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轼传记文中的谐趣

2013-04-29李恒

北方文学·下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谐趣韩愈苏轼

李恒

摘 要:苏轼对韩愈《毛颖传》的传承,在苏轼的六篇传记文中清晰可见,借助拟人的手法来描摹物品,进而抒发自己的志向,可谓是一脉相承,尤其是其中的“谐趣”,更是令人忍俊不禁。

关键词:苏轼 韩愈 传记文 谐趣

刘勰《文心雕龙·谐隐》中曰:“古之嘲隐,振危释惫。虽有丝麻,无弃管蒯。会义适时,颇益讽诫。空戏滑稽,德音大坏。”这说明蕴含在文中的谐趣,一定要在引人发笑之余,让人有所领悟,这才是真正的谐趣。苏轼的传记文往往寓庄于谐,把深刻严肃的内容包含于一个“戏”字,将理趣与日常琐事融为一体,出以诙谐笔调,让人们在笑声中悟出一些人生哲理。[1]

苏轼传记文中,含有谐趣特点的主要有六篇:《万石君罗文传》、《叶嘉传》、《陆吉黄甘传》、《江瑶柱传》、《温陶君传》和《杜处士传》,这六篇传记表面看来言之凿凿,似是描写身边之士,人物传记之文。但仔细观之,笔法均发源于韩愈的《毛颖传》,借物品之描摹,拟人成文,滑稽类初。同时,还模仿了司马迁的史记笔法,令人捧腹。

苏轼对韩愈认识颇深,后人评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就自苏轼。同时苏轼性情幽默,曾言 “每执笔辄罢,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2]可见,苏轼对韩愈文章欣赏借鉴,幽默含于其中。

从韩愈《毛颖传》可知,毛颖指的是一支“毛笔” 但韩愈却把它当作人来写,而且郑重其事地为之立传,煞有介事地考证其先祖,这就使整个构思滑稽谐趣。写毛笔这样的小题材,却采取传记形式,篇末还有太史公的议论,简直就是史家笔调。这种内容与形式的矛盾,更构成了文章喜剧冲突。《毛颖传》的善处在于它捕捉、把握人与物之间的相似点,在形与神上造成既像又不像的独特韵味。[3]

首先是家世出身:“毛颖者, 中山人也。……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 而封诸管城, 号日管城子。”将一支笔的出身,用拟人的方式娓娓道来。其次是才能:“颖为人强记而便敏, ……正直邪曲巧拙, 一随人意。”将笔的用途比拟成人的才能,充满想象力。最后是结语:“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简直是奇思,实为抒发韩愈自己之人生感悟。

由于《毛颖传》写得极为精彩,苏轼便出手开始了第一篇谐趣传记文的创作《万石君罗文传》。因为在韩愈的《毛颖传》中,提到了毛颖的同僚中另一位人物——万石君罗文。

第一篇《万石君罗文传》,是苏轼描写的一个物品,砚台。将其一生同样用拟人的方式诙谐道出。比如,家世出身:“罗文, 歙人也,……以故罗氏未有显人。”才能显著:“上复叩击之, 其音铿铿可听。上喜曰:‘古所谓玉质而金声者, 子真是也。”

接下来,苏轼一发不可收拾,同样借助史记笔法,为茶叶列传,这就有了第二篇《叶嘉传》,读来同样让人忍俊不禁,幽默滑稽地点评了此“茶”的一生。

比如,家世出身:“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才能:“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结语:“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第三篇《黄甘陆吉传》写的则是柑桔,同样是幽默生动。苏轼采用寓言故事的手法,把柑桔比拟成两位隐士,柑桔的甘化身为“黄甘”;柑桔的桔化身为“陆吉”。文中用一场精彩的辩论,展示给读者所谓“女无好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本来陆吉总是想着自己做了哪些,认为自己应该居于黄甘之上,却忽视了黄甘的付出,经过一场激烈的辩论,听到了黄甘的解释后,甘拜下风。所以,结语传曰:“‘女无好丑,入官见嫉;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此之谓也。虽美恶之相辽,嗜好之不齐,亦焉可胜道哉!”

第四篇《江瑶柱传》写的是一种海鲜。江瑶柱属蚌类,因其形如牛耳,称牛耳螺,壳薄肉厚,肉质鲜、嫩,美味可口,是海中珍品。苏轼及其喜爱这一海中佳品。其《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诗自注:“予尝谓,荔枝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惟江瑶柱河豚鱼近之耳。”可见,为江瑶柱传名者始于苏轼也。而苏轼的《江瑶柱传》实是用史传笔法拟人于物,以物言志。比如结语:太史公曰:“虽龙肝凤髓,有不及者。一旦出非其时而丧其真,众人且掩鼻而过之,士大夫有识者,亦为品藻而置之下。士之出处不可不慎也,悲夫!”

第五篇《温陶君传》写的则是一种面制品——馒头。苏轼采用谐音,杂以典故,幽默生动。比如,家世出身:“石中美,字信美,中牟人也。本姓麦氏,既破,随母罗氏去其夫而适石氏,因冒其姓。始中美之生也,……故因以名字之。”

才能:“为人白皙而长,温厚柔忍,在诸石中最有名。”

第六篇《杜处士传》则是中药名串联成的滑稽传记文。苏轼的“ 杜处士” 就是名叫“ 杜仲”的一味中药名。接着娓娓道来,厚朴、远志、辅子、半夏、百合、雌黄、决明等等, 这些都是中药名。

纵观苏轼的六篇传记文,实际上很好地显示了苏轼的“以才学为文”的特点,他的思想性也许不是很高,但是嬉笑怒骂、幽默灵动却是其不可抹杀的艺术特点,谐趣成为了六篇文章共同的主要特征,表面上故作姿态,仿佛是写某位君子,实际上却是以人拟物,为读者幽默地展示了物品的出处、性能和特点,并借助实际笔法点评了此物的“一生”,实为抒发自己的人生志向,令人在会心一笑之余,深发哲思,与苏轼的谐趣词同样异曲同工,交相辉映。

参考文献:

[1]杜晓霞,张海燕.论苏轼小品文的幽默与诙谐特征[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4).

[2]孔凡礼.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4:231.

[3]韩兆琦. 苏轼的滑稽传记文[J].雁北师院学报,1994(4).

猜你喜欢

谐趣韩愈苏轼
La puerta de entrada al este de Guizhou
晚春
派对尤物
从善如流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聪明的韩愈
幽默谐趣
水墨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