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
2013-04-29吴嵩松
摘 要:在电力系统技术不断的升级换代的同时,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加入自动化技术也是一种趋势,通过对电力系统不断的规模化、智能化的转变之后,自动化电力系统的生产方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这种自动化的机械装置在使用中操作更加简单。在本文中我们对于电力结构的分析不断的深入,加入了电磁兼容技术,通过建立计算机模型,构建数值定于矩阵,再通过节点的转换,分析出电力系统的实际功能和相关的工作状态,在本文中我们将着重讨论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电气系统;自动化设备;电磁兼容;谐波
一、引言
在我国电力的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电气化设备的发展速度也相应的提高,同时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问题就是最为关键的技术。这里所说的电磁兼容性就是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电磁效应,电磁会对周围的设施和人员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电气设备运行的过程中产生的电磁会出现干扰的作用,研究电磁兼容技术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解决实际设备运行中最大程度的降低电磁干扰,让机器设备自动化使用的兼容性能更加合理。在研究中发现,所有的电力系统会因为动力引擎发射出电磁波,在通过耦合作用下在传输信号,直接对周边产生很大的电磁影响。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当中,自动化设备通过传送信息的方式来得到相关的指令,信息在发送接受过程中存在信号发射就会在很多渠道中产生电磁干扰,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在电力系统的发电厂中,因超强的信号传输源产生电磁干扰,磁场内的计算机自动化设备在显示屏中就会出现画质的抖动,甚至会使得电子屏幕出现画面严重的扭曲变形。同时,在电力系统的交流工具的步话机也会受到电磁干扰,经常出现信号的串音,就收到到错误信号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不单是对信号有影响,对于设备的调节也会有相应的干扰。在电磁的干扰下,对于步话机的音量调节还会出现低频率的调节会有大幅度的变化,直接给操作人员带来麻烦。所以在保证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合理使用,就要充分的考虑到电磁干扰的产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结果得出相关的数据来为实现电磁的兼容技术做准备,下面我们就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做出相应的介绍。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电磁兼容
2.1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中电磁干扰
电力系统在日常的使用中,都是通过物理效应进行工作,电力系统的整体本身就是一元集成体和二元集成体的联合构件,同时,电力自动化设备又是二元体中最为关键的构造部位,它的电磁效应也是十分的复杂,一直是人们研究的议题。在电气设备的干扰中主要包括:一元设备的输出信号、二元设备的输入信号、一元与二元信号源之间的串接、自动化系统内部的单片机元件,以及在不同的信息传输渠道上的磁场交流产生的电磁干扰,这些都会对电气化设备在使用中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时候直接导致机器出现不可逆的破坏(见图一)。
2.2电力系统的内部干扰
在电力系统的内部构造中,电力自动化设备包含单片机系统和核心的电路微机单件,整套电力系统在数字化通道和模拟矩阵之间的转换,通过对电力系统不断的规模化、智能化的转变之后,建立电气模块计算机模型,构建数值定于矩阵,再通过节点的转换,分析出电力系统的实际功能和相关的工作状态,利用二极管和AC转换电路之间的干扰源评定装置来对电路中的敏感原件进行检测,得出电路在使用中电磁活动最为敏感的区域,很直观的检测出受到电磁干扰区域的数值改变,为后期电磁兼容技术的使用做出数据上的保证。
电磁干扰在表现形态上存在差模和共模这两种(见图二),两者之间对于空间的电磁波感知能力不同,根据磁力所产生的静电场也有不同。在感应元件的组成下,静电是CDCM磁场的主要障碍,在电力系统中产生过低的电压,直接让系统在低压低电流的状态下运行,电源总线将承载更大荷载的磁场效应。
电力自动化系统电磁兼容系统中装置可以有效的控制电气设备在启动的初期所产生的相关的负效应和電磁场,比如明显的电压减低以及过大的冲击电流,根据载荷的大小智能的调节电流的大小,减小电机轴的不利扭矩,减轻机械设备的磨损,这一点在前文中进行了相关的阐述,这样的有点不光是可以延长电力系统自动化机械设备的使用周期,而且也可以有效的保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与电气设备相接触的操作人员免受电磁干扰,实现安全生产,也可以节约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电力系统自动化电磁兼容方式也具有硬启动方式无法比拟的系统优势,由于其兼容模式简单,操作方便,构造也很简单,因此故障率极低,这也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电磁兼容技术得到广泛使用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
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电磁兼容来讲其主回路是通过普通的晶闸管作为开关,但是电磁兼容技术方面,大功率的晶闸管是作为主回路开关元件的首选,导通角的智能化系统控制是通过单片机的应用实现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电磁兼容具体工作机理是:在最开始的启动阶段,晶闸管的导通角逐渐升高,电机两端的电压也会随之产生变化,由此会对晶闸管的输出电压产生调节功能,当电机转速升高到启动扭矩时,启动过程便结束。电力系统自动化电磁兼容技术还具有一个关键的功能——限流,当晶闸管处于完全导通状态时,电机便会处于额定功率下工作,再加上旁路接通起的同时启动,可以有效地延长晶闸管的使用周期,此时电机进入到稳定运行状态。当机械设备需要停车时,第一步是旁路接通起器的断开,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减小旁路接通器内晶闸管的导通角,这样的话电机转速归零,机械停车,处于关闭状态。
2.3电磁脉冲效应
电力系统在智能化运行中,必须考虑到脉冲的问题,电磁产生的脉冲是以八进制的数码编程的数字电路组,数字整体电路所产出的脉冲,在开关电源的频率上有着很敏感的控制,在高达几万赫的电源频率中所产生的脉冲效应是相当巨大的。在对电力系统的电磁兼容技术中还要考虑到谐波的抑制和滤波的相应工作。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中电磁兼容系统中的谐波
在上述的讨论中,我们引出了谐波的概念,在电磁兼容中也广泛的使用。接下来我们探讨谐波在生产中的具体来源。一是输出电路产生的谐波;二是电力在运送过程中的的产生的谐波。
⑴大功率电源
在电力运输中,大功率的电源产生强大的电压,在变压器中会产生谐波。在电源中心有大量的磁铁,在磁场的作用下,发生了磁场效应,通过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加上电源中的磁场呈现非线性变化,使得产生大小不一的谐波。此外,在设计之初还考虑了经济因素,不会在电源磁铁周围包裹过多的导线,导致磁感线产生的电流大小变化。我们也通过实验得出,电流越大,谐波越大,对整个系统的危害也越大。
⑵电气系统供出的低压电网
在输出过程中会产生谐波,在电力接收中也依然会有较大的谐波产生。通常在我们日常家用电器中,有非线性元件的设备占到了大多数,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谐波电流。甚至有的电器带小容量变压器。由上面的结论可知,变压器会是产生谐波的一大因素之一,这些设备产生的谐波会继而影响整个发电网,加重电力网中的因为产生谐波而造成的污染。改善这些都要成为有关电力管理部门重视的项目。
在输出过程中会产生谐波,在电力自动化设备接收中也依然会有较大的谐波产生。通常在我们日常家用电器中,有非线性元件的设备占到了大多数,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谐波电流。甚至有的电器带小容量变压器。电磁兼容技术的研究中可以得出,变压器会是产生谐波的一大因素之一,这些设备产生的谐波会继而影响整个发电网,加重电力网中的因为产生谐波而造成的污染。改善这些都要成为有关电力管理部门重视的项目。这里我们就谐波的危害进行讨论。
a.严重影响了整个供电系统的稳定
供配电系统中大多是采用继电器和感应继电器对整个系统加以保护,一旦线路中出现故障,该装置就要发挥因有的作用。但是通常情况下,这两类设备在对谐波的识别上有很大的盲区,尤其是在谐波含量在20%以下时,感应继电器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工作的状态,对于整个电路起不到任何的保护作用,严重的影响了线路供配电和传输电力的安全。对此,谐波对整个供电系统运行都有很大的影响。
b.严重影响了配电和用电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我国民用建筑供配电和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是50Hz,如果超过50Hz很有可能会使用电设备发生线路过载而断电的现象,严重的时候电流会将整个设备击穿。谐波的产生也会导致这个频率在50Hz以下,使得很多的用电设备长期处于欠载的情况下工作,时间长了会出现电气发热、机械振动、噪音等现象,严重的时候会导致线路的短路或者烧毁。这些都是因为谐波的对电压的影响,使得整个电力系统不能在稳定的电压情况下运行。
c.对周边通信系统的干扰
在整个电力线路上产生了不同频率的波长,这些波长会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磁场的耦合对周边的通信系统产生干扰。在低词和高次谐波的共同作用下,通信的信号极易发生串线的现象。具体表现在通话不清晰,或者是不能进行正常的通话,甚至在线路中会产生较大的杂音。如果信号源离谐波发生处较近,还可能对通信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危害。另外高压直流域换流站换相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噪声会干扰电力载波通信的正常工作,并利用载波工作的闭锁和继电保护装置动作失损,影响电网运行的安全。在了解了谐波对发电厂电气系统的影响,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1)加装滤波装置
为了减少谐波对发电厂电气系统的影响,我们就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个现象的发生,最好是杜绝这类情况。本着从源头抓起的思想,我们在产生谐波的地方安置波段过滤装置,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减少在源头处产生的谐波,减轻了谐波对系统的破坏,加大了电网的输送效率,改善了以往供配电设备经常维修的情况,不仅保护了线路的通常,还将线路中的设备的寿命大大提高了。过滤谐波的装置按主回路中是否含有源器件,还可分为有源滤波器和无源滤波器两类。这个设备的增加有效的加大了对线路的保护,现在很多的发电企业一直使用这套方法改良相关技术。
(2)改變分流装置的频率
在供电系统中,还有一项重要的谐波来源就是分流装置,它所产生的谐波量也是无法忽略的,有实验数据表明,分流装置在其交流电压与直流电压共同作用下产生的高、低谐波。通常意义上所规定的脉冲数在8-12的范围内,会产生较为低的频率,一旦频率下降,谐波的影响就会相应的降低。当我们适当的改变了分流装置的频率时,就可以简单的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这样的操作在使用上十分的简单,在原理上也很容易理解,因此这项方法也有一定的使用范围。
四、电磁兼容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中的使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是在单片机的基础上,加上了核心的电路微机单件以及相关的电路中的转换元件,在保证电源能够形成回路、电力整体通畅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具体的电力网络,在考虑到电磁效应对电路以及人员产生的影响的同时,就是要对整个电路的兼容性有一定的研究。对于所有构成电气化线路的系统进行系统分析。在最近的几年里,对于电磁兼容技术使用最为广泛的包括以下几种技术:
(1)改变频率的调控设计方案
在电气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中,对于机械的频率改变不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要解决的是自动化设备兼容方面的问题。同时,设计到了频率的兼容就变得十分的复杂。单片机系统要在原有的设计使用频率中保证固定的使用频率不改变,这种频率特性在机械的使用中不会随时间的改变出现变化,就好比是机械自身的一个商标,来保证机械原件的单一独有性。
在改变频率的调控设计局方案中,对于频率的改变可以划分为对频率的节奏的校准(振幅、周期以及频率的单位时间的改变量)、正常工作状态下的频率于疲劳状态下频率的对比和通过技术手段将电气中产生的谐波进行过滤后得到的固有频率值。这些频率的获取都是可以通过频率信号的变化来得到,这里必须强调的是,高频信号源的获得较为容易,但是低频信号的振动幅度较为小,往往是取高频信号的整数倍分之一来定义,尤其低频信号的获得在一些转换电路中难以完成,这个方法也是使用较为广泛;
(2)连接零线
连接零线的方式是电磁兼容和消除一部分电磁干扰最有效的办法,在连接中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电源内的电阻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线路的电阻值存在一定的可控范围内。另外一个方面是连接的零线可以通过接地的方式进行处理,在地线的选择上也充分的选取最大电阻值,保证线路的安全性。
对于所提到的电阻值完全决定于线路的功率,技术人员对于电源产生的瞬间功率有了直观的认识,在结合了功率方面的数据,可以在后期对电磁兼容技术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在对选择零线和接地线的选择上也有很多的规定,必须遵守的原则是频率不受到很大的干扰,相互之间可以独立开来,另外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所产生的功率之间也不会有任何的影响。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功率的峰值和最低值有一定的监控
作用。
(3)电源组的配置
发电机的作用在电气系统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优秀的电源组的选用对于降低电磁所产生的危害有很大的作用,在研究电磁兼容技术的同时必须要对电源的性能做出相应的研究。通常在使用中认为,电源在使用中必须保持正常的充放电时间,就需要保证好电源内的溶液含量,也要保证电源中适当的容性电流吸收能力和一定的功率裕度,另一方面还包括系统电源性质的选择,如使用电池还是使用整流电源,所有电源的种类,电源之间是否需要交换,集中供电还是分布式供电等;
(4)预埋线工作
要考虑信号传输通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就要对预埋线进行控制。预埋线的数量和种类都需要在规定的设计值之内。预埋线的工作是电磁兼容系统中与电源辐射同等重要的项目,也是实现电力系统电磁兼容技术整体化设计最为基本的要素、预埋线工作包括对于电缆的敷设、电线的走向选择、电线的长度控制等等;
(5)降频控制技术
对输出的高频信号,在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尽量降低频率,对某些输出信号采取平滑措施(例如LED驱动电路中加入适当的电阻和电容)。对功率较大的输出信号(包括低频阶跃信号,如PWM输出等)尤其要考虑降频处理;
(6)多层板去耦技术
随着微机系统的频率越来越高以及电路的几何尺寸不断缩小,多层板电路已成为印制电路板的主要模式。多层板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可以大大地降低系统各连线之间的分布参数
影响;
(7)表面贴片技术
表面贴片是一种使集成电路与印制电路板形成一体的电路制作技术。集成电路出厂时不加封装,而是直接出厂裸芯片。电路制作时利用焊接技术把裸芯片粘贴到印制电路板表面,这种电路不仅体积小,而且电磁兼容的性能大为提高;
(8)软件技术方法
当外界干扰窜入并破坏了程序的正常运行时,就会产生程序“跑飞”,程序走向错误,中断不响应和芯片内信息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误动作等。通常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法实现软件抗干扰。
1.增加相关的复杂命令,对于命令流的编輯更加全面,使得单片机系统的指令执行力更加完善,对于操作性能的提升更加有效,在正常的电气使用中,能够完全的使得机械设备在安全指令下进行工作,同时保证良好的工作状态;
2.收留井法,即在空指令后再增加处理“跑飞”的程序;
3.对于系统的主要控制程序进行实时监控;
4.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如出现突发时间,主程序的监控可以立刻关停线路运行,以保护线路的安全稳定;
5.采取容错技术,用时间冗余或信息冗余方法进行抗干扰和提高可靠性。
由于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运行的电磁环境十分恶劣,因此,必须对其安装运行环境采取相应的抗干扰措施。目前,工程上采取的方法如下:
a.良好导磁材料机箱的选用及合理设计(机箱的尺寸大小,接插件的合理布置,接线端子的引出方式等);
b.设备安装环境应采取的措施(主控室应采取屏蔽、接地等措施);
c.对于相关操作人员定期的培训,了解相关的电磁知识,在一段时间内对技术人员做出宣贯学习;
d.以及其他措施
五、电磁兼容技术的开发使用
(1)在设计电磁兼容技术设备的同时,必须严格的按照电气系统的相关规范进行,对于电磁的兼容的标准化也要满足相关的规定。而且,还要结合当地的电力条件进行合理的分配调控,对于出现特殊情况的地区或者电力系统类别,必须有特定的使用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以往的电磁兼容技术(比如说,在自动化设备的周边存在大功率的发电设备和灵敏度较高的信号接受或发射装置,或者是会出现干扰程度较大的电力装置时,因考虑到两者之间会产生大量的电磁碰撞,不利于技术人员对该区域的电磁效应进行控制,甚至难以完成电磁的安全使用,就会考虑将两者有计划性的分开使用)就必须在特定的范围内设定不同的设计方案,来满足具体的电磁兼容的相关要求。
(2)电路在整个回路中的端口设计也是十分的重要,要保证电流的正常运行,同时保证合理的端口会给整条自动化设备线路带来一定的平衡,如果在设计和使用中条件允许的状态下,可以考虑安装电路变压器的隔离装置,使得变压器与电力电路有效的分开,不会因为变压器产出的的电磁和脉冲对电路产生任何的影响。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光耦合器件,它在消除设备原件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也是消除电磁干扰较为实用有效的方式之一。
(3)在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中,形成的高频率的脉冲会对整个线路造成很大的影响,信号会随着电磁的增加而增加,安装的兼容装置尽量让脉冲值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使用的模拟电力通道也保持在宽度较窄的范围内。
(4)在选择好固定的连接端口后,也还要对于整体线路有一定的要求,保证线路的完整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另外就是对于大规模的合成电路,要充分的保证电路的集成性能,在最小的空间范围内,形成最大限度的环形集成面积,尽可能的提高抗电磁的能力,有效的降低来自电源的电磁辐射;
(5)明确整套兼容系统中较为关键的线路组成部分,之中有:磁性较强的电路干扰源、灵敏度较大的组合接收电路,在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之后,适当的在电路中增加一些保护措施,例如对整体电路进行一定的隔离保护,通常使用的办法就是对线路进行隔离,电磁源头不想触及,此外就是文中所提到的滤波;
(6)在对线路设计的时候,系统的相关工作流程和一些接地线的方法必须在设计当中体现出来,根据兼容系统的原理,绘画出系统的接地线图纸,考虑到不同区域的不同,所绘制出的图纸都是不相同的,但是对于地线图纸的符号标示必须保持一致,以方便技术人员对于绘制图的识别;
(7)确定需要采取那些干扰抑制措施,例如屏蔽、滤波等,需要屏蔽的效能和滤波性能(包括频率范围、衰减量等)。
(8)电缆线分组,将信号线按高频、低频、数字、模拟、电源等特性分组,不同组的信号不要安排在一根电缆内,否则不但容易造成相互干扰,而且不利采取滤波措施。
5.1电磁兼容结构设计
(1)首先确定制造屏蔽机箱的材料,看是否有低频磁场的屏蔽要求,如果没有,可以选择铜、铝、钢等常用的材料做屏蔽材料。如果有,需要采用合金等高导磁率的材料。
(2)确定机箱上需要低阻抗搭接的部位,对于永久性搭接,最理想的方法是焊接。对于非永久性搭接的方法是,一般采用电磁密封衬垫,选用什么种类的电磁密封衬垫,综合考虑屏蔽效能、密封衬垫的安装方式、电化学相容性、价格的因素。
(3)进出屏蔽机箱的电缆是否采取了措施,例如屏蔽或滤波(屏蔽一般对频率较低的干扰作用较好,高频时效果取决于屏蔽电缆的结构和屏蔽层的端接方式),电缆的屏蔽层与电缆两端的机箱是否满足“哑铃模型”的要求。
(4)对于传输频率较低的信号的电缆,或一端没有屏蔽屏蔽体的电缆,在电缆端口处采用滤波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5)如果使用了滤波连接器或滤波阵列板,在它们与机箱之间要安装电磁密封衬垫。
(6)电源线滤波器的外壳要直接搭接在金属机箱上,电源进线要尽量短。
(7)机箱上的缝隙或孔洞应尽量远离强辐射源(例如导线、电缆、线路板等)或敏感电路。
(8)显示窗口的处理:如果使用屏蔽玻璃,在屏蔽玻璃与机箱之间必须使用电磁密封衬垫。
(9)对静电放电路径附近的敏感电路进行电磁屏蔽,屏蔽层接到电路地上。
(10)如果所采用的是非屏蔽机箱,要在电缆入口处设置一块较大的金属板,为电缆接口处的滤波、电缆屏蔽层端提供条件。
5.2电磁兼容中电路与线路板设计
(1)电磁兼容中线路板层数的确定,要结合电磁兼容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在技术条件允许的范围中,还要保证经济效益。另外,结合该系统的具体情况,可以将线路板的层数增在在三层以上,当然,层数越高,造价也会相应的提高,同时,电力线路的安全性能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2)对于多层线路板,要使高速信号、高敏感信号与地线层相邻布置。
(3)按照电路的工作频率、电平大小、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划分,将不同性质的电路分别布置在线路板的不同区域,使干扰电路与敏感电路远离。
(4)不同区域的电路使用不同的地线和电源,不同的地线和电源在一点上连接起来。
(5)时钟信号的回路面积必须尽量小。
(6)高速时钟线要尽量短,并且不要换层布线,拐角不要90度,以避免阻抗发生突变,造成信号反射。
(7)兼容系统中所有的线路走向,在兼容线路中,如果设置的长度(英寸)于信号上升/下降时间(ns)大致相同,就应该考虑使用端接电阻(典型值为28欧),这样的电力线路在设计中最为可靠,经济成本也是最低;
(8)电力设备在发电机的作用下高速运转的同时,尽可能的使电路与I/C端口远,以此来避免两者发出的电磁可能出现的耦合现象,一旦出现这样的现象,会对辐射的电力线路有很大的影响,还会对线路有辐射干扰,严重的影响线路信号的传输;
(9)在I/C区域将逻辑地与机壳以非常低的阻抗连接起来,保证电阻在电力元件中起到保护电路不受大电压的影响;
(10)安装在线路板上的I/C接口滤波器,要尽量靠近电缆进出口,使滤波器与电缆连接器之间的连线最短。
(11)将所有I/C终端接口放置在电缆中,同时进行共模滤波的处理,将所有I/C电缆集中在线路板的设定I/C区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必将向着高速度、高灵敏度、小型化、多功能、大系统的方向发展,这就使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电磁兼容问题有了一定的新内容。
(1)集成电路元件的封装材料含有微量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钍和铀,它们的原子裂变将产生A射线,使存储器误动作。因此,要从元器件的制造技术和系统的制造两个方面考虑电磁兼容的设计问题;
(2)数字逻辑电路与软件技术的微妙结合,正成为抑制干扰的有力武器。软件的应用将占越来越大的比重。例如,利用错误纠正码的软件手段检查并纠正错误,是去掉进入系统后的干扰的危害或切断干扰的有力手段
六、结束语
随着我国在电力方面的研究力度加大,相关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也得到了相当广泛应用,电磁兼容技术在使用中有其独有的优势,同时不能回避的是电磁技术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这就需要电气技术人员对该项目不断的研究,深入了解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原理。现阶段最为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将已有的较为成熟,工作状态较为稳定的电磁兼容技术不断的推广出去,不断的完善兼容技术的使用水平,提高该技术自身的检测能力,制定行业内统一的生产标准,为发展电磁兼容技术培养一大批相关的技术人才,确定好新的电磁研究领域,找寻新的热点问题思路进行研究,不断的将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中的电磁兼容系统的研究上升一个高度。将电力系统自动化电磁兼容技术方案引入到电气系统建设中是一种十分有前景的尝试,可以预见的基于电磁兼容技术的电气产业将在生产质量上有质的飞跃。但作为一个长期复杂的建设工程,在这个建设过程中定会有一些困难的出现。希望通过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让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设计的整体系统能早日实现,并且进一步推进我国电气企业的发展。
本文结合电力系统电磁兼容性在使用中的相关的特点,对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作出定性的阐述和分析,并对电磁兼容性问题的未来的发展作出部分的预测。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日期的临近,做好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工作不但可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工作可靠性,也是电力系统生产制造企业参与国际工程招标和国际贸易市场的现实需要,希望能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李华.微机型继电器保护装置软硬件技术探讨[J].电力建设,2001,22(15):144-147.
[2]王庆斌,刘萍,尤利文,等.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技术[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28(22):185~190.
[3]员保记.自适应分相电流差动保护的研究[M].天津大学,1999.21(24):133-135.
[4]杨吟梅.变电站内电磁兼容问题(三)——电磁敏感性试验[J].电网技术,1997,11(24):567-568.
[5]邬雄,张文亮.电力系统电磁环境问题[J].高电压技术,1997,11(24):234-236.
[6]何彬,邬雄,张文亮.电磁兼容与电力系统自动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4,11(13):220-228.
作者简介:吴嵩松(1978-),男,江苏武进人,职称:工程师,单位: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电力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