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困生的转化
2013-04-29史焕嵩孙国栋
史焕嵩 孙国栋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只要我们对每一位学生都做到耐心细致,充分尊重,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完全可以在我们的课堂上将“学困生”转变成优秀生。
学困生转化 合作互助 指导方法
身为人师的我们,总是希望我们的每一名学生都能非常的出色,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总是有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落后。怎样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动力,改变学困生的学习面貌,这是一个困扰大多数教师的问题。学困生的教育、转化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首先,大多数学生智力上的差异并不是造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缺乏学习兴趣、没有自信心,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不当,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要求过高等加快了学生的两极分化。但相信只要我们对每一位学生都做到耐心细致,充分尊重,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完全可以将“学困生”在我们的课堂上转变成优秀生。“不抛弃,不放弃”这一理念完全可以放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一、用师爱感化,提高学习动力
与其他学生相比较,学困生的自尊心更加脆弱,他们更加在意老师对他们的态度,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都有怕遭冷落的心理,他们能从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语态中了解到教师对他们的心态。因此,我们对学困生要有诚挚的爱,要用平等和尊重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把爱生的情感体现在一举一动中投射到学生心里。比如,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时,随之对学困生投去一个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他们会得到无声的鼓励而积极思考;課上巡视时,经常走到他们面前,查看他们的做题情况,及时的给予他们点拨、指导,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并不是学习的局外人,老师在随时关注他们,慢慢地他们上课不再懒散,而是变得很认真,注意力也越来越集中了;课后平等和蔼的与他们交往,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进行心理交流,帮他们解决学习方面和其他方面的困难。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学生自觉地学习。
二、体验成功,重拾自信
只有充满自信,才能创造奇迹。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抓住学困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并设法让他们把自己的闪光点表现出来。对他们在学习和言行上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在全班同学面前予以肯定并加以鼓励,唤醒他们的自信,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在教学中为“学困生”创造成功机会,真正体会到经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欢乐,树立起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愿望。在我班有几位学生,一直以来成绩很差,上课不注意听讲,不愿回答问题。针对这样一种情况,我就适当降低要求、降低起点、降低步伐,每一堂课都让他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如果回答的结果是正确的,我总是会给以肯定的目光,并向他翘起大拇指;如果回答不好,我会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启发、提示、帮助等。同时并及时对他们加以肯定,表现出对他的赏识,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上课精力集中了,成绩有了显著提高。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他们坚定信心,奋发向上,从而不断进步。
三、培养兴趣,促进学习
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动力是对所学内容有内在兴趣。”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形成学习数学的内动力。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特征,在教法上不拘一格,灵活多变,多选取一些接近他们生活的材料,让他们全身心地融入到学习当中来,推动他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合作互助,共同进步
同学是学生的益友,为了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们,感化他们,还要在班中建立“学习互助小组”,特意安排几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同学与学困生一组,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互助学习。课上让组长把更多小组发言的机会留给学困生,学困生不明白的,要做到“手把手”的教,教完之后让学困生自己再讲一遍;课下及时监督他们的学习。这样通过优秀生带动学困生,让学困生学习优秀生的一种良好学习氛围,促进共同进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很大的帮助,从而达到了减少学困生数量的目的。
五、指导学法,形成习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转化学困生,不应只停留在查漏补缺上,而应该重视培养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要加强学法指导,努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引导他们制订好学习计划、布置课前自学、及时复习、独立作业等。同时让学困生每人都配一个“错题本”“一枝红笔”,让他们将自己做错的题目分门别类地整理在上面,经常拿出来翻一翻,以便自己寻求、总结解题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避免进行过多的、盲目的思考,消除因多次无效的思维所造成的倦怠情绪,注重启发、引导他们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关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学习,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去判断推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长期努力,精心转化,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学困生的上进心增强了,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精神面貌也有很大改变,不再是老师同学眼中的“学困生”,而是值得其他同学学习的“进步生”了。
总之,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必须经过一段漫长的历程,亦非靠某个人单枪匹马所能成功的,而要靠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全方位的配合。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学困生”,关心“学困生”;我们应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积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并且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激发学习兴趣。那么,“学困生”就会以一个成功者的姿态去追求、去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