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阅读教学中的研读功能
2013-04-29齐秀梅
齐秀梅
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读、理解、積累和运用,这就是研读。
一、 在研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1. 标点是无声的语言,许多标点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教学第七段时,我抓住了拟声词“啪”和破折号。首先认识“啪”,先让学生试读。学生读的有长有短,声音有高有低,我就引导学生,作者和伙伴们当时什么心情。那这个拟声词应该怎样读呢?学生找到点感觉,这时,我又乘胜追击,那后面的“____”有什么用呢?怎样把它们连在一起读呢?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师生合作读出了那种快乐自由的感觉。同时,对标点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 在教学14段“野炊”部分时,本来大家肚子都饿得咕咕叫了,可有几个同学朗读文章来还慢条斯理的。我在他们读后,就急忙地做出了一个“捂肚子”的动作。刚要张嘴,就有一部分学生说:“都快饿死了,怎么你们不饿呀!”全班同学哄堂大笑。那几个读得慢的同学不好意思了,学生也都知道怎么读了。再读的时候都进入了情境,既体现了当时的状态,又表达出无穷的乐趣来。
语感的培养必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它是学生体验、感悟文本的一把利刃。我们应在教学中发掘培养语感的诸多因素,见机行事,灵活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为理解积累运用奠定基础。
二、在研读中提高探究能力
我还是以《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一文为例来谈谈。文本的第13段是这样的:“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等着我们鲜嫩的青草呢!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沟沿上、豆地里扯到一小捧一小捧的青草,放进竹篮里。想到日后剪兔毛的情景,我们禁不住要裂开嘴巴笑。”我先让学生找到这段文字,认真读一读。他们一下子就找到了“小心翼翼”这个词,然后让大家理解这个词,接着,我就提出了小伙伴们为什么小心翼翼呢?学生众说纷纭,有的说怕扯坏草;有的说怕弄坏田埂;有的说怕踩坏麦子和豆子;还有的说,大人勤劳,因此草少。虽然说法不一,但都十分有道理,得到了我的肯定。那么作者实际上要表达什么思想呢?由于前面的探究,学生自然而然地回答出,写了伙伴们勤劳、懂事、有经验。那怎样表达这个“小心翼翼”呢?孩子们再读这段文字,慢声细语,充分表达了情感,真是水到渠成。
教学中的探究比比皆是,做教师应抓住文本的重难点,生成新的探究点,灵活处理,做到探究为读服务;探究为学生的发展、创新服务。当然,要形成探究的氛围,还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真正把探究落到实处,做有用之功。
三、在研读中加强语言积累
所谓积累,个人认为是使学生将学到的语言材料储存在大脑中,加以融会贯通,一旦运用时,便能自如地“展示”出来。这就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教学中,我有计划地让学生累计《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以及《小学必背古诗词八十首》、名言警句等,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含量,让学生广博群书,积淀丰富的文化底蕴,为语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在《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第四段的教学中,在感悟内容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先试读,指名读,再划节奏进行诗意化的朗诵,使学生入情入境入理。这时我顺势一转:大家有没有积累的欲望呀?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表示同意。这样师生合作,把这段话积累下来。学生积极积累的欲望正高涨着。因此,在教学完7~10段我和伙伴们放牧的情景探究完后,我和孩子们顺势进行积累,孩子们表现还不错,95%的学生背了下来。
加强语言积累,才能增加体验,才能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提高母语水平、丰富母语内涵。
四、在研读中培养写作能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课标中也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升华,学生通过大量丰富的阅读,不但对阅读能力有所提高,积累语言,和更重要的是提高写作能力。那么,怎样在教学中把读和写高度统一起来呢?在具体教学中,我从文章的写法上入手,创设练笔机会,强化写作训练。如,教学《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的第四段(见前文)时,在学生探索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其写法的妙处。一是进行动作描写,用上了握、垮、蹦、跳,表现了孩子们勤劳、忙碌、自由;二是用一个比喻句把孩子们写的像青草蜢,既写出了孩子们的可爱,又写出了孩子们的快乐,十分形象;三是运用了大量的叠词:湿湿、长长、细细、小小。既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的样子,又表明了孩子们所处环境;四是运用了通感的写法,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描写充分地表现了孩子们快乐、自由、忙碌。通过探究,学生自然总结出这段的写法:运用了大量的动词、叠词、修辞等来描写景物,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这样由读提炼出了写作知识。但关键不是知道这些知识,而是把这些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