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尼亚传奇》中的圣经情节解读
2013-04-29孔玉花
摘要 C·S·刘易斯是英国20世纪著名的文学家、杰出的批评家,也是世人所公认的20世纪最重要的基督教作家之一。本文以诺思若普·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为依据,以圣经情节原型与C·S·刘易斯作品的联系为基点,找出并分析 《纳尼亚传奇》中的圣经情节原型,进而揭示C·S·刘易斯对圣经原型吸收和置换变形的写作意图及救世情怀。
关键词:C·S·刘易斯 《纳尼亚传奇》 圣经原型 基督教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C·S·刘易斯作为20世纪闻名全球的奇幻作家之一,其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文学作品是七卷本奇幻巨著《纳尼亚传奇》(Chronicles of Narnia)。C·S·刘易斯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作家,他的大部分著作都是以基督教思想为中心的。因此,也有人将他这七卷本奇幻作品称之为“基督教奇幻”(Christian fantasy)。所谓“基督教奇幻”,简言之,就是用来叙述和阐述基督教思想的奇幻作品。这些奇幻作品都是以反映和表达基督教思想为终极目的,同时,基督教也是他作品情节设置的基本依据。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和研究者们开始研究C·S·刘易斯及其思想著作。作家大卫·巴雷特曾评价说:“刘易斯最大的贡献就是在宗教世俗化的年代给基督教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赋予它新的现实关联性,在人类价值观分崩离析的关头发出了饱含良知和责任感的呼声”。C·S·刘易斯的七卷本奇幻巨著《纳尼亚传奇》,是圣经文学的一种奇幻版本。若将《纳尼亚传奇》中的的人物、故事情节等与《圣经》文本进行对比分析,不难看出,C·S·刘易斯借儿童奇幻文学的形式,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展现其基督教信仰,其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是体现福音派基督教思想的主题。
二 神话原型批评
神话原型批评(Myth and Archetypal Criticism)通常也被称为神话批评或者是原型批评,它是现代西方文学批评中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流派。神话原型批评认为,神话既属于最古老而且也属于最重要的文学作品,因为它是后代文学的最初模型。原型是“指那些源于神话,并在文学传统中反复使用的小的结构单位,它们是一种可以交流的象征”。将孤立的文学作品纳入整体的文学系统之中,它就是“具有约定俗成的文学象征或象征群”。文学作品和神话之间存在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这主要体现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神话模式”的运用。这是指一部文学作品的创作,会将已有的神话故事或圣经故事作为结构框架,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结构甚至是主题和象征等在很大程度上都保持与之相对应或平行,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图像和意象。众所周知,在文学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反复出现一些反映某些典型的神话或圣经的模式和类型的意象和图像,现代文学批评家们则称这些意象和图像为“原型”(archetype)。原型批评,是被20世纪中后期西方文学理论领域所广泛采用的文学批评方法,其代表人物为著名的加拿大学者诺思罗普·弗莱。他认为原型,就是“典型的即反复出现的意象”。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认为,西方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以西方文化的两大文学基石——希腊神话或《圣经》为基础的。所有文学作品无不在题材、结构、主题等很多方面受到这两大神话体系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在西方各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经验中得以浸染和沉淀,并成为各民族集体无意识的一部分,最后植根于某一特定社会的神话体系。本文通过对《纳尼亚传奇》的解读,来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深刻的哲学思想和宗教意味。并试图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和观点,对《圣经》和《纳尼亚传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进而挖掘C·S·刘易斯的救赎主题,探寻一个奇幻而神秘的国度——纳尼亚王国。
三 圣经情节原型
1 创世原型
《圣经》是在全球范围内流传最广,印数最多的一本书。它对整个西方乃至世界的影响已经渗透到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基督教对英国的社会文化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其经典之作《圣经》更是家喻户晓。C·S·刘易斯作为英国著名的基督文学作家,《圣经》对他的影响尤为深刻。基督教徒深信:《圣经》中的内容是信仰的总纲,处世的规范,行为的指导,是必须遵循的法律和道德准则。《纳尼亚传奇》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仔细体会后会发现其中经常反复出现的一些母题、一些形象、一些情节似曾相识。雄狮阿斯兰(Aslan)创造纳尼亚王国的过程与《圣经》中上帝创造世界的过程几乎一样;埃德蒙(Edmund)禁不住土耳其软糖(Turkish delight)的诱惑而背叛了自己的兄弟姐妹,还有各种生灵对幸福彼岸的追求,等等。这些都不禁让我们把七卷本传奇作品与《圣经》中的原型相联系起来。
纳尼亚王国不仅是一个充满奇幻的国度,也是一个美丽的家园。在《纳尼亚传奇》系列小说第一部中,迪格雷(Digory)来到了一个从未来过的地方,起初到处是黑暗,不久黑暗中终于有了动静。在远方狮王阿斯兰来回走动开始歌唱,歌声是那样的优美与和谐。紧接着,“头上的黑暗中突然群星闪烁,在那辉煌的一刻,霎时间跳跃出成千上万颗恒星、行星。河谷里绿草如茵,从狮子旁边像一潭水一样蔓延开去来。”这样的情节我们在《圣经》开篇创世纪中便可读到。《创世纪》最初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宏伟的场景,让人们明确了上帝创造了世界万物。于是,整个世界在神的意识下慢慢有条不紊地形成了。第一日上帝创造了光,从此光暗分开了,昼夜分明;第二日上帝将水分为上下,创造了空气和水;第三日上帝创造了树木花果;第四日上帝创造了日月星辰,普照大地。第五日上帝创造了飞禽走兽,各从其类;第六日,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到第七日,天地万物已造齐,上帝就安息了。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实际上是我们潜意识中对自身和对世界的一个猜测怀疑和探索追求的过程。从上面不难看出,阿斯兰创造纳尼亚王国和上帝创造整个世界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把《纳尼亚传奇》称之为圣经奇幻版是很恰当的。另外,纳尼亚在最初诞生时,首先映入迪格雷和波莉眼帘的是山谷中一条蜿蜒曲折而锦绣美丽的河流。纳尼亚的这条河流和新耶路撒冷的生命之河都是生命与永恒的象征。在描写整个纳尼亚国度被创造时,刘易斯将其描绘成类似音乐家创作谱曲的过程,充满了优美与美妙。纳尼亚的生灵万物是伴随着狮王阿斯兰的思想而缓缓流溢而出:狮王的歌声充满狂野,这不禁让人们想奔跑、跳跃或攀爬;让人想放声呐喊;让人们急欲奔向别人并给一个热情的拥抱。这些描述中隐含了生命与活力的永恒。从护教学的角度来看,通过描写一个感人而意味深刻的故事来向众人传达基督教思想及其教义要比单纯而直接地陈述更加有影响力。若将创世神话放置在一个恰当的、吸引人的故事当中——就像《纳尼亚传奇》这样的处理方式一样。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刘易斯赋予了它更为深刻且广泛的意义,因为他同时还密切关注着耶稣的救赎和神的化身等教义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化作用。自此,人们开始了对上帝的敬仰与信赖。创世神话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中会有不同的解释,但在《纳尼亚传奇》中,阿斯兰是整个故事的中心,是他将所有的故事串联在一起。阿斯兰俨然是以一个上帝的形象出现,也是耶稣基督的化身。他对所有生物都充满着爱,是他创造了纳尼亚王国,开创了纳尼亚文明。在纳尼亚王国里,所有的动植物都能言善语。狮王阿斯兰作为百兽之王,在这部传奇中富有更加深奥的韵味。刘易斯曾经在1961年3月5号给安妮写了一封信,信中写到:“假如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一个和纳尼亚一样的王国,假如这个王国和我们的世界一样存在诸多问题,假如基督耶稣也想去这个王国拯救那里的臣民,就像他拯救了我们的世界一样,这样会发生什么呢?”《纳尼亚传奇》就是所有的答案。
2 复活原型
“人子必须被交在罪人手里,钉在十字架上,第三日复活。”(路加福音,24:7-8)基督耶稣受难后,尸体被放进了坟墓。安息日结束后,在七日的头一日早晨,黎明的时候,人们发现坟墓空了,墓门入口处的大石头已经滚开了。人们发现一名身穿白色衣服的少年坐在右边,这些人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他不在这里,照他所说的,已经复活了。快去告诉他们的门徒,说他从死里复活了。”于是他们跑去告诉别人,许多与耶稣关系很亲密的人都不相信他们说的话。随后,耶稣向门徒们显现,门徒们所见到的复活的耶稣像活人一样。后来耶稣的门徒们开始讲道:耶稣是复活的主,耶稣就是基督,是神的儿子。这向人们昭示了生命重生的奇迹和力量,为信徒们增强了天国永生的信心。耶稣“复活”的事件是西方“复活”原型中最直接、最明显的母题,也是最具有宗教意味的“复活原型”。“复活”原型在《圣经》中是通过“原罪”与“救赎”来体现的。因此“复活”原型主题的构建,也必然体现在“原罪”与“救赎”这两个方面。在《狮子、女巫和魔衣橱》一书中,埃德蒙(Edmund)因为贪图享乐,禁不住土耳其软糖的诱惑而背叛了自己的手足,沦为白女巫的阶下囚。幸好狮王阿斯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埃德蒙的自由,用爱、勇气与责任启发和鼓励纳尼亚王国的众生。这体现了《圣经》中原罪(original sin)的概念。“因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照样,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基督教认为,因为亚当、夏娃违背上帝的意愿而偷吃“禁果”,所以这个罪恶就传给了后世子孙,成为人类一切罪恶、灾难、痛苦和死亡的根源。同样,因为基督的救赎,万物也要救赎,从而重新恢复原先的状态。这就是神最终的愿望。正是由于狮王的复活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从此人们开始真诚地追随基督耶稣。上帝派遣自己的独子耶稣为人类赎罪,结果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涤荡人类心灵的善和爱,以拯救众人。因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自我忏悔,行善义赎罪,才能获得重生。所以,人们开始寻找信仰,寻找希望。
四 结语
《纳尼亚传奇》是一部经典的传奇文学作品,小孩子从中读到奇异而又生动的故事,大孩子从冒险的经历中破译传奇和神话的密码,大人从中找回失去的记忆,同时也解读出了神圣的宗教精神。弗莱认为,“《圣经》是我们传统中未移位神话的主要来源。”也就是说,《圣经》中并没有改变神话或者隐喻,其中的原型是最初的原始形态。它作为西方世界文化以及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影响的经典著作,对西方文学的深刻影响是可想而知的。《纳尼亚传奇》的魅力就是从传统的《圣经》中汲取养料,又对传统的神话原型进行了新的阐释。《纳尼亚传奇》中的人物、情节、环境背景等的塑造,既源于《圣经》又高于《圣经》。C·S·刘易斯的创新之处在于:他把自己的伦理框架和十字架的智慧相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国度。因此,《纳尼亚传奇》既不像肤浅的乐观者们那样忽视人世间的邪恶,也不像宿命者们那样无视丑陋而否认上帝唯一的主权。在七卷本奇幻文学的启示当中,读者们将更加善于富有深意的思考和具有实施行动的力量。C·S·刘易斯在创作他的大部分作品时,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他将《圣经》中的人物、情节意象等原型巧妙地融入其作品并产生其独特的艺术效果。这种创作方法解释了在他作品中出现的基督形象和基督徒形象,这也是C·S·刘易斯天赋与创造力的证明。
参考文献:
[1] Walter Hooper:C.S.Lewis,a Complete Guide to His Life and Works,New York:HarperCollins Publishers,1996.
[2] 诺思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3] 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 C·S·刘易斯:《纳尼亚传奇》,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5] 《圣经》:国际圣经协会,2005年版。
作者简介:孔玉花,女,1981—,青海湟中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汉翻译学,工作单位:青海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