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课感”的自我修炼
2013-04-29杨凤云
杨凤云
【摘要】 “课感”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积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近似自动化的心理直觉,是对课堂良好的感觉能力、敏锐的反应能力和熟练的驾驭能力的综合反映。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在预设和生成中培育“课感”、在合作和交流中成就“课感”、在反思和积累中提升“课感”展开论述。
【关键词】 教师;小学语文;课感;自我修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下的“理想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生成的课堂,创造的课堂。我们的教学应该关注课堂生成,关注学生真实的学习体验,也应更多地关注教师的“课感”水平。周一贯先生曾说:为了使课堂教学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交融的最佳境界,教师必须修炼自身的“课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课感的自我修炼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在预设和生成中培育“课感”
1.课堂预设是“课感”的起点。一堂课感强烈的课,源于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准确了解,源于对教案与学案的吃透和驾驭,源于教师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精心预设。在此基础上,教师对课堂上可能会产生的课感是一种预先的期盼,诸如语文教师对导语效果的期盼,对教学环节起承转合的预设,对教学高潮设置的展望,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期待……所以,课感产生的起点在于教师课前的充分预设。只有科学与艺术相融的巧妙预设,才有可能引发精彩的课堂境界。
2.课堂生成是“课感”的重点。新标准提倡“开放的课堂,学生开放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课感,否则无法激起学生思维绽放的火花,更无法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生成开放的课堂。在课堂中,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去读文章,并且主动地进行讨论交流,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独特感受与体验,教师则着力于启发学生把目光聚焦在有价值的感悟上。在这过程中,学生的经历和体验与文本产生了共鸣,会动态生成很多意料之外的精彩,既有着语言的生成又有着精神的享受,还有着思想的收获。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含着矛盾与碰撞: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文本与现实生活之间……而这些矛盾与碰撞,往往就是生成的火花和种子!只有学生的思维爆发出火花,照亮了师生和整个课堂,课感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在合作和交流中成就“课感”
1.师生互动中领悟“课感”。良好的课感体验来自于课堂中师生之间的和谐、精当的互动。教学互动不外乎学生、教师、教材(或课件)的互动,使人机对话、师生对话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而师生互动、认识互动、信息互动,形成了教学的创造过程。一要目标引导下的有效互动。随着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逐步形成,特别是在师生互动交动比以前明显增多了。但是有许多课,从表面上看气氛很活跃,学生既动口又动手,而仔细观察,这种“动”缺乏深层次的思维,缺乏互动交往的有效,没有达到学生主动参与的实际效果。笔者认为要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实施有效互动;二是关注真实的情感互动。语文课堂是一个情感课堂,在此空间里师生的情感同时运动,相互碰撞,它是使学生进入有效学习最佳心境的有效保证,它可以给沉闷的课堂带来满堂春色,让学习的思维更加活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激情飞扬,只有这样课堂才能别开生面,学生的语文兴趣才会养成,才能在课堂中如沐春风,领悟强烈的课感。
2.在同伴互助中习得“课感”。通过开展集体备课、磨课,相互听课、评课等方式开展同伴互助式教研活动。无论是自己评,还是他人评,无论是自己上,还是他人上,参与者都将对课堂教学进行理性审视和剖析,这无疑都会提高课感能力。看来,多走入同事的课堂,或多请同事来听自己的课,尔后真诚地交换意见,提取值得思考的问题互相切磋,是一个获得课感体验的有效方法。如一位教师在《花的勇气》的教学中,一开始在花的勇气生命意义的理解上不知从哪个词语入手。经过讨论,认为在教学中从整体入手,只抓住“拔地而起”让人“怦然一震”的语句,深入品味,而把其余部分都进行略的处理。第二次试教时,有位教师又提出应突出“草下藏花”部分,那么文本的解读就能更加饱满。
三、在反思和积累中提升“课感”
1.在不断学习中丰厚“课感”。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教师的成长,自然和阅读是分不开的。高尔基说得好,“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因为读书,你浮躁飘忽的心态会趋于平静;因为读书,你粗俗鲁莽的言行会走向文明;因为读书,你就能拥有更多的知心朋友,你的人生也会因此而发生根本改变……作为教师不能只读教材、教参和试题,更要读教育经典,最好是读原著,并且要尽可能广泛涉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丰富的、有广泛涉猎的“杂家”,甚至“学者”。要真心实意地向大师学习,向同伴学习,向名师学习,努力从大师、同伴和名师身上汲取营养,学习他们为人处世的方式和经验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师有了丰富的知识、深厚的底蕴,教师的课感的形成也就有了文化积淀。因此,要想成为一位有课感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做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人,才能在真实的课堂中信手拈来,挥洒自如。
2.在教学反思中升华“课感”。课感来自大量的教学实践,更需要不断的反思。反思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同文本进一步对话的重要过程,是提高分析和处理教材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的变化性,导致了教学方法的变动。这变动是否得当,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得以完善。如果每一节课下来,我们都能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学生对教材、教学有什么不同的见解,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误区有无突破,教师的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品味得失,领悟课感,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在这样深度的教学反思中才能升华“课感”,才能使自身的课感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责任编辑:龙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