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上博简《孔子诗论》的作者研究综述

2013-04-29田歌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上博简帛子夏

摘 要: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材料刊布后,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各种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特别是《诗论》内容的作者究竟是谁,学者们提出了许多观点及看法,本文仅将《诗论》自出土以来至2011年近十年一些学者的观点进行综述,望能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便利。

关键词:《孔子诗论》 作者

《孔子诗论》(下文简称《诗论》)收录于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一册中,是由马承源先生进行整理和考释的,它被称为“中国诗学之伊始”。近十年来,学者们已从多角度对其展开研究,在众多讨论中《诗论》的作者问题一直是关注焦点。学者们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主要从两个角度,一是从“孔子”二字的合文考虑,二是与其他文献进行对照。通过对近十年此问题研究成果的整理,可将各家主要说法总结如下:

一、孔子说

认为《诗论》的作者为孔子是最普遍的看法。马承源先生是首倡者,他根据简文中的“孔子”合文判断作者是孔子。他在《〈诗论〉讲授者为孔子之说不可移》{1}一文中,详细考察了容庚《金文编》中金文材料的征引及金文“孔”字形体向楚简“孔”字演变的轨迹,又结合了《诗论》遣词的语气,最后判定此合文就是“孔子”二字的合文。

学术界赞成此说法的还有很多学者。裘锡圭先生曾认为“孔子”合文应释为“卜子”,但后来在《关于〈孔子诗论〉》中提及因为看到马承源先生的详细评述,后赞成“孔子说”。{2}同样被说服的还有刘信芳先生,他在《孔子诗论述学》一书中指出,如果单从字形考虑,《诗论》的合文应当释为“卜子”。但马先生、裘先生等名家都列举大量例证说明《诗论》的作者是孔子,故刘先生也暂且认同此观点。{3}濮茅左先生结合《孔子诗论》《鲁邦大旱》《子羔》三篇同卷的背景,并对所答内容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证明此合文即为“孔子”{4}。作为上博简整理者的李零先生是从简文的上下文考虑,在他看来,在《子羔》和《鲁邦大旱》中,子羔和鲁哀公问教人的话语是一种教训的口气,故可推断此人是孔子{5}。

除了内容上的考证,还有学者从字形上辨析。何琳仪从古文字的角度,叙述了“孔”字形体的演变,证明《考释》对《诗论》“孔”字的判定是正确的。{6}而周凤五先生是将《诗论》与其他文献进行对照,他在给朱渊清的信中说:“《古文四声韵》卷三董韵‘孔字收《籀韵》的‘子人形,与简文极为相近,堪称确证”。{7}朱渊清进一步征引清人李遇孙《尚收隶古定释文》,其卷三有“子人壬(上孔)”条曰:“《集韵》:‘孔,古作子人。《隶辨》载《衡立碑》‘仪问子人芳,《张寿碑》‘有子人甫之风,并作‘子人。”{8}

“孔子说”是关于《诗论》作者问题的最初看法,也是近十年来学界普遍认可的观点,现学者在研究《诗论》时默认其作者是“孔子”,可见这一说的影响之大。

二、孔子弟子说(子夏说、子羔说、子上说)

孔子弟子说是指孔子的学生子夏、子羔和子上,争论的焦点即《诗论》主要是由谁来“曰”。从体裁角度切入,李学勤先生在《〈诗论〉的体裁与作者》{9}一文中,认为《诗论》的内容多是引自孔子的话语,故该论应是孔子门下之人著述。从《论语·八■》《汉书·艺文志》等著作中可看出孔子最赞赏子夏在《诗》方面的造就,故首推子夏。而在字形上,李先生总结了战国文字合文书写的特点及规律,认为《诗论》中的合文应作位置借用理解,故为“卜子”。彭林先生在《关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的篇名与作者》{10}一文中指出,《诗论》中并非全是孔子所说的,很有可能是子夏的言论。但子夏也非立意之人,只是传《诗》者,像“吾善之,吾喜之,吾信之,吾美之”这样的话,也只有孔子能说出。同样结合传世文献论述的江林昌先生,在《上博竹简〈诗论〉的作者及其与今传本〈毛诗序〉的关系》{11}一文中指出,失传两千多年的子夏的《诗》序就是此《诗论》,因而《诗论》的作者应是子夏。姜广辉先生在《〈孔子诗论〉宜称“古〈诗序〉”》{12}中认为,《诗论》应该改称为“古《诗序》”,子夏所作的就是这个被命名为《诗论》的《诗序》。房瑞丽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诗论〉与〈诗经〉研究》{13}则推测《诗论》的作者为子夏门人。范毓周、董莲池二位先生皆是从字形角度考虑,认为《诗论》合文字形与古文字“相差甚远”,故其作者应为卜商。{14}

学者们的另一推崇为“子羔说”。高华平在《上博简〈孔子诗论〉的论诗特色及其作者问题》{15}中,通过将《诗论》与传世文献相比较指出,《诗论》的作者并非子夏,而是孔子弟子高柴(字子羔)。他从子羔的事迹、“高子论《诗》之事”等方面论证了《诗论》是子羔对孔子的诗说做的笔录。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子上说”。黄锡全先生是从字形角度探讨,他将此合文与郭店楚简《缁衣》篇和上博楚简《孔子闲居》篇相较认为字形不符,认为“上”字借用了“子”字的笔画,故《诗论》作者是子上,{16}这种观点还是黄先生独有的看法,究其准确性还尚无定论。

三、孔门再传弟子说

廖名春在《上博〈诗论〉简的作者和作年》一文中,通过对“满写简”、“留空简”进行考察,得出“留空简”的主体多为孔子,“满写简”的主体多为孔子弟子的结论,廖先生就在分析竹简形制的基础之上,又把《诗论》与传世文献对较,发现文中已称子羔,所以子羔不可能是《诗论》的作者,只是解《诗》之人,而《诗论》的真正作者应该是子羔再传弟子。{17}

而陈立先生是从《论语》中孔子称谓角度切入,他指出《诗论》中的“孔子曰”,与《论语》中 “子曰”或“夫子”不同,“孔子曰”如此尊敬的语气显然是孔子再传弟子传写的,因为孔子的弟子为了表亲近,大多称孔子为“子”或“夫子”,用“孔子”这样的称谓多是与孔子关系较远的再传弟子才会用。{18}

四、待定说

学术界还有些学者已断定《诗论》作者并非孔子,但具体是谁还不能确实,大部分是因为缺乏充足的资料以供论证。如杨春梅在《上博藏简与儒学研究》{19}中说到,《诗论》的作者不是孔子,是其弟子之作,但究竟作者是谁,因竹简残缺,无法判定。胡平生先生也指出,《诗论》“可能是他的学生或学生的学生,然而究竟为何人,尚需要更多资料证明”。{20}同样认为作者不是孔子的郑杰文先生,发现《诗论》与传世文献中所载孔子说《诗》的内容不同,故认定《诗论》的作者必定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受过《诗》学观的影响,二是坚持“以史为《诗》”的观点{21}。曹峰先生在《试析已公布的二支上海战国楚简》中明确指出,《诗论》的作者到底是不是子夏,还应该对全文进行全面分析,并拿来相关文献细致考察,才可大胆定论。{22}

近十年来,随着文献的不断出土,学术界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文化热潮,上博简已被发现十余年,但挖掘其内在文化仍未停止。十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各种角度探讨其文学价值,涌现出大量研究成果,其中《孔子诗论》的作者问题首当其冲成为了聚焦点。面对繁杂各异的结论,作者整理归纳为四大类,虽然我们现在掌握的资料不够充足,无法给予一个确切的定论,但我们已看到《诗论》在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当然,我们在等待着新的资料出土之余,也要继续进行各种角度、各个层面的探究,以求这些问题的早日解决。■

{1} 马承源:《〈诗论〉讲授者为孔子之说不可移》,《中华史论丛》第67辑。

{2} 裘锡圭:《关于〈孔子诗论〉》,《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 刘信芳:《孔子诗论述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 濮茅左:《关于上海战国竹简中“孔子”的认定——论〈孔子诗论〉中合文是“孔子”而非“卜子”、“子上”》,《中华文史论丛》第67辑。

{5} 李零:《上博楚简校读记(一)》,简帛研究网2001年第1期。

{6} 何琳仪:《■简诗论选释》,简帛研究网2001年第1期。

{7} 周凤五:《〈孔子诗论〉新释文及注解》,载《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

{8} 朱渊清:《读简偶识》,载《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403—404页。

{9} 李学勤:《〈诗论〉的体裁和作者》,载《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51—57页。

{10} 彭林:《关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的篇名与作者》,《孔子研究》2002年第2期。

{11} 江林昌:《上博竹简〈诗论〉的作者及其与今传本〈毛诗序〉的关系》,《文学遗产》2002年第2期。

{12} 姜广辉:《〈孔子诗论〉宜称“古〈诗序〉”》,简帛研究网2001年第12期。

{13} 房瑞丽:《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诗论〉与〈诗经〉研究》,河南大学研究生硕士论文,2004年。

{14} 范毓周:《关于〈文汇报〉公布上海博物馆所藏〈诗论〉第一枚简的释文问题》,简帛研究网2000年第12期;董莲池《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孔子诗论〉解诂(一)》,《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第2期。

{15} 高华平:《上博简〈孔子诗论〉的论诗特色及其作者问题》,简帛研究网,《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002年第5期。

{16} 黄锡全:《“孔子”乎?“卜子”乎?“子上”乎?》,简帛研究网2001年第2期。

{17} 廖名春:《上博〈诗论〉简的作者和作年》,简帛研究网 2002年第1期。

{18} 陈立:《〈孔子诗论〉的作者和时代》,简帛研究网2002年第6期。

{19} 杨春梅:《上博藏简与儒学研究》,简帛研究网2003年第6期。

{20} 胡平生:《上博藏战国楚竹书〈诗论〉答记》,简帛研究网2002年第6期。

{21} 郑杰文:《上博藏战国楚竹书〈诗论〉作者试测》,《文学遗产》2002年第4期。

{22} 曹峰:《试析已公布的二支上海战国楚简》,简帛研究网 2001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 朱渊清,廖名春.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2] 刘信芳.孔子诗论述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3] 谢维扬,朱渊清.新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4] 萧兵.孔子诗论的文化推绎[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5] 陆丝雨.上博简《孔子诗论》作者问题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文学评论),2009(2).

作 者:田歌,文学硕士,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方向。

编 辑:杜碧媛 E?鄄mail: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欢

上博简帛子夏
《20世纪以来出土简帛文献美学思想研究》评介
楚文字讹混现象举隅
《论语》知多少?
简帛文献中的“吕遂”相关问题初探
孔子借伞
孔子神算
简帛学的学科分支新论
否定副词“弗”的主观化语用特征——以简帛文献中的用法为例证
壽縣朱家集銅器銘文“”字補釋
“可”字在《上博》简的用法与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