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恶之花

2013-04-29赵方瑜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蝴蝶梦潘金莲武松

摘要:吕蓓卡和潘金莲分别是《蝴蝶梦》和《水浒传》中的人物,她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度和社会背景之中,但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命运,是文学长廊的两朵“恶之花”。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入手,对她们悲剧的命运展开分析,旨在发现这些女性对男权社会伦理道德的反抗和抵制。

关键词:吕蓓卡潘金莲女性主义

英国现代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DaphneduMaurier)于1938年出版了她的成名小说《蝴蝶梦》(原名《吕蓓卡》),在小说中,达芙妮·杜穆里埃成功描述了吕蓓卡这位充满神秘色彩的女性人物,在小说界引起了轰动效应。小说中的主人公吕蓓卡在小说开始时就已经死去,然而却时时贯穿于整篇小说中,凭借他人控制着整个庄园,直到庄园毁于大火。而在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潘金莲长期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一个负面形象,但随着历史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更新,潘金莲的形象得到了充实,也一度成为了一个有争议的小说人物。从道德伦理的角度来看,吕蓓卡和潘金莲所犯“罪行”是相似的,吕蓓卡“精得像个魔鬼”,是个放浪形骸、玩世不恭的毒妇;而潘金莲更是个集“刁、泼、狠、毒、淫”于一身的荡妇,两人都是文学长廊里受世人唾骂的“恶之花”。本文针对她们的形象和命运,从女性主义角度入手,对其展开分析和阐释。

一、吕蓓卡

在《蝴蝶梦》里,吕蓓卡作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而受到读者的关注,在读者眼里,吕蓓卡是“魔鬼般邪恶的坏女人”。在小说里,吕蓓卡没有表达话语的权利,她的形象完完全全由男权主义代表者迈克西姆来进行描绘,因此读者很容易倾向于认为她是一名毒妇。从迈克西姆口中,读者往往会认为吕蓓卡拥有高贵贤淑的外表、端庄的气质,然而背地里却过着极端腐化的生活,放浪形骸。吕蓓卡为人阴险狡诈,自己死去之前还不忘设下陷阱,让丈夫为此背上杀人的罪名。读者对吕蓓卡形象的解读局限于此。然而认真思索不难察觉,她真的就是十恶不赦的人?真的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毒妇吗?

因为迈克西姆掌握了吕蓓卡的话语权,读者所理解到的吕蓓卡这一人物形象与实际作者所要表达的形象是有差距的。读者只能细细地从字里行间考量,通过其他人物的只言片语来对真实的女主人公进行一个还原。在大家的眼里,能够去到她的庄园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另一方面,吕蓓卡甚至拥有不少男子也不能达到的魅力和气魄,她在未满十七岁时就凭借自己的能力驯服了一匹烈马。在小说《蝴蝶梦》里,作者没有交代吕蓓卡和迈克西姆是如何走到一起的。迈克西姆是一位英国绅士,有着很好的外表、非凡的魅力和气质,他非常在意自己的外表、穿着和社会地位,因此更加重视曼陀丽庄园,因为那是他贵族身份的最好体现。迈克西姆太爱他的庄园和土地了,以至于忽视了对他人的爱,这也是他性格的缺陷。对于这一点,迈克西姆自己也有所意识,他关心的仅仅是自己家族的名声和庄园的发展。这种畸形的感情始终围绕着他。最初,迈克西姆娶吕蓓卡只是看中了她的美貌、智慧和气质;将她娶进庄园,无疑能够提升庄园的魅力,他把她当做装饰庄园的陪衬。然而,吕蓓卡那独特的个性造就了她自己对迈克西姆这种做法的反抗,她完全不能忍受被忽视的人生。当她嫁给迈克西姆时发现了他娶她的真实意图,内心一定充满了被愚弄的愤恨和对男人的极度失望。在婚后不久,吕蓓卡就和迈克西姆达成了共识,两人从此以后独来独往、互不干涉,自己负责打理庄园,拓展庄园的声誉。而迈克西姆仿佛是获得了解放,找到了借口,变得更加随遇而安,漠视吕蓓卡的感情需求;吕蓓卡面对如此局面,一方面进行了妥协,用心打理布置庄园,以迎合迈克西姆的心理;另一方面却暗暗抗争,用极端的办法表达这种不满。在吕蓓卡眼里,男女是平等的,女性和男性一样,也有争取自由、过快乐生活的权力。她的行为亵渎了社会伦理、颠覆了世俗社会眼中的神圣,却宣泄了她心中难以言及的痛苦和追求幸福的渴望。最后,吕蓓卡以她的死对整个男权社会进行了一次强有力的颠覆,她强烈的女性意识超越时空产生了强大的力量,最终,曼陀丽庄园因一把火而被烧毁。而吕蓓卡通过反抗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赢得了话语权。

二、潘金莲

千百年来,潘金莲已经被赋予了“荡妇”的形象,她的身上几乎聚集了所有“淫”的不好的词汇:偷情、情欲、通奸、谋杀……然而,同样也是在她的身上,体现了一个弱小女性对欲望和人性的追求和抗争。侏儒武大郎丑陋软弱,因为机缘巧合娶了美女潘金莲。为了躲避恶霸的纠缠而被迫嫁给武大的潘金莲是无奈而悲惨的,也不可能得到幸福。小说中也旁敲击侧地交代了武大郎的性无能,对于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女性,这无疑是残酷的,在武松没有进入她的视线之前,她只是压抑了自己对爱情和性欲的追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提出过,生命的能量不会因任何形式的压制而消失,在潜意识中会永久存在。武松的出现使得这种能量得到了释放的理由。然而武松自幼受封建礼教洗礼,非常重视伦理纲常,在他眼中,哥哥和嫂嫂都是自己应该尊敬的人,更加不可能做出这种危害兄弟感情的事。加之此时武松年轻气盛,处事不够圆滑不够成熟,口出之言实际上也对潘金莲造成了侮辱;被有好感的人否定,使得潘金莲感到无比挫败,从而由自尊逐渐滑向了自卑的深渊,她无法压抑内心愤怒的情绪,将气发泄在了武大身上。她的感情和欲望先后受阻于武氏兄弟。前者是因为自己的软弱和无能使其得不到满足,后者则是因为固守伦理常纲而让她吃了闭门羹,此时的潘金莲是孤独无援的,受伤的心灵得不到慰藉,自己又不肯接受这种残酷的现实,直到西门庆的出现,仿佛填补了潘金莲空虚而受伤的心灵。实际上,潘金莲对西门庆或许并没有多少爱情,只是她可以从他那里得到性的满足,加之西门庆风度翩翩的外表,能够融化女人心的口舌,自然强过武大不知道多少倍,或许也是为了表达对武松的不满,自此她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谋杀自己的丈夫也不能完全代表潘金莲的本性是罪恶的,这无疑是种种复杂力量交织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武松的影响不可忽视,武松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当时社会价值观的深刻体现;他手刃潘金莲,也体现了封建社会对她的无情裁决。我们与其认为是武松杀了这位不幸的女子,倒不如说是封建礼教淹没了她,她的死亡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对于潘金莲行为的解读脱离了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盲目地鞭笞了她千百年。潘金莲追求幸福、追求快乐生活、不惜牺牲性命的行为是果敢的。作为一个受封建礼教束缚的不幸女性,她的死亡是封建社会的悲剧,也是封建礼教下婚姻制度的讽刺,是人追求解放、追求自由的悲剧。潘金莲没有办法改变根深蒂固的封建伦理体系。

在古时候的封建社会中,性欲被当做是万恶之首,特别是针对女性,封建的道德标准更是一种无形的枷锁。男人们可以妻妾成群,夜夜笙歌;女人们却只能作为男人的附属品,任人摆布。然而潘金莲对情爱和性欲的追求是果敢而大胆的,这也是她饱受争议的原因,背负“荡妇”的形象至今。然而正是她的果敢和大胆,表现了她桀骜不驯的生活态度,超越了封建社会封建礼教枷锁下的个性解放意识。潘金莲用自己的行为对封建伦理道德体系发出了坚决的反抗。潘金莲是情欲旺盛、风华正茂的女人,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潘金莲,发现对她冠之以“荡妇”或者“妖妇”等词汇是不正确的。潘金莲出身低贱,从小就受到压迫和歧视,缺乏自由,是一个饱受屈辱的女性形象。她对武大不满而追求武松,正是一个年轻女子追求爱情、追求健康青年男子、追求美好的体现,是其对现实不满的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小说中另一位女性形象扈三娘就是随遇而安的典型,如果潘金莲如她一样,那么就会承担更多的精神压抑和肉体上的痛苦,虽不会为千夫所指,却会默默了却一生。但潘金莲就是潘金莲,她张扬的个性使得她即使要做一个“坏女人”,也不甘心忍受没有色彩的人生,也因此得到了当时的社会伦理给予她的惩罚。

三、综述

人是生活在一个大的社会系统中的,这个社会系统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包含了社会制度、结构、规范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个人没有办法选择社会,只能适应社会。从这一点来看,吕蓓卡与潘金莲皆是在当时的社会中,以个人理想为指导,采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对社会伦理展开反抗。她们的死是悲哀的,但却又是无法改变的。社会环境已经造就了一切大背景,无论是潘金莲,抑或是吕蓓卡,都无法摆脱第二性的通性,她们是男人的附属品,在男权文化下挣扎,不妥协,却毫无改变自己命运的办法。在现今社会,“吕蓓卡们”和“潘金莲们”依旧存在着,为了那遥不可及的幸福,依旧在苦苦反抗、苦苦挣扎,女性追求个性的愿望依然在不同方面被传统观念所制约。女权运动的进行不能仅仅局限在表面,而应该普及至大众,以求深入人心。大众应该理解,红颜并不是罪恶的根源,女性追求理想、追求真爱、追求幸福的行为不应受到制约,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不应改变。

参考文献:

[1]艾庆华.隐形的“天使”——从后现代女性主义视角赏析《蝴蝶梦》中的吕蓓卡[J].科技信息,2010,(1).

[2]达芙妮·杜穆里埃.蝴蝶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3]郑维.蛾与蝶——从女权主义视角看“荡妇”潘金莲和萨拉[J].安徽文学,2010(10).

作者:赵方瑜,硕士,贵州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编辑:张晴E-mail: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蝴蝶梦潘金莲武松
武松历史原型卞元亨
如果武大郎没有错过潘金莲的排卵期
我家里的武松
Analysis on Two Female Figures in Rebecca
武松:喝酒好赚钱
武松的醉与不醉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论关汉卿《蝴蝶梦》中的审美想象
摄影作品
潘金莲幻想一对一的情爱是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