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守教育的“慢”艺术

2013-04-29王玲玲

教育·综合视线 2013年6期
关键词:学校课堂教育

王玲玲

谢树平,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实验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中学高级教师。先后获得“全国教科研先进个人”、“北师大优秀专家型校长”,淮安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教研工作先进个人”,淮安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实验中学校长謝树平就是坚守教育“慢”艺术的“行家里手”。他说,教育需要坚守,更需要等待;在平淡中坚守与等待,是教育人养成良好心态的一个重要表现。

朴实的教育愿景

淮安市楚州实验中学始建于1978年,历史并不算长,但却经历了岁月的风风雨雨。校长谢树平说,楚州实验中学创办的时候,楚州城区没有纯粹的初级中学,只有3所高中的初中部。当时城区优质生源早已被这些学校瓜分,地处城南的实验中学成了偏远的角落:好教师不愿来,学区内学生纷纷外流;“淮中太好,二中不赖,四中(实验中学当时校名)只会谈恋爱”。这是当时楚州城区百姓对学校的“定位”……

要想生存,必须做出正确抉择。谢树平提出:“每个教职工都是一块经得起打磨的砖,坚持、坚守、腾飞,垒起教育人梦想中的城堡!”

2005年,是实验中学的转折年。这一年,学校着力打造小班化教育品牌,以三个省级课题为引领,推进课程改革;实施一对一教学法,对每一个学生不离不弃,用适度的教育评价,关注特殊家庭孩子的心理需求;学校投资新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中心,定期进行团体辅导和个别心理帮扶。

为激发全体师生自信心,学校定期开展“校园吉尼斯纪录挑战活动”,定期举行“校园之星评比与才艺展示”,在学校显眼处展示全体学生的“笑脸墙”;为增强学生吃苦精神和公民意识,学校建立常态化的“学规矩、知规矩、守规矩,能吃苦、肯吃苦、会吃苦”活动。一系列新举措,为实验中学腾飞奠定了基础。

不求明日花千树,只愿俯身勤浇苗。这是谢树平朴实的教育观念。他认为,也许今天的孩子默默无闻,明天依然名不见经传,但他们长大后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劳动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快乐的耕耘者。只要他们拥有了这份幸福,能充满诗意的活着,就是最好回报。

有效地教育关怀

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谢树平认为,对教育而言,爱优等生、爱差等生同样重要。据2005年学校统计,当年的家庭困难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一半,部分班级留守生占全班人数的75%。由于缺乏关爱,有的学生已经“麻木”,常拒人于千里之外,不服管教。针对问题生不断增多的现实,学校以爱心教育为基础,以赏识教育为突破口,以实现问题生转化为目标,开办“爱心施教班”,要求教师从低要求、小坡度起步,多表扬激励,多换位思考。在与学生谈话时,必先谈优点。同时,学校启动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等助学工程,开展以“关心思想,关心学习,关心生活”为宗旨的爱生助学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标本兼治的效果。

谢树平介绍说,在具体实施中,学校首先确定帮扶对象。通过减免学杂费、订做校服、购买文具等多种方式进行资助。每位教师与学困生都结成帮扶对象,从辅导学习、关心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教师韩宝国、张健长期默默帮扶张思闻同学,从经济上资助该生,该生因此进步很快。直到有一天其家长送来感谢信,两位教师的奉献行为才被全校师生知晓。初三年级有名女生父母离异,父亲再婚后又中断了该生的学习费用,为此该生多次产生轻生念头。教师潘兆香知道后,不仅帮她解决经济困难,还多次走访其家庭,与其生父、继母、祖母逐一交流。这名学生的亲人终于被感动了,丢失的亲情又回到了这名学生身边。

谢树平说,学校还连续多年开展“进千家门,行万里路”的百名教师家访活动。发动全校所有教师,利用春节家长回家的机会,放弃寒暑假休息时间,到所有学生家庭走访。此项活动不仅感动了家长,感动了学生,同样也感动了社会。在一次家访中,教师顾小平花40元钱乘小船经过近3个小时水路来到贫困学生家里时,家长激动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只是把家中唯一的凳子擦了又擦,请她坐。顾老师临别时,还悄悄留下200元钱。此事直到数月后学校才知道。

执着的教育追求

建立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一直是谢树平的梦想。实验中学从建校以来,就自觉承担起公办初中应尽的义务,努力把施教区的学生教育好、培养好。无论外面如何变化,学校始终坚守固有的职业操守、职业信念。他说,教师不仅要师德高尚,还必须业务精湛、技能过硬。这样,才能在教育变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立于不败之地,负起责任,有所作为。他强调,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在新形势下,教育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学生心理承受挫折能力弱了,嫉妒心强了。有些学生还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喜欢标新立异,对网络十分依赖;但这些学生思维敏捷,富有创新能力。针对这些变化,教师在坚守责任不变的前提下,更应学会反思,适应变革,增强为学生服务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谢树平说,学校在开齐、开足必修课的同时,着力构建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特长课四位一体的校本课程体系。舞蹈、电子琴、国画,书法、素描、篮球、健美操、演讲、诗文欣赏等校本课程,丰富了学生生活,陶冶了学生情操,唤起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蓬勃生机。

在提升课堂质量上,提倡构建高效、有灵性的课堂,从实际出发,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一套“迎合学生兴趣、凸显教学特长”的导学案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教师功夫用在课外,精心备课,突出学情研究。导学案采取“自主预习”“课堂导学”“课堂提升”“课堂检测”“课后反思”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三个不”——即教师讲授不多于15分钟,师生互动不少于15分钟,学生训练不少于15分钟,用自加压力的“钥匙”探究学生灵性的密码,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探究与思辨的能力。

灵性的课堂,生机无限;灵性的课堂,才情洋溢。近年来,学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先后有5位教师在省优课竞赛中获一等奖,有20位教师在市优课竞赛中获奖,有100余篇论文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有300多人次获奖,其中获省级奖励的多达80多人次。谢树平主持的《历史课堂问题化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孟凡郡老师主持的《小班化教育教学评价实践研究》和顾勇老师主持的《小班化语文诵读教学探究》3个省级课题,为学校小班化教学品牌创建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全体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校已建立起160多名德高业精的教师队伍,其中高级教师42人,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1人,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2人,区基础学科教育指导组成员13人,淮安市“十百千工程”重点培养对象8人。

人物对话

《教育》旬刊:您谈谈学校基本概况好吗?

谢树平:楚州实验中学现有29个教学班,是目前城区办学规模较大、办学效益较为显著的一所公办初中。近年来,学校积极筹措资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校园建有网络系统、数字监控、广播系统,教室均配备四位一体机,实现多媒体班班通;同时,建有3个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3个微机室、3个音乐舞蹈室及3个阅览室。2011年9月,楚州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落户本校,为全校乃至全区师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教育》旬刊:如何理解学校倡导的“教育的‘慢艺术”理念?

谢树平: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前提下,学校倡导以坚守与等待为内涵的教育“慢”艺术理念,实现“健全人格、智慧提升、强健体魄”的有机统一,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在这种理念指引下,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推进,教育质量不断攀升。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示范初中”“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名校俱乐部会员学校”等荣誉称号,作为淮安区常规管理先进单位,2008年以来学校还连年荣获区目标考评综合奖,2012年被评为“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

《教育》旬刊: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有哪些新举措?

谢树平:课程是学校育人的载体,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体和“代言人”。学校课程设置科学规范,全面推行导学案教学模式,推进高效课堂建设,不断开发校园中的人文精神、学习氛围等隐性课程文化,开设有用、有效校本课程。学校实行扁平化管理,使精细化管理落到实處。在管理策略上,实行“高角度决策,近距离服务”,实行“教务处巡课,政教处巡班及总务处巡园”制度,坚持以班级管理为基本治校模式,加强岗位督查、考核、评估、反馈,在教育教学的科学操作上,做到行之有效。

《教育》旬刊:学校制定的新目标是什么?

谢树平:教育的真谛就是让不同的学生享受成长,让个性鲜明的学生有更好的发展。我们认为,面对学校生源实际,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只有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执着坚守,才能迎来百花齐放。根据校情实际,学校提出新的办学思想和目标,将“守规矩天天进步、肯吃苦代代成才”作为校训,将“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作为办学思想。根据城区教育发展的实际,提出办好“四个学校”的总体目标:即办一所政府放心、百姓满意的平民学校;全区一流、全市知名的优质学校;立足实际、追求实效的实验学校;放飞理想、奠基人生的特色学校。

猜你喜欢

学校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奇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