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人眩晕常见病因分析
2013-04-29唐清安
唐清安
摘 要 目的:探讨眩晕与其他病的关系,为社区慢病管理提供得要资料。方法:对500例老人眩晕病患者因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以心脑血管病变为最多(61.4%),其次为颈椎病(14.6%)。结论:心脑血管病变是引起眩晕的常见病因,在社区老人中应加强预防。
关键词 眩晕 慢性病管理 心脑血管病
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幻觉,是多个系统病变导致的机体对空间定位和重力关系体查能力的障碍,其表现多种多样。收治老年眩晕患者500例,对常见病因进行分析讨论,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500例,男276例,女224例;年龄均>55岁,平均68.7岁;病程时间<1年80例(16.0%),2~5年47例(9.4%),6~10年203例(40.6%),11~20年130例(26.0%),>20年40例(8.0%)。
病因:眩晕病因复杂,常涉及多科系统疾病,见表1。
除眩晕症状外,多数伴有头痛、恶心及(或无)呕吐、耳鸣等症状,见表2。
临床观察:每小组病例除有眩晕症状外,多数伴有头痛、恶心及(或无)呕吐、耳鸣等症状。少数合并肢体麻木、颜面苍白、口唇麻木、轻瘫等神经系统体征。
辅助检查:所有病例均行常规体检(测血压、心电图等)、眼底检查、颈椎X线片、前庭检查、头颅CT等,均以明确诊断。
结 果
在引起眩晕病因中,以心脑血管病最多(61.4%),其次为颈椎病、眼病等。
讨 论
眩晕为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大多感爱外周环境或自身在旋转、移动或晃,平衡失调,站立不稳、眼球震颤、指物偏向、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及心率和血压的改变等;即使患者轻微转换体位、头颈伸屈或侧转等,都有可能诱发眩晕或使之加剧。眩晕发病机理复杂是由于人体的空间平衡和定向功能由视觉[1]、本体感受器(在肌腱、关节中)和前庭分析器的相互配合维持,而前庭系统起主导作用;若3个系统中任何一个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均可引起头晕或眩晕;广义概念的眩晕可分为前庭系统性和非前庭系统性;按照病变所在位又可将前者分为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2],目前大多数学者取病因学分类,或症状学分类这对眩晕的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因病因学分析总结:①心脑血管病变发生眩晕占比例最多,这都是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其硬化的血管最易发生病变,后果也严重;年龄愈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几率愈高,其致病率愈高。轻者可有眩晕、耳鸣,重者有头痛、恶心及(或无)呕吐;②眼病患者症状较为严重,可有眩晕,常常伴有头痛、恶心及(或无)呕吐、耳鸣,少数合并面部的轻瘫或麻木等;③前庭病患者,既有眩晕,又有耳鸣、眼震,可有恶心、呕吐等,持续时间较长;④药物性眩晕[3]:如镇静药、抗精神药等,患者大多有用药史,通常用药第4周出现,但也有仅有4天即出现眩晕,在患者行走时,头部转动或转身时眩晕加剧,静止不动时明显好转,甚至消失;其机理主要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当皮层中枢受抑制时,其表现为头晕及轻度失平衡,但并无运动错觉;⑤颈椎病性眩晕由于颈椎骨刺增生可使横突孔内椎动脉受压[4],或刺激颈后交感神经节,导致椎动系统血液动力学改变,而前庭神经系统对缺血非常敏感,易出现以眩晕为主的症状。
眩晕病因特点复杂、多样,各种患者表现不一,伴随症状也不尽相同,而且病情常反复发作,持续时间也较长,如果几种病因合并同时存在,眩晕就会加重,治疗就复杂化,容易漏诊,值得注意。
通过上述分析,作者认为心脑血管病变、颈椎病等是造成老年人眩晕的重要因素,在临床上应多加预防。
参考文献
1 王泳.眩晕的发病机制与分类[J].中国社区医师,2004,20(8):7.
2 鄺贺龄,主编.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763.
3 姚学新.药物性眩晕[M].中国社区医师,2004,20(8):11.
4 王笑中,等.神经系统疾病症候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979:19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