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3-04-29易磊
易磊
摘要: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已经日益渗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这把双刃剑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影响。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对策。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和生活的每个角落。而大学生作为一类思想解放、富于创新的群体,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尚缺乏成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因此网络对大学生的自我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网络在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开阔视野的同时,容易引起他们思想、行为、人格上的混乱,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利用网络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又一新的任务。
一、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网络具有交互性、即时性、开放性、匿名性等特点,是一把“双刃剑”。目前网络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各类庞杂的信息没有都经过很好的过滤和选择。良莠不齐的信息对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等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进而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网络使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倾斜。互联网在为我们带来全球信息和先进知识的同时,也用其浓厚的西方色彩影响着我国的文化教育。强烈的西方文化烙印使网络中的交流失去了平等的互动性,变成了不平等的单向渗透。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社会文化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和渗透,影响着广大青年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消减了本民族的文化影响力,错误的引导了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2.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人际交往等产生不良影响。对于处于辨别能力不高,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学生们来说,任何不健康的信息都有可能对他们的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此外,网络的匿名性使得对网民的监管难度增加,出现利用网络传播色情暴力信息等犯罪行为,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对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产生极大的冲击。
二、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社会的网络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已为严峻的现实所证明。但网络信息广泛、选择自主性、双向交流等很多特点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新的工作方式和渠道。实际上,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也是不容忽视的。
1.网络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交互性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充分利用网络“交互性”的特点,也更易被学生接受。互联网彻底改变传统的“你讲我听”的单向强制教育方式,使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在网络这个平台上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的思想问题,又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充分体现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功效。
2.网络打破了传统教育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取的方式为集中在同一地点、统一时间,进行同一主题内容的教育,而互联网的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异地、全天候的交流与沟通。
三、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面对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辅导员应该积极行动、合理利用、兴利除弊,构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制定和实施一系列适合于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对策。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占领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开辟“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课堂”,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采取灵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其次,开设网上论坛,架设同学们对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讨论的自由平台,并加以正确引导;第三,开通辅导员邮箱,通过邮件的形式及时回复解答同学们的问题,也可以与同学们进行在线交流与沟通,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动态。
2.努力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业务素质。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网络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因此,辅导员必须提高自身队伍的业务素质。另外,辅导员应对国家就业基本政策和就业形势给予关注和解读,为学生就业提供很好的指导。
3.网上网下双管齐下,巩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在开创利用网络的同时,不能忽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应双管齐下,已达事半功倍。到目前为止,传统的课堂式教育、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仍然是我们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不能完全摒棄,它在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洞察和反馈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等工作上都起到了不能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把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新老、方式的全面开展,达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董海艳.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A].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7(2):88~90.
[2] 范美仙,刘东锋.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及应对[J].思想政治教育,2001,(4):77~79.
[3] 朱先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辅导员素质.
[4] 杨德广.大学生教育专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 贾明辉.网络时代如何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2):118~119.
[6] 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网络心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 汽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