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研究
2013-04-29张雪琴
张雪琴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事关学生的一生,事关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事关社会的整体文明进程,严把德育“出口”,无论对学生、学校还是社会,都显得重要而紧迫。学生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入口”。本文拟从职业教育育人方案的制订、全员育人环境的建设、职校课程的渗透等几个方面来探求提高中职学校德育效果之路。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德育教育 育人方案 育人环境 课程渗透
在中国,古往今来,无论家庭还是社会、组织,对人的品德非常重视,有用人德为先,成事德为先的说法。品德的好坏似乎成了决定一个人、一组织事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当下,很多企业的用人理念也是“有德有才重点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无才弃之不用”。因此,作为企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便成为学校的立校之本,事关学生的终身发展,要严把好德育这个“出口”。学生的“出口”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入口”,也就是说,从本质上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搞好德育,无论对学生、学校还是社会,都重要而紧迫。
要想做好“事”,先要做好“人”,德育教育要成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只有着眼学生实际、从生产生活具体情况出发,通过建立学生对从事职业的理想信念,兴趣爱好,引发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动力,德育教育才会取得良好成效,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好务。
一、根据职业特点,制订育人方案。
人类从事的每一项职业是人类进步的结果,每个人必须首先劳动才能获得生产生活资料。因社会组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们从事的职业也千差万别,各有特点。当社会化的大生产进一步优化,生产分工越来越细、越专业,职业性和职业特点也越来越明显。每一个岗位对从事者来说就是职业性的选择,要有岗位性。中等职业学校的职责是向企业、事业、社会组织培养中等专业人才,是第一线的岗位,对每一位工作人员有着不同的职业品格和要求,学校或教育者只有了解和掌握了学生毕业所要从事的职业特点,规划出职业所需要的道德观念,本着德能兼备的原则,把生活与教育结合起来,把岗位与品格培养结合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培养出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
有人说,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工作方式。这也说明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德育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及将要从事的职业结合起来,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做人做事一起抓,加快学生职业化和社会化的进程。学校把教学计划变为具有职业特色的“青年员工培养方案”,按照方案整合人力资源,加大德育的融合力度,形成系统的成才过程。
此外,教育者也要因“才”施教,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他们从事职业特点的学习与实习,还有生活等。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培养职业品格和职业道德,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习惯,由习惯形成品德,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目的。
二、根据学生特点,培养良好习惯。
首先要从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养成做起。“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成功的秘诀就是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地做好。人们在渴求成功的同时,却往往忽略成功恰恰是来自貌似不起眼的良好习惯,对学生来说上课认真听讲、自习课安静做作业、及时复习回顾已是一种习惯,但有些学生却做不到。一个人习惯于懒惰,他就会无所事事地到处溜达;一个人习惯于勤奋,他就会孜孜以求,克服一切困难去做事,也就是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良好的习惯并非是天生具有的,它可以通过后天来培养。我们学校正是以此为突破口,下大力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等习惯,并持之以恒。
其次教育学生从个人形象做起。个人形象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个人形象良好的人更富有、更成功、更易与人相处,拿到的薪水也高。究其原因就是他们个人形象颇佳,与同事容易建立其良好的合作关系,中职生也许无法改变自己的长相,但完全可以通过努力创造自己良好的个人形象。
因此,学校首先注重从学生的着装和发型等抓起,每年都组织学生观看金正昆教授的《学生礼仪》光盘,并适时把世界优秀企业的文化引入课堂,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再者,教育学生充满信心,开发潜能,主动推销,发挥特长和优势,形成独特风格,塑造人格魅力,让自己脱颖而出,以此去吸引人、打动人。对毕业班的学生都应要求着职业装、穿高跟鞋练习站姿,在校园里,卫生、仪容、礼貌,无人管却无人不管,学生开会的坐姿都是职业姿势,德育与职业素养结合,产生了极大的感染力。“德育要有魅力,这个美丽来自于职业素养。”“德育为首,技能为主”的教育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在职业学校,以做人做事为引导,通过进行企业讲座、社会调查、技术比赛等活动,把德育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体验,把以“说”为主的德育变为以“做”为主的体验式德育。针对一部分学生乱花钱的毛病,学校通过专业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一年下来,学生学习进步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改正了挥霍的毛病。“人人是教师,节节有德育”地落到了实处。
三、根据课程特点渗透德育教育。
目前,在职业教育的各门课程中必须渗透德育内容已是各个中职学校的普遍要求,把政治课的内容结合到教学实际和工作实际中,把政治课堂中学生感觉枯燥不容易接受的思想变为与职业要求相互补的内容,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如在电子专业课上,教师先问学生对就业待遇的期望值是多少,然后在电视机维修的过程中,渗透诚信要求、规范操作、劳动安全、节能环保和服务细节,最后回到期望值。教师还告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方的差错,都可能影响待遇,因而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熟练的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在职业的引导下,学生得到了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和法纪常识的教育,德育内容与岗位能力达到了紧密结合。
在职业环境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在学习、成长、生活和择业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及时指导,帮助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心态。比方学生沉迷电脑游戏,对学习没有兴趣,自暴自弃。教师耐心与他交谈,帮他补课,发挥他在电脑操作上的特长,鼓励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并获奖,激发出强烈的自强愿望和自信心,使自卑的学生变得自信,使自弃的学生变得自强,使自负的学生变得自重,德育使学校充满生机。
针对学生中奇装异服现象,学校提出“个性服从职业要求”,通过课堂教学生职业形象设计,学生发现职业美的内涵。同时,学校开展“学校吉尼斯”活动,评选校园之星,引导学生通过专业能力展现个性,实现自我发现与自我教育。一个优点带动整体进步,一个进步影响全体面貌,覆盖全体学生的职业活动,增强了学校的德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