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的“柔性管理”

2013-04-29江文龙

教育·综合视线 2013年6期
关键词:柔性管理柔性中职

江文龙

“柔性管理”的主题思想在于“以学生为核心,灵活柔软,应变能力强”。要确保学生管理的有效实施,就必须深挖学生个性中的动力因素。在管理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既达到了“一般管理的本质——控制,以及管理的核心——协调”需求,又体现“‘柔性管理的本质特征——‘柔原则与‘软控制的人文管理的目的”。

“柔性管理”的含义

“柔性管理”是现代管理学范畴的一个概念,体现了“以人为中心”。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对人的心理施加潜在的影响,从而把管理者的意志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其主体是被管理者,其职能也转变为教育、协调、激励、互补。

“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主要是管理者依靠有效的手段,来激发个体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通过“自我改善”的方式,使学生能真正做到更快乐的学习,言行上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柔性管理”的过程是“管”和“理”的有机结合,是刚性管理的更高阶段。

中职学生的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主要表现为:一是大多数来自农村家庭,家长文化水平和管理水平低;二是父母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导致在基础教育阶段多数文化课学习成绩比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心态较差,不少中职学生自卑心理严重,常常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无望。因此,行为习惯差、意志力差、厌学成了他们的“通病”。他们在自信与自尊、理论学习能力和综合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方面明显较低。由于学生又处于青春期,随着自身体征的变化,使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加深刻而丰富,独立意识增强,而逆反心理也随之滋长。他们渴望能尽快涉足成人的天地,尽快地摆脱种种束缚与限制。对于老师和家长“居高临下”式的管理极为反感。因此,在中职学生管理中,管理者要学会尊重他们不断增强的独立意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贯穿于中职学生管理全过程。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柔”

学校的“柔性管理” 学校的“柔性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在研究学生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学校的要求变为学生自觉行为。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强调“学生是主体”,强调发掘学生内在的动力因素来激发和引导学生。以前管理,一味地强调遵守“班规校纪”,加强检查和督促,学生长期处在“校规”的“天罗地网”中,在不同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基于教育思想的革命性转变,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由“为教而教”变为“为学而教”,扭转当前教育、教学中的被动教学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教与学两个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体现在教学中,言教是理性的分析,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而身教,则是样板的展示,是平等的交流。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步。“柔性管理”充分肯定以身作则的重要性,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身教更为重要。教师是影响学生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这一影响的基础,是教师對学生深厚的爱和热情的期望。这种影响不仅有赖于教师业务能力,更有赖于教师能否充分运用自己的人格感染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随地为学生展示职业道德风范,如公平竞争、合作精神、顽强斗志、战胜自我等,为学生学习树立了直接的榜样。

在中职学校,除班主任需要掌握学校的各项制度要求及它的运行机制,适应班级管理的各项要求外,任课教师同样要也担负着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维护课堂纪律的任务。教师要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及学生的兴趣、特长等方面的情况,为学生选课提供有效指导。按照“柔性管理”的要求,提高个人素质,以适应教师的工作范围、管理职责和复杂程度的增加,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约束学生。

中职学生“柔性管理”的方法

“柔性管理”的一个基本方法,就是通过心灵沟通、感情认可,从而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主动发挥人们潜在的积极性,使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管理,而成为行动的示范者和宣传员。“柔性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有以下几种。

灵活多样的心理教育管理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管理有多种形式。其一是外在的,如课堂常规、课堂纪律、教学要求等。这是物化的管理形式,这种形式带有明显的强制性。另一种管理方式是内在的,即预“柔性”的,通过说服教育、激励鼓动等手段,以潜在的方式影响学生,把教师的教学目标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其核心是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心动力,即把学生的自尊心、好胜心、好奇心、上进心、荣誉感、自我实现等心理因素,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为学习的内因性动机,以达到学生、教师的和谐统一。

“柔和”的行为管理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盖杰和伯令纳在他们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中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在研究和把握人的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群体和组织以及组织以外的环境达到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控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一般自律性较差,经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这要求班主任和教师懂得批评方式,先找出对方优点,再批评学生,而且应重在“评”,指出被批评者错在哪里,又指出其为什么错。这样,被批评者才能诚恳接受批评并自觉改正错误。注意“评”要渐进说理。在解决问题时,发挥寓批评于表扬之中的训诫技巧,游刃有余地化解“批评多了伤人心,批评少了不顶事”的难题。班级管理的另一方面是要使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尽管每一个学生思想特点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对班集体有荣誉感。所以,班主任应注意让每一个学生把握好自己,维护班集体荣誉,还要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和爱好,开展各种活动,让班集体有一个凝聚力、吸引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产生厌学问题。

肯定式的教化和引导 结合中职学生心理特点,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充分肯定其成功,不仅会使他们心理上得到满足,而且使之为进一步学习增强信心。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并内化规范自己的行为。上海的成功教育经验值得借鉴: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练习、快反馈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基础把学生稍作努力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作为教学起点,把教学要求分解成循序渐进的层次系列,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每一次进步成为有行的事实。在成功的快感中提高自信心和积极性。即使失败了,也应该尽量从中发掘亮点,使其看到希望和方向。在一定意义上让学生成为自我学习、自主管理的主体。

总之,中职学校除了教会学生技术专长外,应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学生管理应本着激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内在潜能的原则,更加看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及学生的自我约束。采取“柔性管理”模式,热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严格管理学生,正确教育学生。老师应更多得采用激励、肯定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主动进取的信心。中职学校应将“柔性管理”理念贯穿于学生管理过程的始终。

(摘自《华人时刊·校长》2012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柔性管理柔性中职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论柔性管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柔性管理及其应用
试论柔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