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育

2013-04-29杨敏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人文价值观

杨敏

语文的“人文性”作用是其他课程无法企及的。“人文性”是语文课活的灵魂,离开人文性,语文教改将褪去色彩,失去意义。我们应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还语文课堂以生命的活力。

语文课程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作为语文学习的主题,而忽略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因素,语文学习过程几乎成了接受知识的过程、训练技能的过程,甚至是落实“考点”的过程。结果,学生学会了解高难度的语法句,却说不清一个广告的失败或精妙处;能毫厘不差地完成课后练习,却无法完整地阐述生活中的某个感受……不可否认,语文课让学生积累一定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是教学任务之一。然而,语文课程又是一门具有鲜明人文特征的课程,除了“知”这一所有课程所具有的共性外,其“情”方面的特征尤为显著。语文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对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形成,承担着其他课程无法代替的责任。这也就是语文课程“人文性”之所在。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占很大比重。这些作品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生活,揭示人生的真谛,赞颂真善美,鞭鞑假恶丑:《端午日》《社戏》那纯美的人性告诉我们什么是美;《变色龙》《项链》滑稽的人物现实告诉我们什么是丑;《背影》《我的母亲》那默默的真情让我们感动父爱的崇高、母爱的无私;《记念刘和珍君》《祝福》那冷峻的现实引领我们直面人生,呼唤理性思考……它们都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导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中学正处于情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可塑性较强。我们中学语文“教做人”的功能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在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

一、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正确情感态度的引导

诗歌、散文都直接来源于现实生活,反映作者在生活中的细微情感。我们的语文教学应适时地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并结合自己的现实实际,去发现生活、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可我们许多学生,吃穿用无忧,在懒怠中虚度光阴,情感世界更是一片苍白。《小桔灯》的理想追求,《回延安》催人泪下的深情,《绿》柔美的意境,《浣溪沙》乐观豁达的精神境界……对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有积极的作用。生活中有喜,也有忧。史铁生笔下的“地坛”荒芜冷清,正是他“残废了双腿”之悲苦命运的烘托,但“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急行而去……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蜜蜂、蚂蚁等小生命活跃其间,给予作者生命的感悟,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应该有所作为的信念;《窗》作者以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强烈的爱和殷切的希望。这些都能引领我们的学生去感受生活的美好,珍惜生命,做一个幸福的人、充实地活着的人。

有丰富的情感世界,才能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学生的审美情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在很大的程度上,它滋生于文学的土壤。在文学家的笔下,花草树木、电闪雷鸣,一切的天地万物都具有人一般的灵性,而人类自身则更充满了永远也解读不完的奥妙。文学,展现了美妙而奇异的世界,语文课则向学生打开进入这个世界的大门:学生徜徉在精神的园林里,放飞自己的心情与理想,感受语文从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娓娓道来,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溢出,在浔阳江头琵琶女的琴弦上回荡。让语文带着我们的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岗的青石板感受惊险。语文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夫”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一个有着审美情趣的人,才能在生活中欣赏并追求真、善、美,才能有正确而积极的情感态度面对现实生活。

二、中学语文教学更要重视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

《我的叔叔于勒》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虚荣的危害,还能让学生体会到于勒那种吃苦耐劳的品德;《列夫·托尔斯泰》能让学生感受到托尔斯泰淡泊名利、甘于寂寞的人格;《过零丁洋》,这首诗来抒发国破家亡少时诵诗书的抑郁。表达了文天祥舍身取义、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岳阳楼记》,范仲淹散文之美——人美、景美、精神美,能让学生了解、明白人生的价值在于随时随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了祖国的人民的利益,应当舍小我,顾大家的崇高精神境界。

屈原,深切地热爱着自己的祖国(楚国),他“形容枯槁,颜色憔悴”,他“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怀瑾握瑜”,不肯“与世推移”,他“宁赴常流”,以此表达了对祖国(楚国)的挚爱;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傲气,表现了他在权贵面前不甘受辱,追索心中理想的反抗精神;闻一多、朱自清,在黑暗势力面前,在敌人的重压面前,他们以不惜一死的勇气,展现了一代知识分子不灭的勇气和良心。他们都满怀对真理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展现了一个中国人的铮铮铁骨。鲁迅的一生是为国家民族命运奋斗的一生,对封建礼教诉鞭鞑,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对中国现实的剖析,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表现了他一身凛然的正气和不屈的斗志。可以说,他的作品就是他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

这些作品对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它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指路明灯。我们的语文教学如果仅拿它来学生学习语法、句式、修辞,而置这些思想精髓于一边,岂不可惜。

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做人”之根本。《语文课程标准》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其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而不单纯看重知识掌握的程度。中学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智”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情”商的培养、“做人”的教育。在此过程中,我们无须过多地把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肢解,进行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的分析,进行文学知识的传授。我们应充分发挥语文感染人和熏陶人的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获得教益。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深入到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对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響。三、结语

语文的“人文性”作用是其他课程无法企及的。“人文性”是语文课活的灵魂,离开人文性,语文教改将褪去色彩,失去意义。我们应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还语文课堂以生命的活力,让语文课堂有欢笑,有泪水。当然,提倡人文性,并非排斥或否定工具性。只是多突出一点人文性更显必要和紧迫,因为我们的语文教育,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的,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人”,一个不只会解题的“完整的人”。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人文价值观
人文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人文绍兴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人文社科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