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淮海战役国民党失败的军事原因

2013-04-29韩来莹

博览群书·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华野白崇禧淮海战役

韩来莹

一、国民党战略上的失误

1948年11月11日,国民党黄百韬部被我华野主力围困于碾庄地区,为解黄百韬部危机,国民党徐州“剿总”杜聿明,整合七个重兵集团,即:以邱清泉的第二兵团、李弥的第十三兵团在徐州空军配合轰炸下向东开进,以便增援黄百韬部;而把李延年的第9绥靖区改为第六兵团,将刘汝明的第四绥靖区改为第八兵团,黄维的第十二兵团竟阜阳向蒙城、宿县推进,孙元良的第十六兵团进至符离集地区,这七个兵团总人数达八十万人!国民党凭借其人数和武器装备上的绝对优势,打算和我人民解放军中野、华野主力在徐蚌地区以硬碰硬,拼实力,一次达到解救黄百韬部的目的,实际负责国民党徐州剿总指挥的杜聿明秘密制定了这样一个计划,趁华野济南之战后正在休整,由武汉白崇禧部牵制中野东进,集中徐州四个主力兵团向山东华野发动闪电进攻,以祥攻济宁而收复济南,但是蒋预定发起战役的十月十五日这天,蒋军东北锦州失守,慌乱之中蒋把杜调往东北救火,而徐州的主将刘峙偏偏又是个庸才,从十月十五日到十一月六日这二十天的时间里边竟然毫无理由地命令四个兵团原地待命,坐等粟裕清醒过来并施以重拳。

二、 国民党进步力量战场起义

国民党一心要打内战、搞独裁,违背历史发展潮流。这不仅不符合当时中国人民迫切要求和平的愿望,也使得本党内部一些进步力量十分反感,最终使国民党内部一些追求和平、民主的进步力量脱离国民党,走向人民。国民党军队内部不团结,中央军排挤、歧视、吞并地方杂牌部队的事件屡见不鲜。这些更促进了进步力量摈弃黑暗,毅然选择起义,走向光明的决心!

国民党第三绥靖区部队是原冯玉祥将军西北军的老底子,在抗日战场上,他们吃的苦比中央军多得多,抗战胜利后他们没有得到丝毫喘息,就被蒋介石调到徐州一线,和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其真正目的在于在徐蚌战场上让双方相互消耗,以便其从中渔利。在这种形势下,第三绥靖区两万三千余名国民党官兵在第三绥靖区副总司令张克侠、何基沣。十一月七日华野部队正在按原计划发起进攻的时候,这两个中将突然带领部队起义,两人在此前都曾大量贪污军饷,而且两人和当时的第三绥区司令冯治安关系一直不和(此事在国民党内部普遍存在),此时风闻冯治安要清查二人,慌乱之下两人带着59和77两个军,在中国共产党相关同志的协助下,于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八日在淮海战役的最前线——鲁南苏北的台儿庄、贾村一带举行战场起义,这次起义,严重打乱了国民党在这一地区的军事部署,为加速战役进程提供了很大方便。被我军有关领导人称为“淮海战役第一胜利”!

淮海战役中的这两次战场起义,严重打乱了国民党在需帮战场的军事部署,削弱了其军事势力,也严重影响了国民党其他部队的斗志,促进了其他部队的觉醒。

三、 国民党军队战场上士气极其低落

经过一年时间的外线作战和一年时间的内外结合作战,国民党损兵折将、广大地区为我人民解放军所解放,到一九四八年进行战略大决战之时,它已是强弩之末,没有多少兵力可以调动了,部队普遍厌战惧战,几乎完全失去了对国民党政府的信心,这可以从当时在国民党军第三绥靖公署部队中流传着的一首打油诗里看来:“一旦胜利、两袖清风、三餐不饱、四肢残废、五关不全、六亲不认、七七事变、八年抗战、九九归一、十分可怜!”虽然在淮海战役中也有不少负隅顽抗者,但那毕竟已经只是少数了,但士兵待遇极差,国民党部队总体官兵关系紧张,矛盾重重!这一情形,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的情况迥然相异,我们情况虽然很糟糕,粮食短缺、装备不好不足,但官兵平等,团结友爱。这样一来,有可以弥补装备不好不足的问题,而国民党部队的战斗力就大打折扣,虽然拥有最先进的美式装备,也于事无补,只能像枯枝败叶一样被收拾殆尽。

四、 国民党集团内部勾心斗角

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经常明争暗斗,使得国民党内部很不团结,在政治斗争的影响下,各派之间围绕军事的斗争也是一波连一波,这样的斗争和不团结,在淮海战役中依然进行着: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六日夜,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大举南下,国民党邱清泉兵团开始向徐州方向收缩,为掩护起从商丘撤退的军用物资,让国民党刘汝明部第五十五军由米文和指挥的第一八一师担任后卫,当其物资基本运送完毕之际,为保存自己实力不被歼灭,一贯善于牺牲别人保存自己的邱清泉下令炸毁第一八一师必经之路上的铁路桥,致使第一八一师无法迅速撤退,只能徒步撤离,结果于十一月七日被我华野一纵队围困于张公点地区,十一月八日在华野三纵队、九纵队一部的配合下,将该师全歼,俘虏米文和以下6000余人。

当然,国民党军队相互敷衍塞责,牺牲别人保存自己,不只是邱清泉一人,在派系斗争的影响下,他们既希望完全保存自己的军事实力,又希望最大限度削弱政敌实力,既不希望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强大,也不愿意自己党内的对手过于强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步调很难一致,最后也只能走向失败。

五、 国民党部队战术指挥上的失误

刘峙是个庸才蒋介石十分清楚,蒋在十月二十日的会议上征求白崇禧的意见,提议由白统一指挥徐州和武汉部队,以对付刘伯承和粟裕的联合攻势,在当日的会上白崇禧表示完全同意,并主动提出让桂系主力张轸第三兵团开赴徐州作战。不料到了十月三十日白崇禧突然变卦,不肯尽职,蒋介石临战前迟迟不能够确定主帅是其徐蚌会战惨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而白崇禧的临时拆台对淮海战役的影响是很致命的,甚至超过了刘峙在指挥上的无能。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黄维兵团于双堆集地区与我军展开鏖战,最终被我中野部队合围于东西长十五公里,南北宽四点五公里的狭小区域内,不愿意束手就擒的黄维,凭借其十二兵团是购买的精锐部队,装备精良,重武器充足的优势,利用其所谓“硬核桃战术”:将其手下的四个军、一个快速总纵队缩成一团,构筑环形工事,有坦克、火炮、轻重机枪、火焰喷射器等构筑层层火力网,进行顽抗,使我军无法迅速歼灭其部队,以为这样一来就可确保无虞,针对这一地区地形低洼,难以土工作业,地形开阔,那已接近的具体情况,九纵队司令员秦基伟在十一月二十七日指挥部队在小张庄灵活采取大规模近迫作业,很快突破前沿阵地,最终攻克小张庄。

最根本性的原因是国民党代表少数人的利益,逆历史潮流而动,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猜你喜欢

华野白崇禧淮海战役
「老妹子」白崇禧
解放战争时期华东战场的艰难转折
——从“七月分兵”到沙土集战役
华野燃气海外上市圈钱“疑云”
淮海战役中的攻心战
华野“大矿地会议”地名应为大荒地
白崇禧与抗日游击战
追歼白崇禧 三次大较量
白崇禧“小诸葛”之誉的由来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①(1949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