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无线搜索技术探析
2013-04-29刘延林
刘延林
摘要:网络技术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技进展之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集中体现。如何选择新的技术,本文对互联网的无线搜索技术进行一个探讨。
关键词:网络技术 互联网 信息技术 发展 移动 搜索
1 概述
很多专家认为技术创新才是用户需求的最根本动力,是一个公司基业长青的长久保障。我们以百度为例进行分析。百度目前拥有超过1万名工程师。在李彦宏看来,互联网发展至今灵魂依然未变,技术创新永远是这个行业的核心驱动力,庞大的工程师队伍成为百度技术创新的底蕴,云计算、语音、图像、自然语言理解等一系列技术会成为百度引领产业的关键。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能否保住入口地位?李彦宏表示,无线搜索已经迅速崛起成为无线互联网第二大应用,百度的市场份额正在继续扩大。李彦宏透露,百度以搜索框和浏览器为核心的手机客户端产品,1年时间日活跃用户就超过了千万。百度个人云正式开放注册4个月,用户数目已经突破3000万,云存储文件总量突破10亿,首次实现了基于用户的前向收费。百度资金团队在去年12月成功发行了15亿美金的债券。未来将继续加大对基础技术的投入,强化产品布局和创新,重点培养优秀人才。
2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作用
很多互联网创业者想要“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要做到这一点不是非常容易。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大家要去图书馆才能找到各种各样的资料和信息,如果距离图书馆很远,比如偏僻的农村,去一趟图书馆不容易,可能要走几天路程。所以,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大家都是生活在一个不平等的世界里,尤其在信息获取方面是不平等的。如何让大家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平等一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尤其在过去几年,互联网技术发展非常大,我们看到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一切都变得更加便捷。基本将要实现“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现在,不仅是能够搜索信息,而且能够找到服务,可以在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各种各样新的终端上,不仅是获取信息,而且能够完成任务、完成工作。所以我们不仅在帮助人们搜索信息,获取信息,而且能够帮助人们实现他们想要实现的目标,这就是我们能看到的变化。
过去我们生活在桌面的时代,从那个时代发展起来的,从桌面到移动,我们还是需要搜索框,敲进去关键词去搜索你想要的信息,但是当一些公司开始做移动终端平台的时候,手机突然一下发展起来之后,人们就发现手机搜索很不一样,因为屏幕更小,人们在手机上敲字、打字更难,手机上有话筒、摄像头,大家可以用图像、可以用语音、可以用视频来作为搜索的输入信息,这样就可以了解用户,知道用户的使用偏好。所以,很多信息是之前桌面时代所不具有的,而在移动时代是有的,通过这些信息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3 无线搜索技术
根据实现方式的不同,移动搜索可分为短信搜索和WAP搜索两种类型。短信搜索就是发送短信到特定的SP来查询信息,SP将发送查询结果到用户手机上,用手机搜索引擎,就会搜集到你想要的任何信息,手机用户只要通过编辑短信,发出关键字到手机搜索引擎服务代码,就可以搜索到所需信息。WAP的全称是“无线应用协议”,它提供了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的途径。WAP搜索就是用户通过手机登录相关搜索网站由网站给出相关链接。
我们要吸引用户更多地去使用移动搜索。因为现在移动搜索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有时候用户不知道该怎么用百度的移动服务,甚至不知道移动服务,所以我们要让用户对移动服务熟悉起来,知道在手机上能做什么,知道移动搜索能做什么。很多搜索引擎公司希望用户能够形成依赖度,然后我们就能够实现货币化了。我觉得手机搜索的货币化未来是有非常光明的前景,因为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可以这样来设想。在中国有五亿互联网用户,每天都是有数十亿的搜索次数。我们有一个庞大的体系。
4 结束语
目前无线搜索还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伴随着手机终端的日益普及,围绕着手机终端应运而生的各类实用信息的查询功能则被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来。我们要跟上网络时代的脚步,满足网络通信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鲁义轩.手机搜索暗潮涌动地方运营商与SP先行试水[J].通信世界,2006年27期.
[2]张亮.智者生存之道主流智能手机搜索线[J].数字通信,2006年09期.
[3]刘聪.手机搜索的淘金之旅[J].中国新通信,2006年08期.
[4]Mobile Ad hoc Networks. http://www.ietf.org/html.charters/Ad hoc network-charter.html. May,2000.
[5]IETF,Network Mobility (NEMO);http://www.ietf.org/ html.charters/nemo-charter.html).
[6]J.Border et al.,“Performance Enhancing Proxies Intended to Mitigate Link-Related Degradations,”RFC 3135,June 2001.
[7]D.C.Feldmeier et al.,“Protocol Boosters,”IEEE JSAC, vol.16,no.3,Apr.1998,pp.437-44.
[8]米志超,郑少仁.无线战术互联网控制器通信协议的设计与实现[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第1卷第6期.
[9]李云,陈前斌,隆克平,吴诗其.无线自组织网络中TCP稳定性的分析与改进[J].软件学报,Vol.14.N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