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教材兴奋点,激发学生内驱力
2013-04-29王慧慧
王慧慧
一谈到激发兴趣,我们就会天马行空,想出诸多外加的所谓激趣之法,就像摘来各色的花朵安放在绿草之上,看上去姹紫嫣红,实则貌合神离,一线老师必须认识到,要想高中语文教学高效,必须挖掘教材本身的兴奋点,而不是外加给学生压力,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打造高效课堂。
一、在冷漠和狂热之间,寻找最理想的度
学习最怕的是冷漠,“哀莫大于心死”,不怕热爱学习,就怕讨厌学习,最怕冷漠学习,好也不喜,差也不管——极度的漠视,在压力中,被动地行进着,如行尸一般。无暇思考,无暇作评价,无暇进行归纳,在机械式考试中等待升级。或者恰恰相反,学校的课程对学生有微妙的吸引力,能让他们兴趣盎然,只要一开课便兴起狂热的追求。后一种结果,自然是每一个教育者所盼望的。
在冷漠和狂热之间,寻找最理想的度,本着商榷的态度,主要的还是要提高教材本身的趣味性,给学生以发现的感受,把我们不得不说的转化成适应学生思维方式的材料,等等。这就相当于培养学生对他们所学材料的兴趣,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认识到智力活动的价值。如果教学得当,学有所用,那么学生便会越学越有劲,会在良性循环中强化所学,拓展新学。并且在这种正能量的感召之下,教师也会进一步寻找外部动力激励学生,让学生比以往更投入地参与到学习中。在推动兴趣教学的进程中,多元文化的渗透是最具活力的。多元的文化让他们广泛多样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尽可能地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被动的现象。
二、在教材和内驱之间,探索最契合的缘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要找寻教材和学生生活的契合点,不时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地给语文园地注入活水,不拘泥于教参上的教学建议和既定的一些教法,而是拓展学习的时空,摸准学生的脉搏。
如苏教版高中语文《雷雨》学生很喜欢读、看,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常常采用一课一讲的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什么样的手段,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呢?笔者作了尝试。
课前印发阅读材料《周朴园人物形象之我见》、《周朴园对鲁侍萍真的毫无感情吗?》等。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质疑解惑,然后让学生在课下分角色地排练《雷雨》片段,老师课后适当给予指导。利用课堂让话剧小组课堂展演,同学们评说分析。这样的设计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和再处理,形式活泼,改变了传统教法的陈腐、死板和老套,激发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会学、乐学、活学,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时,笔者考虑更多的是怎样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尊重,主动参与得到保证,思维就会得到放飞,潜力就会得到开发。教师更新理念是前提,钻研教材是保障,而更新教法则是媒介。
三、在情感和理智之间,解开最敏感的结
“语文课堂既要有浓浓的情,又要有深深的思;既要有情真意切的流淌,又要有思维火花的迸射”(孙双金教授语)。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感方面的动态运作的人际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情有智,情智共生,这是语文教学的呼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启情、明智,关键是在情感和理智之间,解开最敏感的结。
如《亡人逸事》教学片断:
1.让学生网上搜索《亡人逸事》的背景,为激发学生情感做铺垫。
2.选一个打动你的细节具体分析由此体现出来的人物性格。
3.多媒体出示孙犁夫妇合照并用音乐加以渲染。
4.交流学生所分析的细节,体会作者对妻子的赞美、内疚、怀念、感激。
5.让学生写生活中的亡人逸事,有的同学写亲人,有的同学写伟人,也有的写同学,如李同学在文中写道:“昏暗的天空中,下着绵绵的细雨,瑟瑟的风吹乱了雨帘,吹走了我的欢乐,也带来了永远离别的伤痛。我走在寂寥的道路,无声地在这雨雾中彷徨,心倏得一酸,呆滞眼神只注视前方的树木,一阵阵风好似那凶猛的老狼不停撕咬着那裸白杨树上最后的一片叶儿,叶儿不停地挣扎着,老树似乎想要挽留住这最后一片显示生命的树叶,可是它还是筋疲力尽而显得无能为力了,最终树叶在狂风中飘然落地。我的朋友,你在哪里,难道你就是那飘然落地的树叶吗?我的泪水像两条涌动着的小溪宣泄而下。……”
接着,该生用书信体的形式,回忆他们交往的点点滴滴,催人泪下。
结尾写道:“雨依然下着,我不能沉浸在无比的痛苦中,这是你所不愿看到的。我坚定了,一定要做好!谨以此文献给我最亲爱的朋友,祝你在天堂那边过得比我好!”
在这个案例中,笔者借助文本本身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点,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接着以情生情,向文章的纵深处开拓。
只有情满课堂,教学才会有魂魄,学生的智慧才能得以启迪。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感情如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地上”。情感能给智慧以动力,而智慧则能给情感以理性的支撑和厚度。语文课堂课程,不是解释,不是说明,更不是授予,而是一种心灵的润泽,是情感的体验,是生命的涅槃,以情启智,用智唤情,语文课堂不仅有情感的激扬,智慧的交响,更有生命的成长。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研究教育心理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素质,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才能走入学生的心中。要不断地挖掘教材,从中找出与学生的契合点,使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变得乐学、爱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产生兴趣,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习得知识,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