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
2013-04-29裴浩燃
裴浩燃
摘要: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道路和桥梁项目。公路是经济发展非常关键的基础项目,它的建设品质对于通行的安稳性以及舒适性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道桥连接的地方经常性的会发生跳车问题,进而干扰到通行安稳。要想合理的降低跳车的危害,首先就要从建设层次上开展活动,认真地控制好建设品质,降低跳车的出现几率。除此之外,还要结合项目的具体状态,合理的开展建设设计活动,降低地基下陷几率,进而降低跳车的出现几率。文章关键的分析了跳车相关的要素。
关键词:公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桥头跳车
公路是一个国家经济进步必不可少的基础项目,它的建设品质关乎到整个国家的经济进步。我们在验收项目的品质的时候,一般是分析其通行的稳定性以及舒适性等。这些要素是受时路面的平整性以及连接区域的建设品质影响的。跳车问题是目前很多道路经常性的容易出现的现象,它的关键要素是因为路基下沉和桥梁地基下沉的指标不一样而导致的。对于这种问题,我们国家的道桥建设方以及工作者积极地对道桥连接区域开展设计活动,得到了应对跳车的方法。为了合理的分析道桥连接区域的设计以及建设活动,第一就要对其产生的要素开展全方位的探索,得到积极地应对措施。
1 导致连接区域发生跳车的要素简介
要想合理的应对这种问题,最主要的是分析其连接区域的跳车问题的产生要素。导致其产生问题的要素关键有如下的一些,比如不合理的下沉,刚度突变和车速与车辆本身的抗振性能等几个方面。第一项内容是最为关键的。通过分析道路状态资料我们发现,导致其产生问题的关键要素是柔性道路与刚性结构物之间的连接处发生不均匀沉降,形成错台。结合这个要素开展全方位的分析,认真地调节设计内容以及建设规划,才可以认真的处理跳车问题。
2 对于问题开展的设计活动
刚性结构的桥梁与路基、路面的组成材料、刚度、强度、胀缩性等存在差异,且桥头连接处受力时易形成集中应力,当受到车辆的压力以及构造自身的重量和外在的一些要素的干扰的时候,道桥就会一起出现下沉现象,不过它们的沉降量不是一样的。公路的要高于桥梁的,此时出现错台,进而就容易发生跳车。对于这种原因,在建设之前开展设计的时候,要认真地分析路基的具体状态,对于各种路基开展全方位的设计以及建设活动,积极的应对跳车问题。
2.1 对于沉降导致的跳车
以往的道桥连接的区域在建设的时候,在桥台建设中它的基础通常都进行了加固,所以很少有沉降。我们一般可以忽略其沉降。而路堤填土因其固有的压缩续变性质,即使经充分压实也难以避免因土基固结等因素造成的沉降,一般要等通行非常久的时间后才会变得安稳。台后路堤的沉降量主要由天然地基沉降和填土沉降两部分组成。在路堤本身的重量以及通行的力的影响等的作用之下,孔隙率变小,而且自身的密实性变大,进而会逐渐的出现下沉现象。对于此类状况,在布局构造物的时候,要认真地分析路基的具体状态,填方的高程以及其物料的出处等等的一些内容,合理的选取桥涵的方位以及大小和防护项目等,防止出现不良现象,经由合理的设计来避免跳车的出现。
2.2 针对排水不畅及填土流失,连接部路基沉陷导致桥头“跳车”现象的设计重点
在桥涵与路堤的连接部位存在的缝隙,雨水会沿缝隙渗透,下渗水对桥台对土类填料易产生浸蚀和软化,特别对填方体压实不够,易产生侵蚀和软化,降低强度,导致填方体变形。在外部车辆荷载冲击作用下,必然造成桥头路基沉陷。对于此类状态,在开始的设计的时候,应该认真地分析路堤的具体状态,结合它的状态开展排水活动,经由有效地排水活动,降低填土流散现象,降低下沉几率,进而降低跳车的出现几率。
2.3 通过优秀的建设设计措施,降低跳车的出现
试验表明搭板设置可以使在柔性路堤产生的较大沉降逐渐过渡至刚性桥台上,使车辆通过时跳跃现象大为减少。因此在施工中是要注意桥台搭板的设置。同时为了避免二次跳车现象的出现应在搭板的尾端加设一段浅埋的变厚式埋板,其长度一般取3~5m,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也可将与搭板连接处的路面板改为变厚式板。当然影响影响路面桥涵连接质量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这还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施工地点的地质情况判断而定。通过对工程的设计改革,以及施工方式减少桥头跳车现象。
2.4 公路与桥涵连接处的设计标准分析
目前我国路桥分别有各自的设计指标,这就导致两者之间的差异使得连接处容易出现“跳车”现象。根据《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容许工后沉降为:桥台与路堤相邻处≤10cm,一般路段≤30cm,两者不同。设计时对桥下地基地质研究比较仔细,往往是将桥台基础置于承载力较高的土层上,并对基础进行布桩或扩大基础等予以加固处理,故沉降量较小,而台后填方段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碰到软土又难以处理彻底,引起土基固结压缩,产生沉降差。根据观察和对驾驶人员的调查表明,在高速公路上,当错台超过1.5cm时,就会出现跳车。因此,在对应两者的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针对两者的差异进行必要的分析,充分考虑到可能使连接处产生“跳车”的因素,在设计时将这个可能降至最低。
3 对于早已发生跳车的区域的修复活动
认真的进行路基管控活动是应对跳车的关键方法。在开展建设之前的时候,要对建设措施开展全方位的比对分析,以此来降低沉降现象,提升刚性特征,降低跳车几率。通过对台背回填处理施工方式、台背回填压实方式、回填材料的选择与设计等方法,降低跳车的发生几率。针对那些早就出现问题的区域,可以使用全新的修复措施来应对,不过在处理之前的时候还应该对其开展详细的建设设计活动,以此来确保修复成效合理。使用当今的修复科技能够合理的应对跳车现象,“混凝土注浆加固台背填土快速修复技术”是目前来讲非常优秀的一项工艺。“混凝土注浆加固台背填土快速修复技术”是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加拌水泥而成的浆液,在跳车的桥头50米至70米处即开始打上间距为1.5米至2米的梅花桩式孔,每个孔直径约7.5厘米,深度从十几米至二十几米不等,然后往里面灌一些全新的物质,以提升土的强度特征,提升受力性特征。对于各种沉降问题,桩的尺寸和间距以及大小等都不是一样的,要结合勘察情况来开展设计活动,分析各个时期的应力,进而得到修复措施。
4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发现道桥连接区域出现跳车是我们国家的道路非常容易发生的一项病害问题。对于其应对措施,首先要通过开展积极的设计活动,进行对勘察信息的比对,来明确更为合理的设计规划,降低下沉几率,降低跳车情况。除此之外,还要开展建设活动,认真的对建设时期的多项品质管控区域开展管控活动,保证建设品质,提升路基以及桥台等的抗压性。而且还应该对于建设的不同时期的建设措施进行优化,经由积极地设计活动,保证建设品质合乎规定。
参考文献
[1]刘佳.公路、桥梁设计与施工[J].建筑资讯,2007.12.
[2]江波.公路与桥梁工程病害防治及检测修复实用技术大全[M].长春出版社,1999.7.
[3]王辉.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设计[J].桥梁工程,2007.9.
[4]白欣.公路施工设计与施工新技术[J].交通科技信息,2006.9.
[5]童维加.公路与桥梁验收手册[J].西安建筑科技,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