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振铎研究《三国志演义》述论

2013-04-29刘璇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成书郑振铎

推介语

赵望秦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振铎和胡适是以近现代学术观念及新的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的奠基者和开路人,这里发表的《郑振铎研究〈三国志演义〉述论》《胡适研究〈红楼梦〉述论》二文,简明概括地对二人在《三国志演义》《红楼梦》研究上所做出的特殊贡献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行了较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另一篇文章《“怎想湖山边,不似西厢下”——浅议〈西厢记〉的“赖简”风波》是对《西厢记》杂剧中一个典型情节“赖简”的重新梳理和诠释。

摘 要:本文从两个方面考述论证郑振铎为《三国志演义》研究作出的贡献:一是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二是建立在文献基础上的考证和探索,并总结了郑振铎研究《三国志演义》及中国古典小说的成就。

关键词:《三国志演义》 郑振铎 版本学 成书

作为著名学者、文学史研究者、文学古籍收藏家,郑振铎对古典文学,特别是古典小说研究贡献颇多。郑振铎受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和观点的影响,强调学术研究要做“归纳的考察”,即无征不信,认为“研究却非有一种原原本本的仔仔细细的考察与观照不可”{1}。要在搜集大量证据和材料的基础上再归纳出结论,通过结论形成基本观点。在他的文学研究中无不体现着此种学术态度,《三国志演义》的研究自然也不例外。

一、文献整理

1. 搜集《三国志演义》版本

在《三国志演义》的全面系统研究上,郑振铎实有开拓之功。首先是对《三国志演义》版本的发现与考察。自清初(毛宗岗)毛评《三国志演义》出现而变为通行本后。此前产生的诸多版本便逐渐湮没无闻,直到明嘉靖壬午年(1512)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重新现世,有关《三国志演义》的版本又逐渐为学人所重视。胡适在《三国志演义序》一文中列举了三种《三国志演义》版本,分别是李卓吾评本、英雄谱本和毛评本,但版本的具体细节都未涉及。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也是对嘉靖壬午本略有说明。此后真正对《三国志演义》版本进行全面搜索、系统考察的,应推郑振铎。

郑振铎在《巴黎国家图书馆之中国小说与戏曲》一文中,列举藏于巴黎国家图书馆的《三国志演义》八部三种版本,即五部为毛氏父子批评本,两部为李笠翁批评本(一部残缺),一部为李卓吾批评本,并做了简要的比较说明。又在《三国志演义的演化》一文中,列举除嘉靖壬午本之外的十种明刊本:周曰校刊本《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演义》、夏振宇刊本《新刻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通俗演义》、余氏双峰堂刊本《新刻按鉴全像批评三国志传》、郑少垣联辉堂三垣馆刊本《新镌京本校正通俗演义按鉴三国志》、杨闽斋刊本《重刻京本通俗演义按鉴三国志传》、杨美生刊本《新刻按鉴演义全像三国志英雄传》、郑以桢刊本《新镌校正京本大字音释圈点三国志演义》、吴观明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宝翰楼刊《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真本》、雄飞馆刊本《精镌合刻三国水浒全传》,以及清代的毛评本和李渔评本。不仅详细说明书名、卷数、封面、序跋、牌记等版本特征,还分步骤地撰写了介绍性的提要。由此使人们约略认识到嘉靖壬午本至毛评本一百余年间,《三国志演义》一直处于一种动态的演变中,而在社会传播过程中也经历了一系列演化,于是开拓出新的研究领域——《三国志演义》版本学。

2. 考证《三国志演义》作者

在古典文学研究之余,郑振铎还从事着大量搜罗和收藏通俗文学典籍的工作。所以,他在访书过程中,常能发现新资料,如在宁波的访书活动中,就发现了天一阁抄本正续《录鬼簿》,从而为破解《三国志演义》的最终写定者之谜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其中,《录鬼簿续编》有关罗贯中的记载,虽仅寥寥数语,但成为当时乃至今日,研究罗贯中其人其事最具权威性的文献资料:

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变故,隔天一方。至正甲辰复合,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风云会》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蜚虎子》三平章哭死蜚虎子

《连环谏》忠正孝子连环谏{2}

通过对此进行考证分析,再配以明清文人只言片语的相关记述,可以得到罗贯中生平的基本信息。其重要作用,正如鲁迅先生所评价的:“自《录鬼簿》出,则罗贯中之谜,为昔所聚论者,遂亦冰解,此岂前人凭心逞意之所能至哉。”{3}此后,郑振铎将该书购买收藏,又捐赠给北京图书馆,即今天的中国国家图书馆,并于1962年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可见,郑振铎对此书既有发现之功,又有保存之劳。

论及罗贯中在中国通俗小说史上的地位时,郑振铎认为“在元、明小说演进上,罗贯中是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的……罗贯中氏出来,竭其全力,著以小说,以提倡小说。而小说界的蓬勃气象,遂复为之引起,直至产生了第二个黄金时代的明代,罗氏之功,实不可没。而罗氏健雄的创作力,在中国小说史上,似乎也一时无比”,评价是极高的。“而其著作大多为历史小说、讲史及英雄传奇,《三国志》及《水浒传》最有大名”,{4}突出地确定了《三国志演义》的作者就是罗贯中。

二、学术考证

1. 论证《三国志演义》成书

1924年日本学者盐谷温发现藏于日本内阁文库的元至正年间新安虞氏刊《三国志平话》,立即引起国内学者重视。郑振铎便于《三国志演义的演化》一文第二节至第六节对其作出详细考证,并以宏观视角将其纳入《三国志演义》成书系统中。通过比较,既清楚地知道了三国故事在元代的面貌,又使《三国志演义》成书的线索更加清晰。

以三国故事为表现内容的艺术形式在唐代便已兴起,至宋代就出现了专说“三分”的说话艺人,在元代又发展为戏曲和平话。在《三国志演义的演化》中,郑振铎对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通俗作品,从纵和横两个方向进行,经过勾稽整理、对比研究,得出令人信服的三点结论:其一,元代的《三国志平话》是在宋人话本小说基础上因袭改造而成 ;其二,《三国志平话》俚俗色彩很重,多有荒诞不经的情节、因果报应的思想,且文笔粗糙,颇多讹误,可见是成于民间艺人之手;其三,《三国志平话》已奠定了《三国志演义》小说的基本框架,演义小说中的重大事件,在《三国志平话》中都有涉及,并且在《三国志平话》中已显示出明确的“拥刘反曹”倾向。由此可见,《三国志平话》是演义小说的直接素材。在此基础上,演义小说的重要开拓是“回顾到真实的历史中”,即将民间故事经过改造,删削传说、增改史实、润色文句、加入诗词,使小说文本逐渐出现文人化的特点。在此之后,又经过罗贯中的改写加工而诞生的《三国志演义》,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很快就流行起来。

2. 探析《三国志演义》版本系统

在民间书坊的参与下,古代小说在成书后,往往会经历一个不断演变的动态过程,郑振铎以现代学术眼光,很早便注意到了此种现象,并着手研究。在《三国志演义的演化》第九节至第十一节中,列出十三种明清版本,认为最早的应是明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还推测说“也许竟是罗氏此书的第一个刻本”,并由此进一步认定此本是“一切万历本、二李本的祖本”。在《三国志演义》成书后,围绕着不同刻本又形成书坊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小说文本的样式也随之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如自万历后,在文本中插入图画始盛于周曰校本,此后《三国志演义》各版本中大多附有图画。又如嘉靖壬午本的卷目为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周曰校本变为十二卷二百四十则,而余氏双峰堂则为二十卷二百四十则,到毛评本成了六十卷一百二十回,卷数几经变化。再如周曰校本卷首识语中“购求古本,敦请名士,按鉴参考”体现出小说加入编年的特征。还有在万历二十年余氏双峰堂本开始有了批评文字,此后在文本中加入评语,特别是名家批评成为潮流,先后出现李卓吾批评本、钟伯敬批评本、李渔批评本,以及毛评本等,在一定程度上对《三国志演义》进行了扩充和丰富。更有如周敬轩诗在周曰校本、余氏双峰堂本等都有出现,而在毛评本中既有保存又有刊落。

郑振铎认为,成书后的《三国志演义》小说文本变化的最大特点是增补,这是各个书坊追求商业利益而在原书上做的改动。但对比各本文字描写,在内容上仅有微小出入,并无实际的、本质的变化。因此他认为要研究《三国志演义》,值得利用的版本是嘉靖壬午本、余氏双峰堂本、李卓吾评本等明本及清代的毛评本和李渔评本。根据各本文字及刊刻时间,郑振铎推测出《三国志演义》版本的流变顺序,如图表所示:

3. 梳理历史小说脉络

在对《三国志演义》探讨的基础上,郑振铎还对历史小说的整体创作脉络进行梳理,构成小说史研究的一种体系。他认为历史小说创作有两个分支,“一是愈趋愈文的按鉴重编的历史故事,一是愈趋愈野,更扩大了,更添加了许多附会的传说进去的通俗演义”{5}。《三国志演义》无疑是历史小说开始分化的起点,对《三国志演义》的研究是历史小说研究的部分,而历史小说又是研究整个小说史不可分割的部分。阐述一个关键问题便可以展开整个文学史的研究,因此在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一书第四十八章《讲史与英雄传奇》中,开篇解题即以简表的形式列出讲史小说与英雄传奇的转换情况,可以说是以片段式的研究而扩展为宏观的生动体现。

元代小说概况——讲史的发达——“全相平话五种”的发现——《武王伐纣书》——《乐毅图齐》——《秦始皇传》——《吕后斩韩信》——《三国志平话》——罗贯中——《三国志演义》——《水浒传》——《平妖传》——《说唐传》等{6}

在郑振铎的其他著作中,此类提纲式的图列常能见到,这不仅是一连串的个案论证,而是将众多的作品以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有机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完成整部小说史、甚至文学史建构。

{1} 郑振铎:《研究中国文学的新途径》,《郑振铎全集》(第五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285页。

{2} (元)钟嗣成等:《天一阁蓝格写本正续录鬼簿》,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64页。

{3} 鲁迅:《小说旧闻钞·再版前言》,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3页。

{4} 郑振铎:《宋元明小说的演进》,《郑振铎全集》(第六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287—289页。

{5} 郑振铎:《三国志演义的演化》,郑振铎:《郑振铎全集》(第四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74—175页。

{6}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郑振铎:《郑振铎全集》(第九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216页。

参考文献:

[1] 史铁良,邓绍基.明代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2] 黄霖、许建平等.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小说卷)[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

[3] 罗书华,苗怀明等.中国小说戏曲的发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作 者:刘璇,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与文献整理。

编 辑:赵红玉 E?鄄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成书郑振铎
Mobility edges generated by the non-Hermitian flatband lattice
十二点钟
Majorana zero modes,unconventional real–complex transition,and mobility edges in a one-dimensional non-Hermitian quasi-periodic lattice
郑振铎的铮铮铁骨
郑振铎炒股
郑振铎虚心接受批评
Analyze differing interpretations of the articulation in Schubert’s Impromptu Op.90 No.1 and No.2
郑振铎:现在下课
《尸子》成书年代考
浮生若梦,落眉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