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细节激发习作兴趣
2013-04-29王冰燕
王冰燕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其实作文就是在做人,教师只有从实际需要出发,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降低习作难度,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一、注重生活中点滴积累,汇沙成塔
1. 关注课文内容,有选择地积累。重视文本材料,积累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片段,引导学生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在积累的过程中体验乐趣,培养积累的习惯,经常引导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在精彩的诵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在摘抄的過程中体会积累的乐趣。在不着痕迹的积累和摘抄过程中积累语言,积淀语言,丰富语言,为学生习作做好语言积淀,做到在将来的习作中有话可写、有词可用。
例如《桂林山水》一课,语言优美,生动地表现了景物的特点,通过赏析,体会这些句子的写法特点,积累本课中的写景物句子,并加以诵读、感悟,并练习在写景的作文中加以模仿、运用,学生能很快地掌握,同时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2. 鼓励学生大胆习作。多年的习作教学实践证明,指导学生写日记,是最好的习作积累方式。通过日记进行练笔,也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途径。所谓“我手写我心”,日记是最好的体现形式。由于日记是写学生自己,因而各有不同,可以随时记录学生自己的言行,自己的感悟,留下学生生活的印记、成长的痕迹,这些都是学生习作的素材,兴趣的激发点。例如,校园生活、学生间的分歧、教师的话语,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这样学生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也就在“润物无声”的状态下培养了习作的兴趣。
3. 关注课外阅读,适时积累习作方法。大量的课外阅读对习作教学来说有无师自通的功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证明了“阅读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不但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同时也帮助学生去认识世界、感悟人生,学会从多角度去看待问题,使学生对人、对事有更多的感悟,有更多的机会去有感而发。
大量的课外阅读也让学生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方法,学习到别人的表达方式,采百家之长,从而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模仿是小学生最好的老师,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有大量的模仿材料,充分地习作,从而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
二、关注学以致用,与学生实际结合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认识事物不够深刻,观察事物的视角与成人不同,兴趣点也不同。一个热爱生活的教师必然会感染学生,热爱生活的学生才容易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突发习作灵感,产生习作兴趣。教师应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生情趣的引导者,结合文本教学、结合语文教学及时进行习作教学指导对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尤为重要。例如,教学《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饱含深情的文章,作为成年人,我们很容易与课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联想到自己的母亲,产生表达欲望。教完这篇课文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谈谈我的母亲”为话题开展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以后,对母亲以往做法的新认识讲讲,从选材上帮助学生积累。
三、关注习作评价,鼓励学生大胆习作
习作的评价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习作沟通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在作文评价中鼓励学生大胆习作,促进学生大胆习作、乐于习作。对不同习作能力的学生应给予不同的评价,可以小到字、词、句运用的评价,可以大到篇章写法的评价,也可以广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等等。
一句鼓励的语言、一句肯定的评价,对学生将来的习作兴趣都是有影响的。因此,教师应关注评价,关注评价的方式,关注评价的语言,通过评价影响学生。
关注评价,也要关注学生间的评价,从同学的评价中获得成功感、满足感,来自同学间的评价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这对学生来说将是受益终生的。
四、关注课堂习作,创设良好习作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因此,教师要想克服学生对作文怕写、厌写的畏难情绪,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就必须创设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写作心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