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练笔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3-04-29范提升
范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因素,精心地设计好课堂练笔,找准练笔点,激起学生的练笔欲望,引导学生勤练笔、乐练笔,写出有生活、有感悟、有个性的文章。
语文教材 课堂练笔 作文教学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也曾说:“没有良好的阅读基础,单靠作文课并不能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新课程改革以来,以读促写、以写促悟的课堂“小练笔”形式,已成为阅读教学中一道绚烂多彩的风景线,给阅读教学吹来了一缕清风。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练笔的随意性过大,缺少练笔的系统化、规范化等,往往导致导致小练笔有效性的缺失。那么,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巧用小练笔又成为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一、抓住时机,让小练笔水到渠成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词语”。而在语文课本中,有许许多多充溢着炽烈感情的文章,无不饱含着作者浓浓的深情。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文章的“动情点”,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当学生的情感达到了至高点时,抓住时机,巧设练笔,让学生直抒胸臆,诉说自己的情思,展露自己的智慧,让真情的血液在文章中欢快的流动,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
例如,人教版高一下册《祝福》一文,塑造了一位在春日之时,丈夫死亡(第35段);孟春之时,被卖改嫁(第40段);暮春之时,痛失爱子(第67段);迎春之时,一命归天(第28段)的悲惨中国女性祥林嫂。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只是打击与绝望。
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此时此刻有的学生甚至流泪了,很显然这是一种真情的流露。笔者紧紧抓住这一时机,设置小练笔,指导学生写一段祥林嫂的自传或者读后感。在情感的激发下学生的思潮如涌泉,个性化的解读感悟缓缓流淌于笔尖,情感得到了合理的宣泄,也让学生经历了一次深刻生命体验。
学生例文:“我终于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落成了乞丐。新年的鞭炮声连绵不断,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我拄着捡来的木棍,歪歪扭扭地向前走,雪越来越大,厚厚的积了一身,压的我喘不过气来,瘫坐在冰冷的雪地中,我隐约的看见我可怜的小阿毛。洁白的雪花啊,请你告诉我,我何时才能解脱烦苦?我何时才能拥有一个女人应有的幸福?”
二、抓住“两点”,让小练笔独具魅力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说:“阅读教学要读写结合,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因此,语文教师应紧扣课文,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引导学生练笔,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1.找准文章精彩点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即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模型)的行为反应而学得。大量的心理学研究结果也表明,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会的。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成熟。”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经过历史长时期筛选留下的经典篇章,都是思维丰富、写作技巧高超的典范,写人的文章栩栩如生,写事的文章生动感人,写物的文章有声有色。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语段,教师不应该错失学习和模仿的机会,要巧妙地抓住这一练笔点,可以针对全篇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片断练习,可以是句式表达、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总分结构等模仿。总之,只要课文有“精彩点”,就让学生模仿学习,这样一课一得,学生的构思成文就会意到笔随,挥洒自如。
例如,人教版高一上册《荷塘月色》,作者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月下荷塘美景,写得极其生动形象。此时,让学生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第4段,自选景物,写一写。这样,学生就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学生例文:“高大的槐树上面,弥望的青葱的叶子。叶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像变化的彩灯,忽明忽暗。密密的叶子中间,盛开着雪白的槐花,有的千姿百态的开着,有的含苞待放,正如一只只白色的蝴蝶,又如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又如翩翩起舞的美人。清风徐徐,送来阵阵花香,仿佛远处隐隐约约的琴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儿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一串槐花霎时落到了地上。是顽皮的风,吹走了,槐花再也不能回去;而叶子却更加翠绿了。”
2.找準文章留白点
“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通过虚实相生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理想效果。自古以来,文画为一家,“留白”手法,在文人墨客的手中亦被广泛的运用,大放异彩,它或含蓄,或简练或由于表达的需要,结尾处戛然而止,给学生留下了无限遐想和创造的空间,令人感到意犹未尽,回味无穷。教学时,作为教师要找准“留白点”,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故事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合理延伸,填补出这些空白,把写得含蓄隐晦的地方补写完整,把写得简明精练的地方补写具体。
这种“补白”并不是任意的天马行空的补充,而是在深入了解了文章的基础上,将作者忽略的部分通过学生的想象弥补起来,使之更加具体、深刻。这样的片断练习训练形式小、活、巧,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表达能力,唤醒了他们沉睡的创作潜能。
例如,人教版高一下册《边城》,沈从文以如椽巨笔,为我们绘就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烟、田园牧歌式的美丽的湘西世界。小说的结局却是一个没有尽头的省略号,让人觉得故事还没有结束却戛然而止,令人意犹未尽。没有结束,故事就会继续,这时因势利导,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填补故事的结局。
三、结语
语文课程资源内容广博,知识丰富,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挖掘文本资源,有效利用小练笔,精心选择练笔点,创设一个能够让学生渴望倾诉的情境,点燃学生的创作激情,让其在大量的练笔中学会倾诉,学会写作,爱上写作。当然,小练笔决不是机械性的毫无章法的练习,只有持之以恒的进行及时恰当的小练笔,才能使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取得真正的大收获。
参考文献:
\[1\]听郑桂华老师讲课.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
\[2\]张云峰.一道语文练习题带来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08,(5).
\[3\]洪天才,邹凤才.作文取材有道.作文取材有道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