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科学整合三维目标举隅
2013-04-29许瑞端
许瑞端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应该说,这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类似三维的整合其实我们可以在课程目标中找到典范。如:第四学段“造型·表现”中规定:“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其中“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是知识与能力,“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是过程与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整合三维目标呢?
1.理清三维之间的关系
在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和能力是矛盾的主体。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同时它又是其他两个维度发展的依托。美术素养的核心是美术能力,假如把美术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美术教学的根基才不会产生动摇,“上层建筑”也才能建得越高。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考虑到要改变这种学习方式,变接受学习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彻底改变过去“重传授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老师轻学生、重教法轻学法、重技能轻文化”的现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要以学生如何学为基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师应当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注意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特殊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为达到这个目标,美术课程标准设定了“综合·探索”这一学习领域,提供了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结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所谓“探索”,具有探究性学习的含义。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通过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认识与能力目标
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通过深入钻研课程标准,特别是课程标准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教学大纲作比较,便可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如:在“造型·表现”领域学习中,要求学生达到:
(1)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要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外化性行为特征是上述两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而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自由性,后者更注重功能性。“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更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美术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尽管创作和欣赏都涉及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特征,但创作更倾向外化,欣赏更偏重于内化。因为美术学习具有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3.过程与方法目标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要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运用美术。探究过程重在“亲历”。“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方法”,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提高美术创造能力的主要途径是美术实践,学生是美术学习的主体,要努力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的错误倾向。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综合·探索”目标体现的是美术课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内涵比起教学大纲“思想性”目标要丰富得多。课标要求教师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结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它分为三个层次:
(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
(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
(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5.整合三维目标
教学中,要做好三維目标的整合。整合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而是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具体地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新课标为整合三维目标提供典范的例子随处可见。如:在“欣赏·评述”中,要求:“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性”是知识和能力;“获得”“了解”就体现过程,如何获得和怎样了解则体现了学习方法;而“尊重人类文化遗产,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则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拟订三维教学目标时,可借鉴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整合方法。通过欣赏“获得”知识,“用语言和文字”表述是能力;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是方法,逐步形成审美趣味是过程,而对于“感受”“认识”“理解”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体现。
总之,在整合过程中要依据美术课程总目标的要求,以阶段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参考,确保总体思路与标准相吻合;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作为思考的基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既要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涉及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方法,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应尽量适应具体的教学情境,具有可操作性,考虑不同地区学生的基础、地方资源和文化特色,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维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整合学科资源和充分发挥美术教师自身的专项优势资源,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觉地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更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