,不同人生观,不同价值观的人们对社会道德标准的探讨。在媒介多元化,意见自由市场的环境下,“小悦悦”负面事件这只小蝴蝶翅膀的煽动,引起了社会的飓风。

2、负面新闻舆论场效应的形成

根据刘建明关于舆论形成的理论,舆论场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而负面新闻往往贴合这三个条件形成舆论场:

第一,一定空间人们的相邻密度和交往频率。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传统意义上的空间差距已经阻碍不了人们的信息交流。人们无论相距多远,只要有互联网和卫星信号的覆盖,就可以畅通无阻地随时交流,各种关于负面新闻的信息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传播、交流、集合的。

第二,空间的开放程度。这包括几层内容:首先,随着改革开放步伐迈进,人们在合法的范围内有了更大行使媒介和表达言论的空间;其次,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和思考模式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保守的思维得到开阔。对于富有议论性的话题不再局限于大众传媒灌输的观念,“意见自由市场”成为可能。

第三,空间的感染力度或诱惑程度。典型的负面新闻一般具有普遍性,它们的信息来源十分广泛,往往是大多数人在工作生活中的困惑或遭遇的难题。因此,突发的、具有刺激性的负面新闻通常能引起相当多的受众共鸣,情感的宣泄、排解在强烈的表达愿望下通过对事件的言论、态度表达出来。

3、公众的注意偏向

根据“选择性接触”假说原理,受众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传播内容,而是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这一过程包括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三个阶段。承前所述,社会负面新闻往往更贴近公众的生活,其所描述的事件可能是大部分人在现实生活中正在遭遇或受到威胁的问题,公众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对该类新闻信息倾斜。此外,心理学上将注意偏向定义为“在注意上选择加工具有威胁性的刺激,人们通过注意选择要加工的信息,不同情绪对注意的影响和注意带情绪色彩的信息的偏向性直接影响进一步认知。”③贫富差距拉大,文化产生分层,传统道德标准的模糊化、新道德体系尚在探讨阶段,各种人生观、价值观的碰撞,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之间的落差……这些繁杂的因素或多或少地造成了人们消极情绪的积压,因此,人们在情感上偏向于对负面新闻报道的关注,并容易围绕事件发生讨论,促进负面新闻信息的传播。

结语

负面新闻作为新闻信息传播的一种,不仅符合了新闻价值要素的要求,同时还具有显著的突发性、刺激性和迷惑性的特点,这为负面新闻的传播提供了基础条件。网络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公众有能力通过各种渠道传达自己的声音和思想;而意见表达的匿名性和随意性使得传统主流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及新闻把关人的作用弱化,虚拟网络的“意见自由市场”形成,人们有更大的空间来讨论社会问题,即舆论场的形成条件具备了。在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人们往往在现实生活中承受着来自各方因素的压力和矛盾的困扰,消极情绪的积累导致了人们在选择关注新闻信息动态的过程中倾向于接收负面新闻,并形成规模巨大的“蝴蝶效应”。

韩立新指出,当新闻舆论监督报道直接引发强舆论时,热舆论的能力便会大大降低,并且受到强舆论的导向。热舆论一旦引发强舆论,强舆论便会反过来化解热舆论,并迅速释放掉热舆论的能量,降低其社会关注度。④当负面新闻沿着非线性轨迹运行,“蝴蝶效应”明显影响事件发展的时候,行政力量和主流媒体应及时地介入,形成强舆论,控制热舆论的范围和流向,并尽力消除事件中的不确定因素,防止恶性传闻及流言的产生或泛滥。”

参考文献

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13

②王菲菲,《公民意识和网络舆论监督——兼论网络舆论监督影响力》[J],《新闻前哨》,2010(1)

③朱诗敏,《情绪对心理倾向影响的研究综述》[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1)

④韩立新、甄巍然,《网络环境下释义“热舆论”与“强舆论”——舆论“聚能”与监督“释能”两大能量转换定律》[J].《河北大学学报》,2008(1)

(作者:均为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舆论
晚清《舆论时事报》:无声之国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三力”并举,提升学术期刊舆论引导力
国际“舆论战”对地方舆论工作的启示
当前舆论场的几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谈反腐倡廉中新闻舆论的引导力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