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当前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2013-04-29杨旸
摘要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科技不管在生产及生活方式上的应用都非常广泛,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而通信工程作为理工科院校的一个重要专业,旨在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国防工业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从事设计开发、制造运营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但是根据查阅的大量资料发现,在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人全面分析之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优化当前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通信技术
一、当前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设置和课程体系结构存在问题
一个课程体系的形成,不是各门相关课程的简单组合,而是更高层次的相互融合。目前,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结构不合理、课程教学内容重复或知识点遗漏现象。教学内容划分过细,各门课程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部分课程内容陈旧,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内容不能有机衔接,各门课程的教师之间缺乏交流,部分任课教师的教学仅仅局限于教材,缺乏全局观、系统观。
另外,通信工程属于新兴领域,其课程系列中涉及的一些课程属于新开课程,课程自身的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完善。确定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内容时,可参考借鉴的东西不多,使得在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内容设置上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二)实验教学资源不足,实验手段单一
大多数实验均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采用实验箱和其他测试仪器完成,实验内容受限,缺乏灵活性。学生只能按实验步骤完成模块的搭建,无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不能得到真正的科研训练。
教学多元化要求与实践教学资源不足之间存在矛盾。通信工程专业有相当多课程的实验环节所需要的实验设备比较昂贵,由于资金限制,实验仪器设备的配置不到位,实验开出率达不到 100%。许多课程如“电磁场”、“电信传输原理”、“高频电子线路”等无法开设实验,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实践环节需要整合。实验设备利用率低,部分实验设备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设备不完善。计算机辅助实验方面的研究欠缺。
(三)教学手段单一,资源利用不充分
教师大多单向灌输,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和幻灯、挂图、黑板等传统的教学手段授课。虽然各门课程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仍然不能满足该课程体系的需求。
二、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一)制定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细分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分工
对课程体系进行大幅度的优化与整合,压缩课程门数和部分课程教学课时,整合课程内容。针对各门课程的要素,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找出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同时,对计划新开课程的内容与其他各门课程之间进行有机衔接。
例如,梯度和旋度的概念对于电磁场的学习至关重要,应在高等数学课程中加强讲解。大学物理的教学也应该侧重电磁学和光学,减少热学和力学的课时量。再比如,信号与系统中的采样定理、序列的时域分析和序列的 Z 域分析以及序列的傅里叶变换等理论也是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主要内容,重复部分较多,因此,应该适当减少信号与系统中离散信号处理部分的课时,相应地适当增加相关运算的内容。
(二)加大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力度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它是学生运用某一课程或多门课程知识,对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实验。开设综合性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及查阅中外文资料的能力。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的实验。
改革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应尽量删除内容落后、实验手段陈旧的实验内容,整合课程之间重复的实验内容,压缩验证性实验内容,充分利用实验室已有的实验设备,设计合理的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
(三)改革教学手段
本人认为,可以通过开辟网络第二课堂,可以缓解通信技术知识广泛与学时数有限的矛盾。搭建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建立师生之间教与学交流的学习网站,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大教学信息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包括信息模块、教师模块、学生模块、师生交互模块以及家长信箱模块等。信息模块的主要作用是介绍专业教研室的整体情况、人员组成等,完成发布新闻、信息管理等功能。教师模块主要包括教师个人信息和相关的教学信息,内容涵盖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安排、课程公告、电子教案、教学资源等。学生模块主要包括从大一到大四各年级的班级信息、学生信息、班级活动等。师生交互模块包括课程讨论、BBS 留言板、网上答疑平台等。家长信箱是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具有交互性、开放性、自主性、协作性等特点,学生可以通过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更好地完成课程的学习和相关课题的深入研究,完成网上作业并远程提交等一系列教学服务。通过留言板讨论系统、聊天室实现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和人机交互,加强学生、教师、家长彼此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参考文献:
[1]刘盘,关于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5
[2]李湘文、林永年、周玲,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4
作者简介:杨旸(1983-),男,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信电分院讲师,研究方向:集成化信息处理与控制。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师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13009)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信电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