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语境下的模仿秀节目

2013-04-29张悦

新闻世界 2013年7期
关键词:模仿秀

张悦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不再单纯的指实体的消费,而是由现实的、物质的满足转向一种心理的满足。以向偶像致敬,重现乐坛经典为宗旨的明星模仿秀节目《百变大咖秀》,凭借其对经典的消费,对怀旧情感的消费,对明星身体与性别的消费,给综艺娱乐节目带来一股新意,也给大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关键词】消费语境 模仿秀 《百变大咖秀》

2012年7月,伴随着“模仿”理念而生的湖南卫视《百变大咖秀》,以向偶像致敬,重现乐坛经典为宗旨,成为内地首档明星模仿秀节目。明星模仿秀与以往的模仿秀最大的不同在于明星的参与以及竞赛,明星的身份被消解,被置于大众的审视与评判之下。对已逝经典的重现,对明星形象的彻底颠覆,过去与现在的交融,让观众在享受听觉洗礼的同时为他们带来视觉的盛宴。当代美学界的沃尔夫冈·韦尔施指出:“经验和娱乐近年来成了文化的指南,一个日益扩张的节庆文化和娱乐,侍奉着一个休闲和经验的社会。”①我们的社会无疑在朝着一个泛娱乐化的方向发展,而这种趋势的产生,韦尔施归结为“休闲和经验的社会”,如果要给这个休闲社会做出一个理论解释的话,那也就是后现代的理论家诸如鲍德里亚、费斯通等所提出的“消费社会”。

一、寻求精神满足的消费语境

在18世纪以前,“消费”一词基本可以解释为“耗费”、“用尽”,到19世纪以后,人们对消费的理解从“消耗”转变为一种“交流体系”。消费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让·鲍德里亚在其著作《物体系》中阐述了新的关于消费的定义:“消费既不是一种物质实践,也不是一种富裕现象学,它既不是依据我们的食物、服饰及驾驶的汽车界定的,也不是依据形象与信息的视觉与声音实体来界定的,而是通过把所有这些东西组成意义实体来界定的。消费是在具有某种程度连贯性的话语中所呈现的所有物品和信息的真实总体性。因此,有意义的消费乃是一种系统化的符号操作行为。”②在鲍德里亚的理解中,消费并不是消费者对物品的本质属性的需求,而是在于商品的符号意义,也就是物品的体系。英国科学家哈维指出,消费不再单纯的指实体的消费,而是转变成对即时性的“事件”的消费,即消费由现实的、物质的满足转向一种心理的满足③。个人的心理需求将消费发展成了“一种无限的社会活动”。

在物质得到相对满足,精神生活贫乏的社会语境中,电视荧屏上充斥着各类娱乐节目满足大众的消遣,但近几年的综艺娱乐节目泛滥地呈现着草根登上舞台竞技的选秀节目、名人访谈娱乐节目、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相亲节目等,电视节目之间的相互模仿、缺乏新意,观众陷入了审美疲劳的状态。《百变大咖秀》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中诞生,凭借其新颖的节目形式、创意的节目理念,把消费视线转向经典的再现,明星身份的消解,给电视荧屏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二、《百变大咖秀》的消费主义解读

1、历史经典的再现性消费

随着传媒新技术的社会影响,在18、19世纪蓬勃发展的商业文化,也称大众文化,到20世纪极大地冲击着精英文化。纽约的知识分子麦克唐纳认为,大众文化寄生于高雅文化之上,从内容到形式,从观念到灵感,都不断借鉴、复制。《百变大咖秀》以“每位明星都有一段模仿的岁月,人的成长是模仿的历程”来定位,让明星来模仿明星,在此过程中再现和重铸经典。《百变大咖秀》的诞生并非偶然,纵观近两年国际电视节目,模仿类节目火热荧屏:《我的名字是》在哥伦比亚、西班牙、智利取得较高收视,《变身》在欧洲、南美热播,《你的脸听上去很熟悉》在西班牙收视排名屡获第一,《百变大咖秀》也就是来源于这个节目。

《百变大咖秀》如今已进入到第四季。从第一季开始,就掀起了“秀”的热潮,以往熟悉的形象以全新的面貌重新演绎。王祖蓝演绎Q版的腾格尔;Y蛋、黄艺馨恶搞模仿伍佰;王祖蓝,包贝尔逆天模仿葫芦娃有模有样。现代与过去经典的碰撞,既包含一种怀旧,也包含对经典的解构。鲍德里亚谈到对过往事物的复兴时提到“人们都参与了对某些结构的历史性分解活动,即在消费符号下以某种方式同时庆祝着真实自我之消失和漫画般自我之复活。”④现代人用当前所存在的消费观念来重新解构客观历史存在,把某些消逝的东西复活,并赋予其现代气息。

消费主义颠覆了这个社会的理性思维,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和审美的差异,使其对文化资源的解读也不同。对于经典的现代解读在文学著作、电影、电视剧里早有展现,比如电影《大话西游》展现给观众一个另类的《西游记》,大量的夸张、搞笑、颠覆、无厘头情节,打造成了一个脱离原著思想的喜剧电影。消费社会本身就带有“反经典”的性质,消费“经典”就意味着消解“经典”深刻的文化内涵,消解“经典”严肃的权威性,展现消费社会的特性。

2、面向过往事物的情感性消费

怀旧成为时下一种流行文化,得益于大众传媒这个特殊媒介对怀旧文化的催生和构建。大众也正是通过传媒建构的社会影响和大众文化来认识世界,以及曾经经历过的现实世界。怀旧将记忆中的过往客体化,唤起人们心中沉睡的记忆,从个人经验或者集体经验转变成可供观赏、分享的集体意识,以一种逝去历史印象的复兴来达到亲近观众的目的。就如鲍德里亚所说,“所有的古物都是美的,只因为它们逃过时间之劫,因此成为前世的记号。”存在于记忆中的东西,往往比现实更美,因为它带有了岁月的痕迹以及记录了曾经的状态。

《百变大咖秀》作为一档模仿秀节目,在节目中逼真的完成了对经典的模仿。比如叶童化身梅艳芳经典形象惹观众落泪,朱梓骁走在节目中深情演唱《来生缘》,还原刘德华演唱会的真实场景。很多舞台上已经逝去的经典演绎,都在观众的心目中留下珍贵的记忆痕迹,怀旧的演绎把人们拉回到当初的时空,人们通过对怀旧的消费达到视听的冲击、心灵的震撼。后现代语境下的怀旧,聚集了公共记忆和个人记忆。《百变大咖秀》对过去的模仿再现,唤起了不同的社会群体对过往的记忆,通过共同的记忆获得自我认同,最后上升为对节目的肯定和认同。

3、转变身份的明星消费

2005年,湖南卫视的一档平民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无疑是近年来最有影响的电视节目,也是一个耀眼的文化事件,开启了制造“草根明星”的大门。《超级女声》给那些怀揣着音乐梦想的超女们一个施展的舞台,选手的去留由观众决定,在观众的推崇下打造了一系列平民明星,当年的冠军李宇春也登上了《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超级女声》的热播以及背后的诱人的商业利润,引得国内很多电视台一窝蜂的效仿,在2008年以后,观众开始审美疲劳,平民选秀电视节目逐渐降温。

草根的狂欢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要,必须有时新的东西去吸引媒体和受众的眼球。于是,在2012年,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一枝独秀,把平民选秀与明星导师PK相结合;2013年,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把已经成名的歌手推上PK台;今年江苏卫视和浙江卫视几乎同时推出的《中国星跳跃》和《星跳水立方》更是颠覆了观众对节目的想象,让明星参与高难度的“跳水“运动;再有,就是《百变大咖秀》,让明星模仿明星,颠覆明星形象,成为大众的娱乐消费品。由此可见,近几年,中国的娱乐节目的大体态势已经由“生产明星”转移到“消费明星”。

(1)身体取代灵魂在消费时代出场。在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一书中,讲述到最美的消费品:身体。“在消费的全套装备中,有一种比其他一切都更美丽、更珍贵、更光彩夺目的物品——它比负载了全部内涵的汽车还要负载了更沉重的内涵。这便是身体。”⑤在审美领域,视觉审美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身体在视觉审美中是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对象,由此我们联想到古希腊对人体雕塑的酷爱,中世纪的人体绘画的风靡,都暗藏着人们对人体消费的认同。《百变大咖秀》在造型设计上,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身体作为最美消费品的魅力,明星选手和嘉宾可以完全脱离自己的原貌化装成另一种容貌出现,选手的身体被肆意的改造,成为景观呈现的一部分。身体的狂欢和欲望的释放成为节目策划中一种非常态的叙事策略和娱乐氛围。

(2)娱乐精神与两性气质的消费呈现。在《百变大咖秀》中,模仿经常跨越性别属性存在,温婉的女性明星模仿潇洒搞笑的男性明星,充满阳刚之气的男性变装穿越演绎《新贵妃醉酒》,时空与性别的属性都在娱乐的狂欢中被打破。这种易装式的节目编码方式全新呈现了消费社会中男女两性的偶像,从而影响了审美取向以实现消费的可能性。

女性主义研究者认为,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身体通常是被作为“凝视”的对象而存在,满足了男性对女性形象的欲望想象,以致女性处于社会的从属地位。节目中,男性对女性的模仿,除去在造型上的仿效,气质、姿态与神情的表现,流露出男性心中对女性形象的理解与想象。观众对于明星的认知,不是作为对一个人的认识,而是作为一种形象的认识,是一种特定的表象。这种狭隘的认识来源于明星形象的固定银幕化,而明星的这种形象也只是为了吸引公众创造的人工制品或者说是公共印象。舞台上对男女性别属性的跨越式呈现,塑造了带有男性气质女性以及有女性气质的男性,表露出明星内心对于异性的理解与认知。这种脱离本身刻板形象的易装,改变了明星刻板的舞台形象,给观众挖掘出明星表象下的另一层形象。

这种以消费经典、消费明星为特点的娱乐文化,有其审美的合理性,因此,我们既要认同它的合理性和优势,又要正视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对某些弊端做客观的评价和改善。在消费社会语境中蓬勃发展的电视节目,参与着社会价值观念的建构,扩充了消费的形式和内涵。所有的娱乐都只是电视上呈现话语的象征,我们必须在娱乐的表象下看到其深层的内涵。

参考文献

①沃尔夫冈·韦尔施 著、陆扬、张岩冰合 译:《重构美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②[法]让·鲍德里亚:《物体系》[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226

③David Harvey,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M].UK:Blackwell Publishers,1990:157

④⑤[法]让·鲍德里亚 著,刘成富、全志刚 译:《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00、139

(作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广播电视专业研究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模仿秀
月季
低成本模仿秀
超级模仿秀
蝴蝶模仿秀
植物模仿秀
超级模仿秀
夹竹桃:酷爱“模仿秀”的毒死人
小学办名画模仿秀 网友称“在下输了”
动物园里的模仿秀
名画模仿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