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城市边缘社区博物馆及文化功能开发浅议
2013-04-29张展
张展
广州市荔湾区芳村越和花鸟鱼艺大世界(以下简称芳村花鸟鱼市场)成立于2001年,到现在仅是十年刚过,便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水族市场、观赏鱼销售中心,广东省最大的木雕、根雕市场,还被广州市旅游局授予为“广州一日游”景点。为什么芳村花鸟鱼市场短时间内可以如此迅速地成长发展起来,为什么政府决定将这样一个专业市场建在芳村,广州市民与芳村当地居民对这个市场的认同度是否相同?除了拉动当地经济和促进就业,如果把芳村花鸟鱼市场看作广州城市边缘地区的一个社区博物馆,那么它在文化上有没有发挥一些作用呢?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略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一、芳村悠久的种花养鱼历史
“白云荔湾山水绿,芳村花地草木香”。花乡芳村,种花传统已有悠久的历史,可谓是远近闻名。由于地处珠江入海口,气候温润、降水充沛,加之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使得芳村成为种花植草的宝地。古时中原移民带来的先进技术与花卉品种、中外海上贸易经由商人传入的异域花草,都在芳村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除此之外,拜佛鲜花的需要以及来穗任职官员的带入也是芳村种花渊源历史的缘由。可以说,芳村是岭南种花、盆景的发源地之一。
观赏鱼素有“水中之花”的美誉,芳村的观赏鱼养殖虽不及种花历史那么悠久,却也是古已有之的传统。从清代到建国前,当地不少花农已较普遍养殖金鱼,并以此为业,久而久之,芳村变成了著名的观赏鱼产区。改革开放后,观赏鱼所在的水族产业蓬勃发展,巨大的经济效益使得当地农民纷纷“转业”,利用承包鱼塘养殖观赏鱼,使全省掀起观赏鱼养殖热潮。
由上可知,无论是种花还是养鱼,都已经是芳村自古以来的传统,无论是当地适宜的自然条件还是较为成熟的种养技术,都为芳村花鸟鱼市场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二、社区博物馆文化功能概念
博物馆最开始的四个功能分别是收藏、展示、教育和研究。随着博物馆自身不断发展,多种新形式的博物馆理念正在被付诸实践,其中较有代表性质的便是社区博物馆。首先是社区的概念,目前学术界没有统一的说法,我国将社区定义为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关于社区博物馆的定义已有众多版本,上海大学历史系吕建昌教授的解释较为全面,即社区博物馆是以收藏、保存和展示当地社区居民在感情上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反映该地区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变迁的历史见证物为手段,提升社区居民素质,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进社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为目标的机构。
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曾提出,社区博物馆和传统博物馆的重要区别是在文化的原生地保护文化遗产,并且由当地居民自主管理和保护文化遗产,使文化遗产的原生环境与文化遗产得到一体保护。此外,社区博物馆对民众参与的强调使其可以通过强化共同社区文化从而更好地增加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推动当地文化乃至经济建设。正如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普纳姆说:“那些有组织的互惠和使公民有归属感的社会网络,绝不是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附属品,而是社会经济现代化的前提。”
三、建构芳村花鸟鱼市场为社区博物馆的文化性存在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做出大胆假设,是否可以将芳村花鸟鱼市场建构为一种城市边缘的社区博物馆的文化性存在,即不单纯地将芳村花鸟鱼市场看作是政府行政手段导向下的专业市场,而更多地发掘其在文化上的功能。根据社区(生态)博物馆的一些构成要素,笔者想从四个方面分析芳村花鸟鱼市场的社区博物馆性质。
(一)地域
芳村行政区划虽几经变革,但始终不变其作为广州郊区的地位。芳村位于广州市西南端,原是广州市八大城区之一,2005年并入荔湾区,在传统观念上都是广州与佛山的交界,或更像是广州的“后花园”:广州市民的鲜花、观赏鱼都在芳村有大量的种养,这里良好的区位优势使得市民赏花买花既不会像远距离跨市那样麻烦,又可适时地感受郊区花乡美景,这也是芳村自古花市、花会的基础。此外,想要进入广州做生意的商客都可在此开始自己的事业,芳村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外地与广州。
(二)遗产
上文已经分析了芳村具有悠久的种花养鱼历史,这些历史沉淀到今天已经变成芳村无形的财富:适宜种花的土壤、成熟的栽种培育技术以及种花养鱼传统。这种有形与无形的遗产是人们积极投入到芳村花鸟鱼市场经营的先决条件。
(三)集体记忆
芳村花卉之乡的美誉可谓自古就有、远近闻名。民间习俗上,农历正月初七是人日,这天到花地观花赏花,名为“人日游花地”;农历二月十五日是百花生日,名叫花朝。这一天,名人的园林,如听松园、杏林庄等都有文士雅集题咏,大的花卉园林更有祭花神之举。历史上粤东四市之一的羊城花市,其代表便是位于芳村的“花圩”,而它自明清以来一直是羊城花卉的主要集散地,可见这个“花城中的花城”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直至今天,都可以从芳村的一街一巷窥探出当年种花养殖的繁盛境况。芳村的诸多地名都反映了水色花乡的地域特征,除了直接带“花”字的花地湾、花地大道外,用花卉植物做名称的就更为普遍。民国时期史料表明,位于芳村的“大通烟雨”曾经是广州八景之一。
(四)居民
由于长久的历史传统,芳村居民多为种花能手,并且他们对于种花有很强的喜爱感与认同感;对于广州市城区的市民来说,芳村鲜花闻名已久,他们对其也充满认可与好感。由此,可以看出芳村具备着建立社区博物馆的四大先决条件,那么当芳村花鸟鱼市场建成的时候,这个良好的载体便可以当作是展现广州花城与花卉文化的社区博物馆了。在此,我们就可以不仅仅是将其看作为经济型市场,而同样可以视其为一种文化产物,一个文化场所,一个见证并传承岭南花艺鱼艺的地方。当我们用博物馆的眼光来看芳村花鸟鱼市场时,市场中所出售的鱼类、水族、园艺植物等等都不再是简单的商品,而是广府文化的重要代表。
四、芳村花鸟鱼市场 与大南路金鱼街、花街的微妙关系
近年来,由于广州芳村观赏鱼批发市场兴起,“金鱼街”才有所衰落,在此卖金鱼的商户大幅减少;又由于纳入了2010年北京路广府文化旅游区改造,金鱼街被整饬翻修不少,很多鱼档商户都选择了搬走。“现在可以照旧营业,不过很快就要搬走了。现在还不知道升级整饬后能否继续搬回来做生意,若不能搬回来,我就准备搬去芳村继续做金鱼生意。”书坊街一家金鱼档的商户李生说。不难看出,一定程度连商户对芳村花鸟鱼市场的认可度都要高于金鱼街,并且现在的广州市民多数已经习惯于到芳村购买花鸟鱼等观赏动植物。
这其中就包含了一个问题:居民与商户的观念是如何在时间的影响下发生从金鱼街花街到芳村花鸟鱼市场这一转变的。作者认为,首先是芳村良好的自身基础决定,悠久的种花养鱼历史对于货源供应与场地供给都是绰绰有余的,并且深入人心的花乡文化也是有利条件之一;其次是距离因素。金鱼街到芳村花鸟鱼市场的路程距离在7公里左右,半小时以内的车程,正是这种距离上不太巨大的变化使得居民心理变化不大,可以接受购买地区上的改变;最后是行政上的因素,2001年正式成立芳村越和花鸟鱼市场,且2010年被纳入北京路广府文化旅游区改造,使得大南路金鱼街的生意骤降。如上三个因素,导致花乡芳村在极短时间内就将生意从金鱼街花街“抢”了过来,同时居民并没有太大的反应,这正是芳村花鸟鱼市场较金鱼街花街在距离、行政、文化、功能上未有过大变化的结果。
五、芳村花鸟鱼市场作为社区博物馆的文化功能简析
可以看出,芳村花鸟鱼市场这座社区博物馆凝聚着芳村浓厚的文化传统与生活气息,反映了广州人民爱花的民间风俗与文化价值观,它繁盛的经营状况亦可以说是“一个地域文化的空间再现”,除了市场建筑本身,花鸟鱼市场的各种经营活动都可以说是一种符号性的存在:大家都知道广州是花城,而市民一说到买花,就会想到芳村,某种意义上芳村早已成为花卉代名词,故而体现了“一种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并以独特的空间结构为我们建构了一个颇富象征性的城市符号空间”。作者认为,芳村花鸟鱼市场若被建构为一座社区博物馆,那么除去它可以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经济功能之外,在文化上起到的作用与发挥的影响还有如下几点:
(一)增强社区民众参与及文化认同
当卖花商户鱼贩都希望聚集到这里经营时,芳村花鸟鱼市场就成为了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建设与管理的事物,这种日常的参与就在无形中保留并延续着传统文化。北京科技大学黄家亮副教授认为,对于一个群体来说,凝聚文化精神,提炼能够表达意识共同性的标志对于群体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形成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将群体的情感寄托聚集到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之上。
(二)社区教育
对于社会公众来说,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受教育之地,来到芳村花鸟鱼市场,我们可以通过市场区域规划、藏品陈列与展示(观赏鱼与花卉完全能够被视为某种意义上的藏品),甚至通过买卖活动满足自己观赏和学习的需求,了解当地浓郁的风俗文化与民风传统。这被看作是一种“非正规教育”、“适合公众自主性学习方式”。
(三)服务社区与保留传统文化
随着近几年的不断发展,芳村花鸟鱼市场所在单位参与举办了一系列公共活动,如博览会、比赛、政治辅助宣传、社区建设等等,这是保留几百年花市、鱼市传统的有效途径。
(四)城市名片与市区居民观念
上文已提及,花乡芳村作为广州花城的一张有力名片,已在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影响力。针对市民观念,上文主要通过与大南路金鱼街花街的比较,分析得出随着时间与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市民对城市距离心理上的变化也在不断扩展,原先的郊区已不再遥远,原先的郊区也变成了市区。
(五)代表一种边缘城市文化
芳村位于广州市郊,它所体现的是一种不同于真正广州市区的边缘城市文化。田园风光、水色花乡是其突出的特点,也是其吸引市区居民来此游览的卖点。芳村花鸟鱼市场要抓住这一特点,建立一种独特的市郊文化,才能吸引核心参观(消费)者来此边缘地带。
六、存疑
芳村作为广州与佛山的交界地带,是两座城市文化之间的“缓冲区”,那么,到芳村从事经商的是佛山市人多还是广州市人多,人们来到此地,对这里的文化认同与对自身身份认同到底有多强,这种认同感是否影响了当地文化的发展,这些问题仍然需要大量的走访与田野调查才能得出更加全面的解释。
进行田野调查之时,作者留意到整个市场片区布局的面积问题,主要体现在以观赏鱼为代表的水族区远远多于园艺花草区及其他片区,然而芳村种花历史要早于养鱼历史,现在强势反而不如弱势,个中原因还有待继续探索(小组其他成员的成果可以解释这一问题)。
芳村花鸟鱼市场主要推出的是观赏鱼与园艺作物,那么其他商品诸如木雕、宠物、家具的发展境况如何,他们是否也可看作是芳村原有文化和地域特色,从而涵盖在社区博物馆的概念之中?对于此问题亦有待考究。
七、结语
社区博物馆集中体现了一个地区独有的文化特色,并且以一种活的方式,即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从而让文化传承延续下去。“不同的地域也具有不同的文化,文化只有能够保持住它独有的特性,才能有望让文化永远地延续下去”,芳村花鸟鱼市场就是这种理念很好的代表之一。无论是在增强社区民众参与及文化认同、保留传统地域特色及服务社区教育社区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可以说,芳村花鸟鱼市场正是广州作为花城的很好名片,它的可持续发展性一定是长久推广广府文化甚至是岭南文化的很好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方英,柳超球.芳村花卉民俗调查[J].民俗研究.1998(01)
[2]徐梦婷,赵会宏.广州观赏鱼市场调查报告[J].科学养鱼.2012(04)
[3]单霁翔.探讨社区博物馆的核心理念(下)[J].北京规划建设.2011(02)
[4]陈怡.当代博物馆的功能[J].中国美术馆.2005(09)
[5]黄小娅.试论广州市原芳村区地名的地域文化特色[J].中国地志.2009(03)
[6]周根红.博物馆与城市文化的空间生产[J].东南文化.2010(06)
[7]黄家亮.社区文化建设与社会生活共同体构建[J].中国文化报.2010(07)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历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