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廼贤的双重身份与《上京纪行》诗创作

2013-04-29赵延花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

摘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篇末“摇情”,是这位初唐诗人对人心灵精神有极为深广体悟之后的创语。这是唐代真诗人永不消歇的性情家园,更是一代又一代人们无限神往的佳美境域。这是本诗最为核心、追索、迷恋之点,也是唐诗留下的情韵所在。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摇情唐诗

上京纪行诗也称上京扈从诗,是元代边塞诗的主要形式。元朝自定都大都(今北京)以后,历届皇帝每年春末夏初都要到上都(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巡幸避暑,以此来安定边塞。这种北巡活动,从众多,既包括翰林修撰、翰林文字、知制诰、监察御史、国史编修等官员,也包括一些诗文作家。有元一代,众多文士扈从圣驾巡幸北方,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文人出塞高潮,也形成了为数众多的纪行诗。

贤(1309—1368)字易之,别号河朔外史,本突厥葛逻禄氏,葛逻禄译成汉语,意为马,故又名马易之。葛逻禄是西域的古老部族,世居金山(今新疆北部阿尔泰山)之西,蒙古崛起于漠北时,葛逻禄游牧于阿尔泰山一带。贤的家族追随蒙古宗主从西域阿尔泰山到河南南阳驻守,贤出生在南阳,故自称南阳人,后来又随父兄迁居庆元路鄞县(今浙江宁波)。有《金台集》二卷,《河朔访古记》二卷传世。在元代色目诗人中名声仅次于萨都剌,是元末诗坛最引人瞩目的江南诗人之一。至正九年(1349)夏,贤与友人赴上都滦阳观礼,并将此行的诗篇结为《上京纪行》。《上京纪行》组诗包括31首诗,前12首是根据行程写重要地点的风光或典故,中间16余首诗写自己在上都的见闻、思想与活动,最后3首写归途情思。自陈垣先生在《元西域人华化考》之《佛老篇》和《文学篇》,首先对贤的思想倾向和诗歌成就进行研究后,至今关于贤的研究文章已有十余篇,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贤的生平著述考述、贤的思想研究、贤诗歌创作研究。至今还没有专门研究贤上京纪行组诗的文章。本文试从贤的民族身份和文化身份对《上京纪行》诗创作的影响这一角度对其诗进行探悉。

一、贤的民族身份与《上京纪行》诗的草原文化特色

突厥葛逻禄氏本为游牧民族,贤作为长期生活于中原地区的第三代游牧民族后裔,尽管在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对其他民族文化有吸收与融合,但他的根深深地扎在草原文化的沃土里,其创作也依然是依托于厚积的民族文化传统,创作中依然弥漫出浓郁的草原文化气息。

贤《上京纪行》的草原文化特色,首先表现为对塞外的气候与风光的描绘。如《榆林》:“出关喜平旷,前林树扶疏。微茫候烟火,参差见尘庐。美人秋水上,娟娟映芙蕖。巷隘车骑塞,山寒日将晡。……夜凉衾薄,悒悒愁前途。鸡鸣山窗曙,去矣毋踌躇。”塞外一望无际的平旷原野,扶疏茂密的树林,参差错落的民宅,虽然还是夏天,但在关外已经“山寒日将晡”、“夜凉衾薄”,明显与中原气候不同,难怪作者开始“悒悒愁前途”。到了李老谷,作者看到的是“霜叶落清涧,寒花媚秋岭”。树叶经霜而落,花因寒而媚,已经是一派深秋景色。正如作者诗中说“高秋远行迈”,这样的天气再下一点雨就更显得衣单身冷:“稍稍微雨来,渐怯衣裳冷”。往北过牛群头,已接近上都,就完全是草原风光了。《檐子洼》诗中就描绘了这一奇美风光:“朝发牛群头,夕憩檐子洼。高秋得清旷,野蔓多幽花。黄云日脚,草色浮天涯。山荒树寂寞,寒陂落昏鸦。颇喜盗贼清,塞田尽禾麻。至今将军垒,日落闻清笳。我生久羁旅,崎岖涉风沙。天寒道路远,曛黑投山家。”辽阔旷远的草原一望无际,一直绵延到天边,草地上野花到处开放,田野里禾麻茂盛,清茄之声荡漾在原野上,一切都显得那么生机勃勃。这风光只有在塞外草原上才可见到,也只有亲临草原才能感受它的魅力。在沙漠与草原连接的地方,那风光则又不同。《次上都崇真宫呈同游诸君子》云:“鸡鸣涉滦水,惨澹望沙漠。穹庐在中野,草际大星落。风高马惊嘶,露下黑貂薄。晨霞发海峤,旭日照城郭。”从滦水北望,就是大漠了。在这里的草原上,牧人住的穹庐代替了民居,遍布在原野之上,草原上辽阔空旷,天与人更近了,星星也显得更大更亮。气候更是多变,大风吹来,连马都受惊嘶鸣,晨露之中,裹紧貂裘也无法抵御寒冷。贤用这样的描写,表现了朔漠气候与风景的独特。

其次,贤在《上京纪行》诗中表现了塞外草原的风俗人情,充满了草原游牧特色。第一描写了他们的生产方式——捕猎和游牧。《塞上曲》五首其一:

秋高沙碛地椒稀,貂帽狐裘晚出围。射得白狼悬马上,吹笳夜半月中归。

描写的就是夜晚捕猎场面:秋天的月夜,牧人们在广阔的沙碛中围猎。夜半时分,围猎成功,射得白狼,骑马吹茄而归。

《塞上曲》五首其二:

杂沓毡车百辆多,五更冲雪渡滦河。当辕老妪行程惯,倚岸敲冰饮橐驼。

表现的是牧人们游牧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迁徙:一个寒冷的清晨,一个游牧部落在迁徙,人头攒动,毡车杂沓,冒雪过滦河;只见一个身板硬朗的老太太,敲开冰层在饮骆驼。

第二描写了他们的宴饮生活,《塞上曲》五首其四表现了普通军士的宴饮情景,吃沙羊黄鼠,喝马奶酒,饭后蹋歌尽醉:

马乳新玉满瓶,沙羊黄鼠割来腥。蹋歌尽醉营盘晚,鞭鼓声中按海青。

而《锡喇鄂尔多观诈马宴奉次贡泰甫授经先生韵》五首则表现了元蒙统治者举办国宴的情景。其气势是宏大的,皇帝下诏开宴,百官齐聚,王公汇集,“千骑扬镳过柳。”(其一)“霓旌夹仗彩霞飞。”(其四)“宴天阶呼秉烛,千官争送翠华归。”(其五)其形式是独特的,赴宴者的衣服不仅具有民族特色,而且都是统治者恩赐:“珊瑚小带佩豪曹,压辔铃铛雉尾高。”(其二)“锦翎山雉攒由骑,金翅云鹏织赐衣。”(其四)其内容是丰富的,宴会上有音乐歌舞:“宫女侍筵歌芍药”,“一曲霓裳才舞罢,天香浮动翠云袍。”(其二)“凤笙屡听伶官奏。”(其三)有美酒佳肴:“马频繁太仆添”“金盘禁脔才供膳,阶下传呼索井盐。”(其三)“内官当殿出蒲萄”(其二)。有吟诗作赋的文学活动:“柏梁竞喜诗诗先才,羽猎争传赋最豪。”(其二)宴会上还有即席赐官:“青藜独喜颁刘向,黄阁重闻拜子仪。”(其五)

再次,描写了草原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种和谐首先表现为游牧的生产方式与草原生态的和谐。游牧是终年随水草转移进行游动放牧的一种粗放的草原畜牧业经营方式。游牧民为了保护干旱区的植被,不论冬夏,最多两周就要搬家,以免过分践踏蒙古包附近的草皮。他们适应了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有着保护植被和水源的习惯法和成文法。这种和草原生态的共生关系体现了牧民与草原的和谐。其次表现为草原生物的和谐,比如他的《塞上曲》其五:

乌桓城下雨初晴,紫菊金莲漫地生。最爱多情白翎鸟,一双飞近马边鸣。

描写草原雨后初晴,紫菊金莲生长繁茂,白翎鸟在放养的马匹附近多情鸣唱,平和、温馨、美好、和谐。再次表现在草原人民内心的和谐,《塞上曲》其四:

双鬟小女玉娟娟,自卷毡帘出帐前。忽见一枝长十八,折来簪在帽檐边。

一位大方的草原少女,独自走出毡帐,折下野花簪于鬓边。表现了草原少女不受礼教文化的约束,自由自在的生活。自由的生活,自然的天地美景,人的内心也必然是平和自由的。

二、贤的文化身份与《上京纪行》诗的历史文化特色

王《王忠文公集》卷五《河朔访古记序》说:“合鲁实葛逻禄,本西域名国,而易之之先由南阳迁浙东已三世。”{1}刘仁本《羽庭集》卷五《河朔访古记序》说:“果罗(葛逻禄———引者注)氏贤易之自其先世徙居鄞越,则既为南方之学者矣。”{2}贤祖辈已徙居浙东,在庆元生活已有三代,广受中原文化的熏陶。元仁宗延佑五年(1318),其兄塔海中进士。泰定二年(1325)三月,塔海以忠翊校尉出任庆元路奉化州判官。在庆元,他受教于乡贤郑觉民,并曾向遗民诗人高岳学诗法。从贤传世的作品和经历分析,他的主要知识基础是在老师的教育培养下形成的。年轻的贤原本也希望由进士出身,参加了后至元六年的乡试,却因太沉湎于诗,未能一举成名。仅就这一意识而言,作为生活在中原的第三代葛逻禄人,他的文化身份已经中原化。

《金台集》李好文序言:“易之西北方人,而天地精英之气所赋若是。然宇宙之广,土域之大,山川人物风俗之异,气之所受固不能齐也。尝爱贺六混阴山敕勒之歌,语义浑然不假雕刿,顾其雄伟质直善模写,政如东丹托云画本土人物,笔迹超绝,论者以为不免有辽东风气之偏。惟吾易之之作,粹然独有中和之气,上可以追媲昔贤,下可以鸣太平之治。温柔敦厚,清新俊迈,使人读者隽永而不厌,兹非圣人之化,仁义渐被,诗书礼乐之教而致。”{3}说明贤久居中原文化兴盛之地,广被儒家文化熏陶,《上京纪行》诗中也表现出他的儒家情怀。

首先体现为他积极入仕的理想追求。虽然时人的评论中,多言贤无意于仕进,如李好文序言:“然耶,吾闻易之不喜禄仕,惟以诗文自娱,其来京师,特以广其闻见以助其诗也。今将归隐于江淮之南,凡所与游者,皆恋恋不忍其去,则其志趣益尚矣哉。”危素在序言中也说:“易之伯氏既登进士第,易之乃泊然无意於仕进,退藏句章山水之间。其所为诗清丽而粹密,学士大夫多传诵之。然则葛逻禄氏之能诗者,自易之始。”但实际上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贤,并不能完全忘怀世事。他在后至元六年匆匆由大都返乡,就是为参加科举的乡试。至正五年他再次前往大都,其实也是为寻觅功名。至正十二年(1352),贤再次整编了自己的诗集,并题目为《金台集》(即《金台后集》)。这个名字除了客居地是大都的金台坊之外,还大有深意。战国燕昭王筑黄金台以处郭隗成了古人求贤若渴的典故。

在上京写作的《崇真宫夜望司天台》诗中有“我将揽河汉,乘槎共裴回”的诗句,表明了他的理想壮志。他也期望自己能够留下不朽的身后名,在怀来县,他读到了唐妫川刘太守遗爱碣,古碣已经残破不全,连刘太守的名字也无法知晓,但作者还是为其后人对他治绩的称颂所打动,在《读唐妫川刘太守遗爱碣》诗中说:“秣马怀来县,摩挲古碣阴。龟趺苔色暗,篆画雨痕深。治绩推天宝,家声纪卯金。”有这样的理想,但是残酷的社会现实却无法实现他的理想,上京之行并未能对他仕进有积极的作用,他感到非常苦闷。创作了古体诗《行路难》,诗中首先描写了自己经行之路的艰难,“行路难,难行路,黄榆萧萧白杨莫。枪竿岭上积雪高,龙门峡里秋涛怒。嵯峨虎豹当大关,苍崖壁立登天南。”然后感叹世路的艰难,知音的难遇:“世情翻覆如秋云,誓天歃血徒纷纷。洛阳争迎苏季子,淮阴谁识韩将军。”诗中自注:“至正已丑夏,右相多尔济公拜国王就国辽东,是日左相贺公亦左迁,因感而作。”所以这里借苏秦受到六国礼遇的典故比喻右相多尔济公拜国王就国辽东和左相贺公亦左迁,而自比淮阴时的韩信。于是感叹:“行路难,难行路,白头总被功名误。”正是如此,上京皇室的辉煌豪华,使他产生了隔岸观火的局外人的感觉,只住了一两个月就匆匆返回大都。

其次表现为对世事和下层民众的关怀。儒家以“仁”为核心,主张仁者爱人,仁爱精神是儒家的根本精神。儒家所塑造的理想人格,以修身为本,但不限于“修己”,从仁的角度来说,还要能够成就安民济众的事业,修己以安人,内圣而外王。孔子讲:“博施于民而能济众”{4},孟子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5},这是儒学人伦道德之学扩展到社会政治,即由仁学转向仁政,将仁爱施于百姓。提倡爱民、惠民、养民、利民、富民、安民,使整个社会都变成王道乐土。贤创作的以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可以与萨都剌具有诗史特性的诗歌相媲美,并补萨都剌诗史诗歌的不足。关于贤诗歌的创作特点,前人多有评价。苗耘夫是贤兄塔海的同年,他在《新乡媪》诗后的题记中说:“其词质而婉,丰而不浮,其旨盖将归于讽谏云尔。昔唐白居易为乐府百余篇,以规讽时政,流闻禁中,即日擢为翰林学士。易之他诗若《西曹郎》《颍州老翁》等篇,其关于政治视居易可以无愧,而藻翰之功,殆过之矣。”{6}林弼在《书马翰林易之枫亭女篇后》说:“予读枫亭女篇,其辞苦如《石壕吏》,其心仁如《舂陵行》,读之令人掩涕。”{7}在《上京纪行》诗中也有这样的篇什。《发大都》诗中,他称自己是南阳布衣,杖策游帝乡,而且“忧时气激烈,抚事歌慨慷”。元顺帝统治末年政治败坏、税赋沉重,加上天灾不断,作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贤,才在诗中表达了对世事的忧虑。在《檐子洼》诗中则表现了他的爱民思想,在诗前自注中说此处“昔多盗贼,今置巡捡司于山椒,其山无林木,皆蔓草”。这样的政策使得盗贼不敢侵扰,百姓能够安居乐业:“颇喜盗贼清,塞田尽禾麻。至今将军垒,日落闻清笳。”

《上京纪行》诗中还表现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元代色目诗人中,贤诗歌是历史文化内涵最为深厚的诗人之一,这也是他的诗歌最突出的特点。单就这一点而言,贤诗歌的成就高于萨都剌。首先表现在他用诗记述重要事件和人物,贤写当代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诗歌,成就不如萨都剌,原因主要是贤布衣的身份,限制了他的见闻。但他仍十分注意选取在当代社会比较有影响的人物和事件入题。如《上京纪行》诗中的组诗《锡喇鄂尔多观诈马宴奉次贡师泰甫授经先生韵》五首,就以元代皇帝在上都的重要活动——诈马宴为题材。“诈马宴”又名“质孙宴”,是元朝皇帝在上都招待各路王公和宗室、贵戚、大臣、近侍等人的宴会,出席人都要穿着皇帝颁赐的特别贵重的服装,按照贵贱亲疏的次序各就各位;每次宴会,预宴者的服装从皇帝到卫士、乐工都是同样的颜色,虽然精粗、形制有等级之别,但总称为“质孙”(或译为“只孙”,蒙古语的意思是“颜色”)。因此这种宴会就称为“质孙宴”。周伯琦的《诈马行》诗序说:“只孙,华言一色服也,俗呼为诈马宴。”这是历史上元朝特有的现象,对中原人民了解元廷和蒙古族特有的生活习俗,提供了生动的资料。贤在许多诗歌的题序中交代作诗的历史背景,其中也涉及当时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组诗《锡喇鄂尔多观诈马宴奉次贡师泰甫授经先生韵》五首,第五首的题序曰:“时太傅托克托公再入相位”,至正初,托克托为丞相,后去相位,至正九年再入相位。《行路难》诗题序中交代:“至正已丑夏,右相多尔济公拜国王就国辽东,是日左相贺公亦左迁,因感而作。”

第二,贤《上京纪行》诗歌历史内涵的深厚还表现在他写历史遗迹的诗中。贤的《上京纪行》组诗,前12首是根据行程写重要地点的风光或典故,分别为《发大都》《刘祠》《龙虎台》《居庸关》《榆林》《枪杆岭》《李老谷》《赤城》《龙门》《独石》《檐子洼》《李陵台》,描绘了元朝时这些地点的风光,也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如《龙虎台》中作者就对元朝“海宇混一”“华夷一统”进行了赞颂。

元朝两京往来驿站,时人乏记,皆考之于驿赴上都的诗人吟咏中,这些诗人多是扈从皇驾前往上都,既是扈从,皇帝驻跸处,亦即这些文人所经行,袁桷、黄、柳贯、胡助等人的诗中多所吟咏。《清容居士集》分别吟咏的是:龙虎台、居庸关、榆林、桑乾河、李老峪、合门岭、龙门、赤城、独石、滦河。《黄文献集》“上京道中杂咏”要目:居庸关、榆林、枪杆岭、李老峪、赤城、龙门、担子洼、李陵台。《柳待制集》“上京经行诗”要目:度居庸关、李老峪闻子规、龙门、望李陵台、晓发龙门次独石状呈杨廷锁修撰、乘海青车过赤城鹏窝、远次桓州。《纯白斋类稿》“上京纪行”要目:昌平、居庸关、怀来道中、李老峪、龙门行、榆林、担子洼、偏岭、李陵台、察罕脑儿。我们对比发现贤诗中所咏地点基本上与这些诗人一致,而贤并不是扈从皇驾北赴上都,有很多自由,吟咏的内容也可以与这些文人不同,他选择吟咏这些地点,本身就有一种存史、补史的意识。

{1}王:《王忠文公文集》,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86页。

{2}刘仁本:《河朔访古记序》,《羽庭集》(卷5),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16册,第75页。

{3}{6}贤:《金台集》,《元人十种诗》,中国书店1990年版,第298页,第322页。

{4}{5}宋元人注:《四书五经》,中国书店1984年版,第26页,第109页。

{7}林弼:《林登州遗集》,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641页。

基金项目:本文是内蒙古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上都扈从诗的文化阐释》(项目批准号:2011B05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赵延花,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编辑:郭子君E-mail:guozijun0823@163.com

猜你喜欢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艺术馆获评江苏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传世作品最少的诗人
把音乐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有感于《春江花月夜》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