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人论政”对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启示

2013-04-29解雯昕

新闻世界 2013年7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启示

解雯昕

【摘 要】“文人论政”是近代中国报刊史上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启蒙。本文试从分析“文人论政”的定义及缘何消逝、“新闻舆论监督”的内容及现状入手,针对现在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旨在从“文人论政”的精华中发现对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文人论政” 舆论监督 启示

一、“文人论政”的定义及缘何消逝

20世纪40年代初,《大公报》曾以本报同人的名义发表过一篇社评。其中说“中国报,有一点与各国不同。就是各国的报是作为一种大的实业经营,而中国报原则上是文人论政的机关,而不是实业机关。”《大公报》的这个说法,可能是“文人论政”这一说法的早期来源。①

而关于“文人论政”的定义,大陆新闻学者方汉奇认为:所谓“文人论政”,其出发点是文章报国,是知识分子对国家兴亡的关注,和他们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襟怀和抱负。一个以文人论政为标榜的报纸,自然会爱惜自己的声誉,摒弃低级趣味,重视社会效益,注意报纸的品位和质量。这是中国士人的一个优良传统。②

在“文人论政”的史册上,王韬、梁启超、邹韬奋、、张季鸾等著名“论政文人”,都用实际行动留下了光辉的足迹。然而,“文人论政”也有其自身局限性。《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在对知识分子进行评析时,曾说:“知识分子是一种古怪的动物,他总是把先入为主的理论置于现实之上并不顾一切地让现实服从他的理论。这就是知识分子在各个领域尤其是政治方面非常让人怀疑的原因。”这似乎也在暗示着“文人论政”昙花一现的结局。

中国的新闻本来有两个传统,一个是《大公报》的传统,一个是《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的传统,两个传统,后来只保留了一个。③新中国成立后,“党管媒体”的新闻传播模式逐渐系统化、规范化。“文人论政”的一大前提条件——文人办报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政治家办报”的口号突出了党性原则,这与文人骨子里的桀骜不驯与对理想追求的矢志不渝有些格格不入。最终,“文人论政”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留下了丰富的论政精华和文化遗产。

二、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内容及现存问题

1987年,中共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首次提出了“舆论监督”的概念。它不仅包括批评报道,而且包括对党务、政务活动的报道,对重大情况、重大事件的报道。更重要的是,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有了政策上的依据。④

然而,新闻舆论监督在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存在的问题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新闻舆论监督深度不足、力度不够,无法做到全方位监督,尤其是某些重要问题,舆论监督往往无法触及。

第二,媒体的新闻舆论监督工作难开展。这主要表现在“五难”:调查难、取证难、打官司难、发稿难、取得政府部门支持难。一些政府部门往往在发现媒体设法披露本地区的不良现象时,不是积极配合,帮助记者挖掘丑恶现象,而是“捂盖子”,采用各种手段欲盖弥彰。

第三,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亟待提高。近几年,令新闻界蒙羞的“封口费”事件一再浮出水面。2008年,河北省蔚县县委书记李宏兴指使矿主出260多万元,用于收买记者。此事件中,一共有8家中央和地方媒体受到处罚,涉案的10名新闻从业人员中,9名记者获刑(未获刑者为一名通讯员),并终生禁止从事新闻采编工作。

第四,新闻舆论监督缺乏法律保障。据中国记协统计,自1998年他们设立新闻工作者维权委员会以来,受理的关于记者受害的投诉就有400多起,其中包括很多非法拘禁和殴打记者等恶性案件。可以说,记者权益受侵害事件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⑤

三、“文人论政”对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启示

中国政法大学的王永亮老师认为:在1949年前的中国新闻传统里,“文人论政”是中国新闻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启蒙。⑥

在笔者看来,“文人论政”与中国新闻舆论监督在监督政府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处,“文人论政”史册上的优秀报人的办报实践,对现在的中国新闻舆论监督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也会从中得到很多启示。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在涉及政策规定、政府条例等政治问题时,要坚持客观原则和真实原则

由于新闻媒介对政府行政权力的过度依赖,很多报道在立场上已明显地倒向上层领导干部,降低了舆论监督的力度。新记《大公报》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方针所体现的报刊独立思想,在现代社会仍具有指导意义。因为这种独立思想的存在,才使得《大公报》备受推崇。站在不偏不倚的客观立场,真实地还原事实的真相,是新闻舆论监督的首要原则。

2、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把握舆论监督的艺术

1939 年4月15日,《大公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报人宣誓》的社评,表明了三点:一是“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办报宗旨,二是做“国家的忠卒”、“政府的诤民”的言论责任,三是“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报人节操。⑦具有强烈责任感,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这是那一批知识分子的共同特色,也是中国传统文人论政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作为省委机关报主办的系列报,《南方周末》必须承担起舆论监督的任务。但传统而单一的宣传意见、传递政治信息的方法在如今多元化的社会中已逐渐不为公众所接受,于是《南方周末》在形象上做文章,其宣传策略可圈可点。汶川大地震后的第十天,《南方周末》发表《孤岛汶川的人性百态》,题下是一张5月20日河坝州委为地震遇难者默哀的四栏大照片,记者对党领导闭上眼睛深情默哀的场面进行特写,这样的宣传策略比纸上谈兵——讲解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更有力度、有细节、有深度。

3、媒体从业人员也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1)要有维护正义、公平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被誉为“中国揭黑记者第一人”的王克勤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记者应该是“维护正义、公平和法治的战士”。

(2)要有强烈的爱国心。用《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的话说:文人一无权,二无钱,有的只是一颗忠心和一只秃笔。他们从爱国的立场出发,审时度势,议论得失,遇到祸国殃民之事,便嫉恶如仇、鞭辟入里。总之,文人尽其“立言”之责的表现之一就是用文章为国家扬善除恶。

(3)要做有理想的新闻人。《大公报》的“三驾马车”之一的胡政之要徐铸成“把大公报当做终身的事业,不要仅仅当做一个职业,大公报是文人办报的企业,全靠有志之士共同办好,一代一代传下去。”如今,民间出现“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言辞,将以“铁肩担道义”著称的记者与恃强凌弱的强盗相提并论,这从侧面反映出新闻记者职业理想的淡化和缺失,另一方面也表达了社会对更多有新闻理想的记者的呼唤。

(4)要有胆识和勇气。1937年初,《大公报》指出要想享有言论自由,言论界自身发言必须“要公要勇要诚”。1941年初,张季鸾又总结出办报成功的秘诀是“曰忠曰勇”,将两者归纳起来,《大公报》对于报人精神品德的要求就是“忠”、“诚”、“公”、“勇”。⑧只有这样,在遇到强权政治和黑恶势力时,才能坚守新闻理想,在两难的境地中,做出遵从自己良心和职业道德要求的正确选择。

4、新闻从业人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

这里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写作能力和深入思考的能力。王韬、梁启超、邹韬奋、张季鸾无一例外都是才华横溢、文采飞扬的文坛巨匠,在深厚的文字功底的基础上,谈及政治,论及社会时才能更好地表达真知灼见,一针见血地触及问题要害。

5、要健全法律保障体系

当前,我国现有的法律还未直接界定新闻舆论监督的权力, 只是以相关的法律依据间接地确认其各项权利。越来越多的新闻官司表明, 中国新闻舆论监督已经成为诉讼的热点。新闻官司的大量出现, 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民主气氛之浓以及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与我国舆论监督相关的法制建设之落后。因此,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走向法制化道路已迫在眉睫。

结语

“文人论政”是中国新闻史上富有特色的新闻现象,在监督政府方面中国新闻舆论监督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提供很多经验。如果我们从历史的角度仅仅研究它的定义、嬗变过程等方面,而不为今所用,那么“文人论政”只是历史史册上昙花一现的瞬间,它的意义和研究价值也将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对于“文人论政”应用历史发展的眼光,从现在及将来中国新闻舆论监督发展方向的角度研究,在获得很多启示的同时,也会发现文人论政史册上的优秀报人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文人论政”中蕴藏的论政精华可以为我们所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很多媒体从业人员也将载入历史史册,中国的新闻舆论监督也会有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⑤王永亮,《文人论政与新闻舆论监督》,《当代传播》,2011(4)

②方汉奇等著:《〈大公报〉百年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

③谢泳,《文人论政——透视中国近代新闻业》,《民主中国》,2004-2

④汪凯:《转型中国:媒体、民意与公共政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0

⑥⑧吴廷俊:《新记〈大公报〉史稿》,武汉出版社,2002 :362-363

⑦吴廷俊:《新记〈大公报〉史稿》,武汉出版社,2002 :355

(作者: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级新闻学研究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启示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主流媒体舆论监督大有可为
NHL联盟制度安排对我国职业体育改革的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舆论监督与被监督的辩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