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建造企业安全文化的思考与探索
2013-04-29杨峰
杨峰
摘要:本文通过对海工建造企业安全的现状恶化特点进行阐述,指出企业构建安全文化是一项战略性任务。通过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一切为了员工、一切相信员工、一切依靠员工”的原则,建设极具竞争力的安全文化体系,进而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海工建造企业 安全生产 人人安全文化
近几年来,南通中远船务按照集团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产品转型、进军海工市场,并成功交付了多个世界先进的海工产品。回顾企业转型发展的过程,特别是从船舶修理到海工建造的巨大跨跃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积极有效的安全管理是助推企业成功转型的关键要素。但随着产品转型的深化,特别是市场竞争环境的恶化,我们又逐步感受到,建设世界一流的海工制造企业,我们在安全文化上做了很多工作。
1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
对于海工建造企业来说,生产过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特点表现为:一方面生产周期长、工艺要求高、工种繁多、工序复杂;另一方面是人员流动较大、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机械化水平不高等。可以说,海工建造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
1.1 安全文化是企业科学发展之本 南通中远船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安全生产理念,是应对和解决当前制约安全生产矛盾关系的有效途径。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保证,而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工作顺利进行,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制度的形式明确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是企业法人,同时在各自工作的范围内,对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一线员工的责任进行了划分。借鉴杜邦安全管理的成熟经验,南通中远船务从“以人为本、团队管理”的角度出发,以深化“一目了然”工程为载体,拓展“人的行为规范化”内涵,引用组织行为学、社会学、人机工程学中对“个体和组织”理论依据,结合国内外各种事故的成因分析,提出了“个体成为安全的个体、组织成为安全的组织”的安全管理理念,并将其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奋斗目标和效果检验的标准。
1.2 体制与文化的融合是安全管理的核心 所谓安全管理是指企业为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进而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调配。为了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企业借助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等管理职能,实现对生产过程中不安全的状态控制,预防各种伤害事故的发生,进而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1.3 安全文化的本质是人的安全 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因为活动(工作、生活)的产生始终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操作物(机器、物质)和控制环境的,同时又接受其反作用。研究个体的安全须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人自身安全。包括生理、心理、意识、技能、行为等;二是物的本质安全和环境的安全状态。人的活动无论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有多高,无论其使用的能源有多么新颖和充裕,也不管使用什么信息传递系统,不管时间怎么变化,人总是会与复杂的外界相互作用,其安全亦离不开物和环境安全;三是个体价值只有在组织中才能实现,个体安全离不开组织。成果由个体产生,由组织体现价值。无论是个体还是组织,重要的是两者均要充分发挥内因,自我完善。于个体,要增加技能与修养,于组织,要完善体制与文化。
2 培育“全员参与”的安全行为文化
为了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员工恪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要通过建设行为文化,确保企业生产顺利进行,进而构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同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不断规范各工种操作标准,建立安全教育机制,培养良好的作业行为和习惯。企业借助安全生产法、各种规章制度对员工的作业行为进行约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作业标准化等。
2.1 巩固和拓展“个体安全与组织安全”实践成果 从安全管理螺旋上升理念和PDCA闭环管理原则中,提炼形成了“人人安全、天天平安”这一企业安全文化核心理念。理念的提出也充分体现了企业“员工生命高于一切”的人文观、价值观及科学发展观。为将“人人安全”文化引向深入,形成常态。公司通过构建人人安全的管理机制,即通过对宣讲、宣贯、管理等进行常态化管理,不断纠正陋习,规范操作动作,规避各种风险,强化安全意识,培养员工安全习惯,提高安全技能,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增强员工的责任感、荣誉感,将安全行为落实到每个人、每个组织的日常活动中,进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收益,打造人本主义的安全文化,树立一流的企业品牌。
2.2 “人人安全”文化入脑入心 为寻找一个有效的突破口,使员工、客户瞬间认知企业安全文化,公司创新设计“人人安全”胸徽,通过员工每天“戴”胸徽使得“人人安全”这四个字成了每天人与人沟通的首要载体,一句“人人安全”的提醒,一句“天天平安”的祝福,使得“人人安全”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习惯。这也是当初未采取“印”、“刻”方式的原因。目前,公司已向包括客户、业主、来宾在内的所有人员赠送了4万多枚胸徽,这一代表着中远海工安全文化特色的胸徽通过他们广而告之、漂洋过海、声名远播。
2.3 SMSA体系助推安全文化繁荣 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各级组织中实际发挥的作用,及其管理的状态、成效,需要遵循PDCA原则,需要通过有效的手段进行验证、评估、改善、提升。这也是一流石油公司为什么要进行HSE体系评审的重要原因。为有效检验企业HSE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确保符合一流石油公司评审要求,公司在中远集团领导的精心指导下,船务集团领导的协助下,建立船厂管理自我评价体系(Shipyard Management SelfAssessment简称:SMSA),并在系统内率先推行。系统借鉴了油轮管理自我评价系统TMSA,按照海洋工程工业相关国际协会的准则及常规,并参照诸多国际石油公司、钻井总承包商的评审要求来设计和制定。它的建立与运行可以让公司自己的体系内审员有效检查和评估本公司管理体系运转的情况,并为来自国际石油公司客户和钻井总承包商的评审师和检查官在对中远海工进行相关评审时提供便利。
3 构建“人人为安全负责”的安全管理文化
南通中远船务注重企业安全理念和文化建设,公司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举措,极大地丰富了“人人安全”文化的内涵,形成长效机制。
3.1 研发“人人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信息系统 系统具备举报管理、电子罚单、事故事件、安全教育、“人人安全”绩效考核、统计报表及信息查询等八大功能。该系统的研发成功,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了信息化手段。系统积累了大量基础数据,有助于安全管理分析,并制定合理措施。如2012年公司已发事故事件中手足伤害占比最高,而信息系统中隐患后果类分析,手足伤害同样占比最高,事实证明系统采集的数据得到的预警指标与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相匹配。在今后的安全管理决策中要更加关注系统分析得到的预警指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3.2 吸收国际一流石油公司先进的安全文化理念 推行国际油气生产商组织(OGP)18条保命规则,为公司各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明晰了“安全底线”。推行以安全行为为基准的“人人安全”观察与沟通(BBS)方法。方法由4个核心要素、6步法等内容组成。推行以来共收到有效观察与沟通卡1917份,通过每月数据分析,提供“预警性”安全指标,使得安全管理脉络分明,有的放矢。推行SHELL的防御性驾驶培训课程理念(DDC),对公司的工程车辆、商务车辆驾驶员开展专题培训……一系列有效方法的推进,使得中西文化融合,有力推进了企业通过世界一流石油公司的认证。
3.3 推进“无责备”文化 提炼并牢固树立员工安全核心价值观,不断发挥“人人安全”文化的凝聚功能和辐射功能,对员工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语言进行潜移默化地引导和感化,让“安全第一”理念根植于心外化于行,最终形成“人人要安全、人人能安全、人人保安全”的新局面。
“人人安全”文化已经逐步成为企业经营创效的核心品牌。文化的品牌价值和巨大效益得到了员工、客户、同行、政府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肯定。当国际一流石油公司壳牌评审团队首次对国内海工企业进行评审时,无不为之惊讶,毫不吝啬地赞许道:“这是中西安全文化合璧的典范,是目前我们看到的最好的企业安全文化之一”。
参考文献:
[1]王青芝.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1).
[2]计文林.浅析文化安全对企业发展的深层意义[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1).
[3]宋芳芳.企业文化战略管理视角下的生产安全管理[J].价值工程,2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