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慎用抗生素
2013-04-29王小衡
王小衡
腹泻了,很多人直接就会选择抗生素(如氟哌酸,即诺氟沙星)。此法自然不妥,但通常也有效,成人偶一为之或无大碍。不过对于小孩子,就别这么轻易使用抗生素了。
这是因为小儿腹泻,特别是急性水样(或蛋花样)腹泻中,70%可能为轮状病毒引起,可不用抗生素,只要采用液体疗法,选用微生态调节剂(如丽珠肠乐或培菲康等)和黏膜保护剂(如思密达等),患儿就可治愈。
当然,其中也有大约30%患儿拉脓血便,此情况多为侵袭细菌引起,如痢疾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建议使用敏感抗菌药物(如氟喹诺酮类)。
还有一种情况,即非感染性腹泻,如营养不良性腹泻、功能性腹泻、药物性腹泻、内分泌紊乱性腹泻等,这类非细菌导致的腹泻用抗生素无效。
可见,只有少部分小儿腹泻需要使用抗生素,而即使这部分患儿,使用抗生素也要谨慎。
滥用3宗罪
现实生活中,宝宝生病后,家长常常自作主张到药店购买抗生素给宝宝喂服,由于有的抗生素可以在药房或药店直接买到,就会出现滥用现象。另一种情况是,家长带宝宝去医院就诊,常会向值班医生要求开最贵的抗生素,希望病好得快些,结果导致抗生素的滥用。
抗生素的滥用会带来恶劣后果——
1.“好”“坏”通杀。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记录显示,我国药物不良反应1/3是由抗生素引起的。儿童是滥用抗生素的最大受害者。而且抗生素没那么“聪明”,在杀死有害细菌的同时,它也会杀死人体内的常驻有益菌群。
2.增加耐药。滥用抗生素将导致儿童体内细菌耐药率增高,导致抗生素疗效日益下降,抑制肠道正常菌群,继发菌群失调;同时降低儿童抵抗力,引起二重感染,即因细菌或病毒感染,经大量使用抗生素后,出现真菌感染。
3.损肝伤肾。滥用抗生素损害宝宝肝肾功能。
避免2误区
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一定要避免两大误区:一是依赖;二是恐惧。
不规范的科普宣传,对不良反应的过分突出,让患者和家属只记住药的危害,却不了解原委,没有看到抗生素作为良药的一面,进而对抗生素逐渐产生恐惧心理,怕用,不敢用,这以高知识人群多见。事实上,恐惧抗生素与抗生素滥用同样可怕。而只有了解抗生素,才能用好抗生素。
【专家建议】
1.抗生素是处方药,购买和服用必须得到医生许可并开具处方,对症用才能奏效。
2.抗生素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各不相同,针对的病原体也存在差别,家长若凭经验给宝宝用药可能会用错药而耽误病情。
3.有些患者对抗生素期望值过高,使用某种抗生素1~2天,没明显好转就迫不及待换用其他种类抗生素,这是错误的。因为通常药物起效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至少应观察3天,如3天后仍不见好转,应咨询医生。此外,症状刚刚消失就停用抗生素也不可取,一般应使用至症状消失或化验结果正常后3天方可停药。
使用2注意
1.用前谨慎“小短少”。宝宝生病后,最好由医生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从最小剂量开始,周期宜短,一般以5天左右比较恰当,尽量用抗菌范围窄一些的抗生素,种类也要少,一种抗生素能治好的病就没必要用两种。
2.用后补充益生菌。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用过抗生素后应及时使用足量益生素,以此来补充损失的有益菌。一般来说,每日摄取100亿个益生菌,就可以满足人体所需。原则上,益生菌食品任何时间都可饮用,最好在使用抗生素2小时后食用,餐后饮用更好,因有食物中和胃酸,相对来说,可以帮助更多活菌到达肠道;亦可在停用抗生素后及时补充益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