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绩生平著述考
2013-04-29杨许波
摘要:王之绩为旌德三溪人,生于康熙二年(1663)之前,卒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后,与张玉书、黄白山及同郡梅鋗、方伸、赵拓、赵廷挥等人有交往。他曾为赵廷挥、赵拓合作的《风玉堂诗集》作序,其最后二十年大多在赵廷挥的书斋三山园、风玉堂中度过。王之绩一生著述颇丰,包括《评注才子古文》《铁立文起》《五经人物志》《季汉史》《侠史》《千古憾》《至性录》《名山大川集》《明文蔚》《江左人文》《宛陵文选》《梅溪史待》《评注诗归》《经史领要》等。今仅存《评注才子古文》与《铁立文起》。《评注才子古文》主要是在金圣叹所评选古文上再加评注,且续补元明文两卷。《铁立文起》以己论为主,然后广泛摘引各家材料,纳入自己论文体系,其中《文章辨体》《文体明辨》为转引较多之书。
关键词:王之绩生平著述《铁立文起》
王之绩,字懋功,斋名铁立居,以字行,安徽旌德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以评注金圣叹所选《才子古文》名天下。①康熙四十二年(1703)《铁立文起》复行世。王之绩一生著述等身,然此两书外今皆未见。以诸生终老,其事迹亦不显。
一、生平
王之绩生平,《旌德县志》《宁国府志》《安徽通志》②人物志文苑传中皆有记载,《旌德县志》记载最详,府志、通志为节抄县志而成。据《嘉定旌德县志卷八·人物·文苑》所载,王之绩为旌德三溪人,邑庠生。名其著书处曰“铁立”。为人沉静,简默不妄言。勤学好问,欲读尽古今书。闻友人家多购藏,遂从索观,彻夜不寐,博览无遗。
《铁立文起》一书,王之绩《铁立文起序》下署名“琅琊王之绩懋公撰”,琅琊为其郡望。凡例后署曰“宛陵王之绩懋公识于铁立居”,旌德属宣城,宛陵为宣城古称。卷首署曰“梅溪王之绩懋公集著”③,旌德境内有梅溪流过,应是旌德另一代称。
《评注才子古文》康熙二十三年(1684)刊行,此为确切所知王之绩生活的最早时间。然其凡例第八称:“犹忆《才子古文》初出,予即有评注。”④考金圣叹《才子古文》最早刊于康熙二年(1663)⑤,王之绩当时即有评注,其生年应从康熙二年再往前上推。《铁立文起》刊刻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此为其生活确切所知的最晚时间,王之绩的卒年应在其后。他的主要学术活动都在这四十多年间。
《铁立文起》首序为京江张玉书所作,他是王之绩交往众人中声名仕宦最显赫者,历官凡五十年,仕至文华殿大学士。据张玉书序,康熙二十三年(1684)《评注才子古文》行世后,始知王之绩之名,四十年(1701)共游黄山始交往⑥,四十二年(1703)为王之绩《铁立文起》作序。
王之绩所交往除张玉书外多为本郡人,为《铁立文起》作序的梅为宣城县人,方伸为南陵县人,共为参订的赵拓为泾县人。其《评注才子古文》有四十七人共为参订,多为本郡乡贤耆儒。其中即有方伸,可知两人早已开始交往。泾县的赵廷挥同王之绩亦交往较久,其家藏书万卷,曾请王之绩至其书斋读书著述二十年,著《五经人物志》,未成而卒⑦。王之绩亦曾为赵廷挥、赵拓合作的《风玉堂诗集》作序。他的最后二十年大多在赵廷挥的书斋三山园、风玉堂中度过。
二、著述
王之绩一生著述颇丰。汪澧《评注才子古文序》中称王之绩“博通善属文,著述之暇,成书等身”,张玉书、方伸《铁立文起序》皆称其“著书等身”⑧,王之绩《评注才子古文序》亦自称:“诵读多暇,偶成书数十种,于经史子集之故,薄有所窥。”据《铁立文起》凡例第七,其著作《评注才子古文》《铁立文起》《五经人物志》三书外,尚有《季汉史》《侠史》《千古憾》《至性录》《名山大川集》《明文蔚》《江左人文》《宛陵文选》《梅溪史待》《评注诗归》《经史领要》等。
《评注才子古文》今尚存,有铁立居康熙二十三年(1684)刻本。此书又名《十二大家历朝名文》,书名左方有“圣叹才子古文盛行一时,惜无音注,如名山欲游而不得人为导,殊增烦闷;先生详释则暗室之一灯,兼加评语,尤称全美,海内具眼,自共珍之”之语,为书商对书简介,兼具广告作用。之后是王之绩自序和汪澧宗衡的后序,接着是参订姓氏四十七人,凡例九则。此书主要是在金圣叹所评选古文上再加评注,“圣叹原评,一字不遗,予注皆列上方,总评在后。”(凡例八)正文分前后编,前编17卷,选左丘明《左传》《国语》、刘向《战国策》、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及韩、柳、欧、三苏、王唐宋八大家之文为“十二大家”。后编9卷,选“十二大家”外的历朝名文。其中最后两卷元明文为王之绩所续。
《铁立文起》今存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刻本。书前有张玉书、梅与方伸三人作序,后为王之绩自序,凡例七则,卷首《文体通论》。据张玉书序及王之绩凡例,《铁立文起》分论文、论诗、论词、论曲四编,拟陆续出版,今仅存论文一编,其他三编,今皆未见,史籍亦无载。正文凡二十二卷,前编十二卷,自序至七,凡六十七种。后编十卷,自王言至论判,凡四十三种。⑨清《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七集部五十诗文评类存目有著录。
《五经人物志》一百三十卷。脱稿将刻时,惜不戒于火。今无存。失火前《五经人物志》已在友朋间传观,所得评价甚高。康熙三十四年(1695),时年八十的新安宿儒黄生白山,有四见《五经人物志》而叹曰:“如此大胸襟、大眼界、大本领、大手笔,鄙夫一见下拜,犹恨相遇之晚也。”(梅《铁立文起序》)
《名山大川集》。其《评注才子古文》凡例七曾言及此书:“若古今大作手,予别有《名山大川》一集问世。”可知《名山大川》为古今大家之古文选。
王之绩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春所作的《评注才子古文序》中已称拟将《铁立文起》《五经人物志》与《名山大川集》三书合锓问世,惜只有《铁立文起》论文编行世。
《评注诗归》,为评注明钟惺、谭元春所选《古诗归》《唐诗归》。汪澧在古今诗文选中独喜金圣叹《才子古文》和钟、谭《古唐诗归》,而在王之绩的众多著述中即有这两书的评注,他曾反复读之。其为《评注才子古文》所作序,既深喜此书既传,又企盼“《评注诗归》又将行世”。惜今未见。
《至性录》曾见《嘉庆旌德县志·卷九·艺文》。其他著述王之绩《铁立文起》凡例外,未见任何记载。从他和友朋的言语间可以得知,这些著述中除《五经人物志》手稿毁于火,其他当时都已成书俱在,只是因为没有刊刻行世,未见流传。
三、《铁立文起》
王之绩自视甚高,认为《铁立文起》“倾群言之沥液,溯千载之风流,亦既择之精而语之详,庶几于艺文志、文苑传而外,别成一快事乎!”其友朋评价也颇高。未刊刻前借其友传观,咸曰:“是诚毫发无遗憾矣。”(王之绩自序)张玉书《铁立文起序》谓其书“盖文章之总持,古今之统会也”,“尤当鼎力于千秋计”。梅序认为古今论文之书多矣,而找不到一本“尽善兼该”的,看到《铁立文起》“而后太息,得未曾有嘉惠学者于无穷焉”。
而清纪昀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七集部五十评《铁立文起》为“大略采之《文章辨体》《文体明辨》二书,而以己意参补之。然持议多偏,不能窥见要领,甚至以屠隆《溟海波恬赋》为胜于木华、郭璞,尢倒置矣”⑩。四库馆臣认为《铁立文起》大略抄掇明吴讷《文章辨体》、徐师曾《文体明辨》二书而成,以己意参补之;即使所参补之己意,亦多偏颇。
二者意见相差如此之大,那《铁立文起》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铁立文起》一书,共二十三卷,六百条材料,可分为三类。第一为王之绩自己论文的观点,段首有“王懋功曰”四字,共二一O条,占全书的35%。第二为引自明吴讷《文章辨体》与徐师曾《文体明辨》二书。其中吴讷《文章辨体》六十五条,占10.8%;徐师曾《文体明辨》九十六条,占16%。王之绩摘引二书时并非原原本本照抄照搬,而是有所选择,有所修正,“删其重复,正误补阙,以归于允当”,然后编入自己的论文体系。第三为王之绩在平时的读书过程中还随时摘录自己论文所需的材料,“及观他籍,有可以互相发明者,急为手录,如获异珍,喜不自胜。”(《铁立文起序》)《文章辨体》《文体明辨》二书外,《铁立文起》共杂引各家材料二二九条,占38.2%。
王之绩在《铁立文起序》中曾自叙其著书原委:“予以《雕龙》修饰词章,未能淋漓委曲,畅所欲言,非独伤于文,而体亦不备。自西山《正宗》后,则无如吴文恪《文章辨体》、徐鲁庵《文体明辨》,惜其持论不无千虑一失,而文章极致,犹多未尽。”刘勰《文心雕龙》论体不备,吴讷、徐师曾二书论文极致犹多未尽,故著此书。因此全书转引《文章辨体》与《文体明辨》二书甚夥。但转引吴讷《文章辨体》六五条,徐师曾《文体明辨》九六条,都远远少于王之绩本人的二一O条。《铁立文起》并非如四库馆臣所言大略抄掇《文章辨体》《文体明辨》二书,王之绩自己论文的观点实居主要地位。然后广泛摘引各家材料,纳入自己论文体系,其中《文章辨体》《文体明辨》为转引较多之书。以此观之,《四库全书总目》评其为“大略采之《文章辨体》、《文体明辨》二书,而以己意参补之”,言之未确。
王之绩《评注才子古文》刻行较《铁立文起》为早,且名满天下,而《四库全书总目》却未见著录。究其原因,应为所评注之书为金圣叹所选。金圣叹博学多识,评点之书甚多,而《四库全书总目》无一著录。乾隆十九年清廷禁《水浒传》法令中斥其为“恶薄轻狂,业经正法之金圣叹”{11}。而王之绩对金圣叹其人其书甚为喜爱,其《评注才子古文序》开篇即曰“余于近人,甚喜金圣叹氏”,继又言其书“予观圣叹诸才子书,知其于诗文词曲之道,无不洞见深入,固宜其会心者远而独得者神,超前轶后,所自来矣”,凡例亦言“子史诗文全集,近代各有名家评定,若古文合选,从未有快于金圣叹之才子书者。自昭明、西山而下,如《轨范》《辩体》《明辨》《珠玑》《奇赏》《正集》《定本》《必读》《会编》等书,皆久行世。然平心以论,终逊才子书之冷俊移人”,可谓一篇之中三致意。《四库全书总目》不著录《评注才子古文》,仅在存目丛书著录《铁立文起》,且颇多微词当缘于此。
①王之绩:《铁立文起》前,张玉书、梅、方伸三人之序皆言及此事,可知其《评注才子古文》一书当时影响颇大。
②(清)陈柄德:《嘉庆旌德县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清)钟英、鲁铨修:《嘉庆宁国府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清)何绍基:《(光绪)重修安徽通志》,清光绪四年刻本。
③王之绩:《铁立文起》,清康熙四十二年刻本。
④王之绩:《评注才子古文》,清康熙二十三年铁立居刻本。
⑤据夏慧绩《〈才子古文〉金批的散文理论研究》序论“《才子古文》金批的最早版本应是康熙二年(1663)刻版行世的敦化堂刻本”,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第4页。
⑥张玉书序中,前言“辛巳秋与游黄海”,后言“即以黄山游略观之”,前后文不一。《嘉庆旌德县志·王之绩传》曰:“京江张相国文端公与游黄山时,鉴定并序其简端。”可知此次应为黄山之游,“黄海”为刊刻致误。张玉书过泾县时留有一首《过石山》,中有句“此行更觅黄山路”,当为此次途中所作。
⑦(清)李德淦、周鹤立:《嘉庆泾县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82页。
⑧方伸《铁立文起序》称王之绩“著书等身,美言可市”。
⑨永等《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前编十二卷,自序至七,凡九十三种。后编十卷,自王言至论判,凡四十八种。”误甚。王之绩此书用力甚深,体例严整,目录中每一种文体前会著一“论”字,如“论赋”、“论赞”,而“文赋”、“古赋”、“家传”之类为每一种文体下的分类,非为一种新文体。四库馆臣撰写本书提要时,将目录中所有标题均视为一种文体,因有此误。踪凡《汉赋研究史论》(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亦沿袭此误,该书第四章第四节论述王之绩《铁立文起》时称:“该书前编、后编共讨论文体141项。”本文《铁立文起》所论文体数依王水照主编《历代文话》(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所收本书前李贵所作题解,然前编其为六十六种。
⑩(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778页。
{11}李时人主编:《中国禁毁小说大全》附录《历代禁毁小说法令汇编》第一《中央政府法令》,黄山书社1992年版。
作者:杨许波,文学博士,兰州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编辑:张晴E-mail: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