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总统选举:不仅仅是民意的表达
2013-04-29殷罡
殷罡
6月15日举行的伊朗第11届总统选举,没有出现人们普遍预料的第二轮角逐,而是温和派候选人鲁哈尼一轮胜出。究其原因,首先是民心思变:内贾德执政八年来的经济状况恶化和外交孤立,使得受苦受难的伊朗人民渴望选出一位“靠谱”的新总统。再有,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也需要变化:内贾德的对内民粹主义、对外口无遮拦,损害了伊朗的形象,强化了伊朗的孤立,伊朗需要一位务实而形象良好的新总统。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前总统拉夫桑贾尼和哈塔米控制的温和务实派阵营,汲取了以往失败的教训,由哈塔米出面,在投票前三天劝说其过去的副手阿雷夫退选,保证了票仓不被分散。三项因素加在一起,强硬保守派就输定了。
伊朗总统的产生,是通过全民直选。什叶派伊斯兰共和体制的奠基人霍梅尼吸收了西方宪政三权分立的长处,加上了伊斯兰教法学家监督,形成了伊朗特色的伊斯兰宪政体系。在这一体制下,尽管候选人资格要受到严格审查,各派的最佳人选不一定被安排进候选人名单,但在有限的博弈空间内,各派力量进行着认真激烈的较量,选举并不是走过场,至少是民意的表达机会。
纵观伊朗历史上的11次选举,总统候选人少至2人,多至10人,人数的多与少,既取决于领袖意志,也取决于竞争者的个人实力。
候选人的数量可以安排,但民意是洪水,是可以摧垮堤坝的。2001年选举,民众支持率甚高的温和派总统哈塔米谋求连任,哈梅内伊似乎不愿意成全他,居然安排了9位候选人与之对阵,孰料伊朗选民众志成城,哈塔米在第一轮就得到了78%的选票,戏剧性连任。
此次通过资格审查的8位候选人,无一具有明显优势,熟悉伊朗选举规则的人一眼看出:又要第二轮投票了。在多位候选人竞争的情况下,第一轮投票难以操纵结果,第二轮就不好说了,这是总结伊朗总统选举规律得出的结论。在2005年导致内贾德黑马胜出的那次选举中,拉夫桑贾尼第一轮得票率21%,内贾德19%,其他几位被称为温和派和改革派的候选人总计得票率为55%,一般推算,拉夫桑贾尼在第二轮中赢定了。但官方公布的结果却是拉夫桑贾尼仅得到36%的选票,内贾德的支持率则魔术般上升为62%!要达到这样的结果,不仅需要改革派选民全部倒向内贾德,还需要1/3温和保守派选民转为支持强硬保守派,而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结果公布后,拉夫桑賈尼怒斥“当局有组织地非法动用一切手段干涉选举”,但他最终还是接受了现实,毕竟是这一体制的奠基人之一,大局还是要顾全的。
2009年选举更是离奇。温和派卡鲁比在其家乡省份的支持率竟然从前届选举的55%下降到不足5%,全国范围内只有1%!伊朗内政部在投票几小时后便宣布内贾德以62.63%的得票率一轮胜出,选前呼声很高的穆萨维得到33.75%的选票,与温和务实派阵营掌握的数据大相径庭,西方情报机构透露出的消息则说,内贾德实际得票率不足穆萨维的1/3!穆萨维何许人也?国王时期德黑兰的学生造反领袖,1981-1989年长期主持战时经济管理的政府总理,霍梅尼长期依赖的大管家,哈梅内伊当总统时难以排挤的内阁首脑。霍梅尼之后,伊朗干脆就没有总理了。他的回马枪如果奏效,谁受得了?
2009年选举导致伊朗陷入上百人死亡的长期骚乱,国际形象大受损害,伊朗经济在越来越严厉的制裁面前陷入困境。伊朗选民渴望变革,最高领袖需要政策调整,核问题需要通过和平方式得到解决,鲁哈尼一轮胜出就是可以理解的了。选举结果在国内没有受到质疑,在国际社会受到广泛欢迎。
伊朗特色的宪政,就是这样运作的。此次选举之后,伊朗会变,国际社会对伊朗的态度也是会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