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013-04-29李小珍
李小珍
创造性之父奥斯本曾说过:“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类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的确,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很多经验告诉我们:想象力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类正是因为有了想象力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学史上的神话。《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要求也非常高,它提出:语文教学应当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加大了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激发力度。
那么现在的语文教学是否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呢?我记得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个初一的语文老师在一节公开课上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学生:“大家说老师画的是什么?”学生们非常兴奋、众说纷纭,这节课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受到了在场所有老师的好评。正因为这样他被调去教高一,同样也在一节课上设计了同样的问题,可是结果高中的学生全都傻眼了,最后一个胖男生腼腆的站起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地球仪吧?”老师当场不知所措。我们的孩子具有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可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培养,竟然让孩子在无形之中丧失了这一本能。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但没有激发起学生的想象力,有时甚至是在扼杀学生的创造能力,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就曾进行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數第一。针对这一现状,作为一个教育第一线的老师来说,我做过很多尝试,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酸辛,但更多的是迷茫后的清醒,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我逐步认识到了: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想象力的激发相当重要,其中必须注意两个方面——那就是决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外在条件和内在因素。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这句话正好说明了想象力的外在条件的重要性,而外在条件应该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图片、文字、文本空白
1.图片诱导,触发想象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图文并茂的文章,这些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这些文章能够诱发出学生无穷无尽的想象。尤其是现在多媒体教学的不断渗透,更为语文教学中对于图片的展示部分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例如,教学《春》我们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幅幅春意盎然的图片,使学生从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图景的感知中体会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教师适时设问:“春天难道是这些图片能囊括尽的吗 ,你头脑中一定也有一副不一样的春景图吧?”从而引导学生说出:《我眼中的春天》。学生脑中,会出现千奇百怪的春天,如:春寒料峭之早春;阳光普照之暖春;甚至有的学生也学着我们的诗人们开始“伤春”,但无论怎样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是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2.文字吸引,诱发想象
语文教学中,对于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教师不可忽视,能有效地利用文字本身对学生的影响力,对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意义非凡。例如,《紫藤萝瀑布》中通过对紫藤萝花“盛”得像瀑布一样的文字描写,让学生联想到“生命亦复如是”的道理,进而学生展开想象,生活中还能从哪些事物身上感受到人生的真谛?学生的创造潜能立即得到激发,有的从小草身上看到“坚韧”,有的从高山身上看到“屹立”,还有的从公牛挤奶上看到“无奈”……既诱发了学生的想象,同时也教给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多角度思考,在作文的立意上,学生学会了创新。
3.“残缺之美”,激发想象
“断臂的维纳斯” “诸葛亮痛失街亭,功败垂成”这些经典之作无一不是残缺的,可正是这些残缺成就了他们的经典,形成了一种独特之美,正是这些残缺激发了后人无穷无尽的想象。语文教学中,教师同样应该合理利用一些文本空白,让这些残缺点燃学生想象的火花。例如,在教学童话《皇帝的新装》时,看似不完整的情节,其实正是学生想象的源泉。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教师往往会设计让学生进行续写:《游行以后》。首先,老师给学生朗读叶圣陶先生的续写,然后激励学生超越前人、挑战权威,学生在童话的吸引下已经跃跃欲试,再加上“激将法”一使,就更加心潮澎湃了,自然文思如泉涌,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就跃然纸上了。
二、“人具有动物所没有的东西——创造性、想象力。”
马克斯韦尔.莫尔兹的这一名言告诉我们:想象力的高低还由个体的内在因素所制约。这一内在因素应包括:兴趣和需要。
1.培养兴趣,丰富想象
“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一认识促使他产生了一个又一个新奇而大胆的想象,使得他在科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语文教学中也应该重视对学生想象兴趣的培养。我认为最好的培养方式就是让学生写想象作文。而我在教学中喜欢让学生尝试——名作改编。现在的学生其实头脑中有很多新奇的想法,可教材中选择的课文往往无法让他们把那些新奇的东西展现出来,于是教师应当充当两者之间的协调者,把课文本身和学生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古文《桃花源记》时,课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问:陶渊明的理想在当时能否实现?如果放在现在呢?当时有学生就突发奇想,我们能不能当一回现代版的陶渊明?我大胆的让他们去尝试,没想到学生居然会有那么多版本的陶渊明,如:清官难当版的陶渊明、恃才放旷版的陶渊明、嫉恶如仇版的陶渊明……在这些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陶渊明的影子,可又不完全是陶渊明,最后学生竟然殊途同归,都没能实现陶渊明所说的“世外桃源”似的社会理想。从这一活动中我不仅看到了学生对社会现实的个人认识,更看到了学生想象思维的闪光之处。
2.生活需要,充实想象
“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同样的,丰富的想象力同生活需求的多寡也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乞丐他需要“天上掉馅饼”,一个领袖他需要“国家长治久安”,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生活。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接触的更多的是进步的社会、文明的社会,所以他们需要的是社会、学校对他们的认可。他们会想象自己变成快男和超女,他们也会想象自己是刘翔或杨利伟,甚至有可能想象自己是本.拉登。对于这些,教师都应该大胆的让学生去想象,放手让他们去认识社会,体验生活,教师只需要对个别极端想法进行引导,或者干脆来个全班大辩论,这样的结果是学生的想象力不但没有得到扼杀,反而会在这些磨合中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真谛。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思维的特殊形式,是创造的前提。”语文教学中如果不重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那么学生就会成为思维方式单一、缺乏创造力的“传声筒”,这样的结果是我们的下一代因缺乏想象力而被社会所淘汰,我们的社会文明也将因丧失创造力而停滞不前,甚至滑向倒退的深渊。因此,语文教师应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的智慧插上丰满的翅膀,让学生在知识的天空中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