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娘子”,她政治
2013-04-29田雄狮
田雄狮
4月8日早晨。
撒切尔夫人前顾问、家庭发言人蒂姆·贝尔说:“满怀悲痛之情,马克和卡萝尔·撒切尔宣布,他们的母亲、撒切尔女男爵今早平静死于一次中风。”
这个外号“铁娘子”的传奇女性,于1979年至1990年间担任英国首相,是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也是19世纪初以来连续任职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
她的政坛生涯存在争议,支持者称赞她改变英国、实现国家现代化,而反对者则抨击她压制工会、加深社会贫富分化。
撒切尔夫人近年身体状况不佳,除患有严重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外,还经历几次轻微中风,逐渐淡出公众视线。去年12月,撒切尔夫人在医院接受切除膀胱内肿瘤微创手术,在院中度过圣诞节,女儿卡萝尔陪伴过节。
葬礼规格与戴安娜王妃相同
英国首相府8日发表声明,撒切尔夫人将享有带有军事荣誉的“礼仪葬礼”。“礼仪葬礼”仅与“国葬”存在细微差别,后者仅限为君主和特别显要人物举办,近年只有女王母亲伊丽莎白王太后和戴安娜王妃享受过“国葬”。
首相戴维·卡梅伦办公室随后宣布:“唐宁街可以宣布,经女王同意,撒切尔夫人将享受带有军事荣誉的礼仪葬礼。葬礼将在圣保罗大教堂举行。”声明说,随后将举行私人火葬。
最近一位享受国葬的非王室成员是英国战时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这场葬礼于1965年同样在圣保罗大教堂举行。
而在撒切尔逝世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说,她对撒切尔夫人的辞世感到悲痛,她向撒切尔夫人的家人发去私人慰问。
美國总统奥巴马8日发表声明,悼念当天去世的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奥巴马在声明中说,美国失去了一位“真正的朋友”,撒切尔夫人是“自由的战士”和“妇女的榜样”。
德国总理默克尔随后发表声明赞扬撒切尔为“非凡的领导人”,为众多女性树立了一个榜样。
默克尔说,撒切尔是“非凡的领导人”,在冷战时期,她为克服欧洲分裂起了关键性作用。默克尔还称,她将永远不会忘记撒切尔所作的贡献……
镜头:与邓小平交锋
撒切尔夫人在中国被人广泛熟知,在于当年与邓小平的交锋。
1982年9月24日上午9点,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提前来到了人民大会堂。她首先来到大会堂的新疆厅,邓颖超已经在门口伫立恭迎。5年前作为保守党领袖访华时,撒切尔夫人曾经与邓颖超相见。此次重逢,两人谈得十分高兴。
从新疆厅告别邓颖超后,撒切尔夫人就向福建厅走来。到首相快走到门口时,福建厅大门缓缓打开。邓小平笑容可掬地走过来,与撒切尔夫人握手。
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一见面后说:“我作为现任首相访华,看到您很高兴。”邓小平答:“是呀,英国的首相我认识好几个,但我认识的现在都下台了。欢迎您来呀!”
接着,宾主双方步入福建厅就坐。此时,记者们尚未退场,两人仍是相互寒暄。几分钟后,记者被请离场,会谈闭门进行。
就撒切尔夫人而言,在香港问题上始终抱定“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仍然有效”的主张,并在来华前就早有声明大造舆论。因此正式会谈一开始她就提出了这一问题。
面对英国首相的挑战,邓小平寸步不让。说到香港的主权归属,邓小平毫不含糊地指出:“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针对撒切尔夫人关于香港的繁荣离不开英国管理的观点,邓小平说:“保持香港的繁荣,我们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但这不是说,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管辖之下才能实现。”
在1997年后香港主权问题上的抵抗没有奏效,撒切尔夫人退而求其次,准备在1997年后的行政管理问题上与邓小平再作一番较量。
撒切尔夫人在1983年6月提前实行大选,保守党获得空前胜利,她再次登上首相宝座。在连任首相赢得巨大胜利的鼓舞下,撒切尔夫人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正式会谈开始后,向中方发起了新一轮进攻。她不再谈“三个条约”有效,不再提“续约”之类的要求,转而采取新的策略:用主权换治权。
从当年7月中旬开始的第一轮会谈到9月下旬的第四轮会谈前后,英方名义上同意让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但又要求中国同意1997年英国保留对香港的治权。
然而,英国在谈判会场内外使出各种招数均告失败,中国政府毫不妥协。迫于形势,英国政府在第四轮会谈后,开始考虑采取措施稳定香港经济,并准备在谈判中实行退却。
经过一年多的风风雨雨和22轮艰苦谈判,中英两国终于达成协议,迎来收获的时刻。
在与邓的会谈中,一个场景后来被无数次提及:当会谈结束后,撒切尔夫人落寞地从人民大会堂门口走出,脸色凝重。当她继续往下走时,高跟鞋与石阶相绊使身体顿失平衡,栽倒在石阶下,以至皮鞋手袋也被摔到了一边。幸好她摔得不重,在一旁的随员及工作人员立即上前将她扶起。
一位深知“铁娘子”和邓小平性格的记者分析道:撒切尔夫人锋芒毕露,邓小平绵里藏针。尽管撒切尔夫人受丘吉尔影响极深,坚持“鲜明的传统保守主义哲学和强硬的经济政策”,但在邓的面前,她毕竟还年轻。
今年3月22日,剑桥大学撒切尔档案馆公开的一些撒切尔私人文件透露了撒切尔访华的更多细节,其中一件为,撒切尔访华期间,按照惯例,有场英方回宴中方官员,而在此次宴请中,宴请菜单也再三斟酌。
英方当时决定,把人民大会堂作为宴请地点。撒切尔面临两种菜单选择,一种菜单的花费为50元人民币,另一种为75元人民币。
英国外交部建议撒切尔选择50元人民币的菜单。“铁娘子”赞同,但提议修改菜单,添加苏格兰熏三文鱼,并且要求把当时在苏联颇受欢迎的黄油面包换成水果沙拉。
英方时任驻华大使珀西·克拉多克(中文名柯利达)在电报中向撒切尔表达不同看法,称不应“抠门”,建议把鱼翅等高档菜品加入菜单并且不要在酒水方面过于节省。“铁娘子”随后采纳柯利达的建议。
美联社分析,撒切尔之所以考虑选择较便宜的菜品意在规避来自国内的政治压力。“她不想在回国时看到报纸头条:玛格丽特一方面削减医疗费用,却用大量公共资金宴请。”
撒切尔也有坚持己见的一面。出访中国前,撒切尔的私人秘书致信英国外交部,称不愿意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英国外交部指出,这是其他西方领导人的普遍做法,但撒切尔拒绝改变态度。
争议:福利国家的掘墓人
而在英国国内,对于“铁娘子”的政治影响,要从她手术刀式改革英国积重难返的福利制国家开始。当时英国深陷严重的“福利病”难以自拔。
面对这种情况,信奉“自由主义”的她开始对英国的“懒人”模式宣战,铁腕对付工会改革,降低税收,并大刀阔斧地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她坚信个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改善生活状态,而不能纯粹依靠政府的福利保障,撒切尔通过一系列自由主义的措施开始“拆散”福利国家体系。
“铁娘子”坚信政府是“小”的好,反对“大”政府,她引入市场化机制,进行私有化改革,分离可以由市场接管和承担的公共服务,以达到提升政府效能、效率和效益的目标。
首先,她通过采用企业化的管理方式提升政府效能和灵活性。其次,她下放执行权力给更低一级公务员,让高级公务员集中做好政策制定工作。另外,她使执行机构更有利于改善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民对政府满意度。
撒切尔在政府体制改革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特别是与美国里根政府自由化改革相对应的英式私有化改革,使得世界各国在处理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政府与非政府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家政府”、“市场化”、“外包化”等深刻地影响了国家治理社会的方式。撒切尔对于政府机构的改革对于整个英国的影响延续至今。1997-2010年的工党政府虽然在“第三条道路”的指引下,重新寻找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之路,但却依然保留撒切尔的影子,工党政府十几年执政期间,进一步扩大英国私有化程度,有人甚至将布莱尔的政策主张称为“布莱切尔主义”。
然而,争议如影随形。私有化振兴经济的同时,也造成英国贫富差距急剧加大,失业人口增加,上世纪80年代早期英国失业人口上升到300多万。《独立报》撰稿人约翰·雷图说:“在那些年里,英国的贫富差距急剧加大。有些人生活的确得到很大改善,但英国社会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犯罪率上升,社区破裂和分化。”
所以当后来她离开唐宁街首相府时,对她的看法几乎分裂成两个极端,支持者认为她带领英国走出经济困境、提高英国国际地位;反对者认为她毁掉了英国的福利制度。
她不仅仅在经济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也在外交上显示了坚决的铁腕。
1982年,阿根廷占领马岛后,撒切尔不惧万里之遥毅然出兵,并一举取得战争胜利,令她赢得了巨大的国内声望,也为她的改革奠定了民意基础。
当年4月5日,撒切尔夫人在议会上提交“派遣舰队远征南大西洋收复失地”的议案,最后撒切尔夫人用“支持我吧,支持我就是支持英国”的鼓舞人心的语句作为演讲的收尾,并赢得下院的全票通过。
时尚:女强人的权力着装
在撒切尔夫人所处的时代,能够到达权力巅峰的女性凤毛麟角, “该怎么穿?”尚未被列入政界女强人们的议事日程。但即便以今日的眼光来看,撒切尔夫人那刚柔并济, 既具权威性和端庄感,又不失优雅女人味的着装风格依旧可圈可点。
撒切尔同普天之下所有的女人一样钟爱时尚。在牛津词典中,由撒切尔夫人衍生而来的英文单词除了人所共知的“撒切尔主义”外,还有用作动词的“手提包”,意思是“猛烈抨击”或“威吓”。仅这一个词便足以见得撒切尔夫人的两项特质:她有着不逊于男性政治家的强势与坚定,又同普天之下所有的女人一样钟爱时尚。
1月16日的第69届金球奖颁奖典礼上,梅丽尔。斯特里普凭借在电影《铁娘子》中塑造的玛格丽特。撒切尔一角捧起“最佳女主角”。上世纪80年代前后,撒切尔夫人作为英国保守党党魁执掌英国首相大印11载,在英国人最爱和最恨的人物榜单上皆名列前茅。而该片的上映不仅再次激起人们对这位“铁娘子”功过是非的讨论,也刮起一股“权利时装”旋风。
不久前,佳士得拍卖行将撒切尔夫人使用过的一款镶蕾丝的Asprey黑色手提包拍出了两万五千英镑的价格;而另一只黑色的Salvatore Ferragamo则以八万三千英镑的价格成交,在1984年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峰会上,它曾被撒切尔夫人当着众多政要的面狠狠地摔在会议桌上。
Asprey和Salvatore Ferragamo的手提包总是伴随撒切尔夫人出席大小场合,通常是材质硬挺、廓形四方、大小适中、制作精良的深色皮包。里头除了放着口红和梳子,还有议会文件和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文章,甚至防止袭击的手电筒和解毒剂。自从撒切尔夫人说出:“我的手提包是唐宁街唯一安全的地方。”她的手提包就成为了媒体竞相追逐的焦点。有好事者总结规律,如果包跨在左臂,就代表着英国在某项谈判中占上风;反之,则说明情况不妙。
撒切尔夫人对仪表一直十分注重,她参考形象顾问Gordon Reece的建议,脱掉过时的帽饰,用传统的珍珠、领部有猫咪蝴蝶结的丝质衬衫、颜色鲜艳的套装,提炼出一种比老派优雅稍稍简练一些的“撒切尔着装风格”。这虽然不是什么破天荒的女性主义着装革命,也总算在权力时装的阶梯上攀高了几步。
更重要的是,自她以后,无论是季莫申科,还是希拉里。克林顿,女性政治家的幕僚里总少不了时装专家的身影。《铁娘子》的化妆师Lisa Armstrong说:“在时尚影响力方面,撒切尔夫人或许不如当今的某些政要夫人。但正如影片所展示的那样,她的衣着是一种经过精心考量后的决策。”她选择的服装往往剪裁精良且女性特质极强,质地上乘却不显奢侈浮夸,重点是突出绝对的英伦风格。在上世纪下半叶“谢绝女性”的政治领域,这样的时装决策旨在强调撒切尔夫人的端庄、女人味和权威性,好令她不被那些嘴上功夫厉害的男性政敌形容成一个“恶毒的老泼妇”。
1984年枫丹白露宫举行的欧共体峰会上,撒切尔夫人明艳照人,金发像头盔一般后拢,穿着绣有雏菊花纹的黑色绒外套,戴着招牌式的珍珠耳环、项链。在“欧洲一体化”问题上与她對峙已久的法国总统密特朗用一句话点评了她外形与性情:“她长着玛丽莲。梦露的嘴和卡里古拉(古罗马暴君)的眼睛。”这句话当然是恭维,夸撒切尔夫人令权力散发出性感的味道。
柔情:若时光倒流不再从政
在电影《铁娘子》中,观众看到撒切尔夫人在政治与家庭两难中取舍,但真实的“铁娘子”又是如何呢?英国保守党元老斯派塞在最新出版的书中,披露撒切尔夫人曾经说过,如果“可以再来一次”,她将不会从政,原因是这一决定对她的家庭带来“太大影响”。
这本新书中提到,撒切尔夫人这段“忏悔之言”是在1995年4月与斯派塞在办公室会面时所说的。斯派塞还透露,撒切尔夫人自从1990年11月下台后,甚至私下对他说:“我讨厌来这里(下议院)。”
撒切尔夫人在政坛上的成功,离不开丈夫丹尼斯的支持。丹尼斯在2003年去世,加重了她的病情。
新华网报道,她的女儿卡罗尔在2008年出版了《在金鱼碗里游泳》的书,披露了母亲患老年痴呆症的内情她时常忘记丈夫已经去世的事实。每当女儿提醒她,她总会悲伤地问:“是真的吗?”
据卡罗尔称,每次被人提醒丈夫已经不在了,撒切尔夫人看起来都很困惑,并问当他去世时,家人是否都在他身旁。
更为严重的是撒切尔夫人与子女越来越疏远的关系。
马克的双胞胎妹妹卡罗尔,和父亲丹尼斯比较亲近。她从事媒体工作,并热衷于参加真人秀之类的节目。
卡罗尔不算不孝,但她是个记者,要东奔西跑,又经常与男友住在瑞士,并不会经常陪伴在母亲身边,有时候数月都不去看她患病的母亲。
“慈母多败儿”。比起女儿,撒切尔夫人显然更溺爱儿子马克·撒切尔。
但马克一直给她惹麻烦,他从小就读贵族学校,成绩奇差无比,还在学校称王称霸。在2005年1月,他还因为策划在赤道几内亚发动政变而被捕,在南非被判缓刑4年。
尽管撒切尔夫人晚年年老体衰,但居住在西班牙的马克只是四到六个星期才会探望一次。
新闻晚报报道,2011年圣诞节,撒切尔夫人第二次没有与子女一起过圣诞。据英国《每日邮报》透露,她的儿子马克在加勒比享受蓝天碧海,女儿卡罗尔则在瑞士度假。
斯人已逝。如果将撒切尔的人生比作一本书,也许可以用这样一个镜头做封面:那时的她刚刚登上首相宝座,熠熠闪光的双眼掩不住雄心万丈。面对媒体,她唏嘘感叹,人生如梦。
而今天,她的离开,留给自己身后以及英国民众记忆的,是否也包括她难以圆满的家国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