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没那么简单
2013-04-29吕玲娜
吕玲娜
一、积理而炼识。
清人魏禧说:“为文之首,欲卓然自立于天下,在于积理而炼识。”所谓积理,就是积淀关于社会人生的理性认识;所谓炼识,就是锤炼自己的思想,使认识深刻清晰。
学习的积累决不能变成所谓的“空中楼阁”,固然“腹有诗书气自华”,更多的积累服务于写作。我们或许可以看到立意鲜明、文采飞扬的文章,但如果给人水中月镜中花的感觉,这样的写作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更多的积累如果只是让语言更优美,却没有深刻的理性,这样的积累只是“绣花枕头”。
所以对于积累,应开阔视野,多关注社会生活,多阅读闪烁着思想智慧光芒的文章,最主要的要有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的思想见地,否则人云亦云,再美的语言也只是给人感性有余、理性不足的感觉。
二、不做“砌墙工”。
想起那个老故事。三个工人在砌一面墙。第一个工人认为自己在砌墙,第二个工人认为自己在盖一幢楼房,第三个认为自己在建一座城市。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成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总裁,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态度决定高度,仅仅十年的时间,三个人的命运就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同样,我想到了积累的事,如果问大家在干什么呢,大家的回答,大约也会有不同的层次,有的说,我在做积累摘抄啊,有的说我在积累美好的词句,有的说我在构建一篇好文章。结果做摘抄的,永远在摘抄,积累词句的,语言会精美,构建文章的,会文采斐然。
很多时候,我们做笔记、摘抄,仅仅是在搬知识,没有动脑进行深度思考,更多的时候,会感觉积累和运用脱节了,会感到积累的摊子弄得那么大,没有实效性。这时,我们可以进行目标式积累。
就某一次的作文,进行发散性思维,确定立意,有目的地进行素材的搜集、提炼,进行语言的锤炼,观点的提纯,论证的展开,这样有目的地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会让我们对积累的素材进行深度思考,并且对素材的表述、素材的论证都会进行细致入微的思考,这不再仅仅是一次作文,而转化为选择、处理材料的能力。这样一来,每一次的积累既锻炼了积累丰富的材料,又锻炼了我们的能力。
同样,我们也可以尝试做评阅式积累。当相似的知识被组织在一起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积累就完成了,其实不然,越相似的知识越有比较的价值,同中有异,更能提高我们的辨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