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彩的生活走进课堂
2013-04-29张娜娜
张娜娜
【摘要】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基于内在自身的某种需求。语文学科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的目的体现在为生活做准备。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基本需要出发,适应学生的生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注意语言的生活化;营造生活化的情境。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育人,让精彩的生活走进课堂中,教师教学应该基于课堂,放眼课外。
【关键词】生活;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语文课堂中的生活教学理论
语文教学大纲中提道:“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从教学大纲的这些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文要重视生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强调语文教学的生活性、实践性和活动性。
语文教学的内容应当贴近生活,教师应该选取教学内容,不要局限于教材的小天地。让学生学习的文本由单一化到多元化,选择和学生生活贴近的教学内容。正如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二、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讨
(一)教学中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
现在各版本的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都注重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读懂它们也不是很困难,但如何让学生深刻领会其中的思想内涵和语言文字的优美,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记得在上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从现在开始》这一课时,我组织孩子将课文改成剧本,每组学生表演一个情节。这下孩子们可乐开了花,学习情绪一下高涨起来。表演猫头鹰的孩子,每天白天休息,夜里出来上班;表演小袋鼠的孩子,故意挺着大肚子,双手做抱大肚子状,还得跳着走;大家都想象着小猴会不会让我们都像他那样,每天在树枝上荡来荡去,结果,小猴一点都不霸道,尊重每只动物,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去生活。最后小猴当上了万兽之王。让孩子体会到对一个人,一个小组,一个大组,一个班,一个学校,一个省,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要用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管理。让故事穿越生活,从思想上打动他。
(二)教学中注意语言的生活化
语文老师在学生的心中往往是出口成章的文人墨客,随时可以引经据典。事实上语文老师一般都具备这样的素质,但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的知识面和认知能力还有限,加之网络文学的泛化,难免会出现学生听不懂的情况,这个时候需要老师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述出来。
如在教《信》这堂课中,笔者在课堂导入这样设计:1.课前谈话。小朋友们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谁愿意来跟我打个招呼?2.师生读信。谢谢大家带给我的快乐!我也有一份意外的惊喜,想请大家共同分享!(出示精美的信封)瞧,这是什么呀?猜猜这封信是谁写给我的?让我们一起打开这封信,来看一看、听一听吧!在自己和学生一起走入文本时设计这样的话:“瞧,小鸟正在请小姑娘替它写信哩!我就是这个小姑娘。小鸟,你想对妈妈说什么呀?赶快告诉我吧!”笔者用这样极具生活化的语言把学生引入到课堂,写出自己内心的话。
(三)课堂情境的营造
人的学习活动是受情绪影响的,因而课堂中情境的营造能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内化。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也基本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声音、色彩、图画等容易接受。如在《母亲的账单》这一课中,笔者先用轻柔的语调跟学生交流,回忆自己母亲的点点滴滴,用自己的例子引导学生感受母亲深沉的爱。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母亲平时的工作,家里的花销等等。让学生回家了解家庭情况,开出一份账单,感受家长们工作的艰辛和对自己的深爱。
三、语文教学的一点反思
如何把语文课上好?这个问题几乎每个语文老师都在思考,也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不管哪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学习。而学习应该是主动接受的过程,而不是我们想尽办法给学生“灌”。如果我们尝试去问学生,你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看看他们埋头写作业的情形,我想不用等他们说答案,我们也应该很清楚了。我在去年冬天,看见孩子们的课间活动喜欢踢毽子,用塑料纸制作的毽子和后面的铁片磨的时间长了,塑料纸容易脱落,而后面的铁片还完好无损,一个键子两块钱,再买吧太浪费,不买吧又玩不成,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超市买来新的垃圾袋,三个袋就能制作成一个键子,利用课余饭后,晚上、周末等时间,为他们制作毽子。结果,很多学生都来央求我,有时候,手剪累了,背酸了,但心里很甜。看着孩子们高兴地玩着,有时候从我跟前过,有意做个鬼脸。我心里甜,孩子心里更甜。满校园孩子都很喜欢我,因为我往他们心里装的是快乐,希望。春天带他们到公园,放风筝,做游戏,为他们过集体生日。夏天和他们一起制作豆腐,带回家,让家长也尝尝。
我对孩子的影响更多的是在生活中,而不单单是在课堂里,学生对老师的感受也早已不局限于课堂的知识,而化为了一种情谊。这样的教学方法也早已超出了课堂,化为一种生活的引导,在生活中,多了一份精彩,多了一份惊喜。
参考文献
[1] 叶澜. 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理论纲要[J].上海教育科研,2001(2).
[2] 卫丽娟.享受语文课堂[D]太原:山西大学,2012.
[3] 李淑英.理解:语文课堂生活的诗意状态[J].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7.
[4] 唐小月.试论语文课堂生活的构建[J].江苏教育,2001.
(责任编辑:龙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