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211高效课堂 语文课如何“讲”

2013-04-29刘玉平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3年7期
关键词:语文课新课程文本

刘玉平

早在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教学制时就提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今天,我们研究高效课堂,已把“教师少教学生多学”作为基本纲领。那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师的少讲,学生的多练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仅谈谈语文课如何把握“讲”的问题。

作为一线教师,在感受新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深刻变化与旺盛活力的同时,在珍视学生独特感受、理解与体验的同时,在师生、生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在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与习惯的同时,亦感到我们不少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让学生讲,让学生活动,让学生探究。因为在不少教师、专家的心目中, 语文课上,教师的“讲”越少越好,不讲更好,甚至认为“讲”是素质教育的“天敌”,是 语文 课改的“大忌”,是走繁琐分析的老路。他们认为要落实新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教师就必须让出“讲”坛,做到“少讲”,甚至“不讲”。听课中,我们就经常看到教师让学生讨论讨论、表演表演,却少有学生的诵读,少有教师的课文解析,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浅尝辄止,完全是蜻蜓点水似的停留在表面。试想,一堂没有教师精彩讲授的 语文 课或许闪烁着创新的火花,或许精彩迭出,但它一定缺少深度,一定没有内涵,长此以往,语文课就会变得美得空洞,就会华而不实,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营养不良”。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到底要不要讲?究竟应该怎样讲?

1 讲在学生“对话”对而不明时

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倡导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可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完成。它认为语文教学可以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与体验,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实现积极、有效的对话、情感、认识的交流。这种对话与交流很显然是“对”而有益的,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与认知局限,往往对文本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涵义理解不透,即对而不明。此时,有效地讲解或点拨诱导就成为必要。

2 讲在学生“体验”不到时

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到课程目标及教学建议,多次提到感悟,体验。可见“体验”在新课程中的地位。语文教学中,学生以文本为载体,引发对文本蕴含的思想感情的品味,从而获得对文本内涵的深刻体验。可是这种体验在学生阅读实践时往往体验不到,怎么办?叶圣陶先生说“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啰哩啰嗦,能使学生开窍就行。”那么,怎么“讲”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呢?”我们感到抓住关键句子,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是获得体验的较好途径。

3 讲在学生“探究”不出时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它主要以问题探究为主。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增强问题意识,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探究问题“能增强学生对周围实际现象的兴趣,发展他们看出多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能力”。本文所说的探究不是一项课外活动,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一以贯之的学习方式和态度,因此,当探究的问题深、难、宽时,探究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就会不完全,就会卡壳。此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提供资料,适时引导、讲解,指导学生获取问题的结论。

4 讲在多元解读有误解时

“多元解读”是目前教学研究中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词。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表明语文新课程发生了由过去照搬教参“定论”,强制灌输“一元解读”,到现在倡导在师、生、本对话基础上的“多元解读”的变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对“多元解读”的过热追捧,对“独特体验”的过分珍视,导致语文课上对文本价值取向的曲解与误解。这主要表现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是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披文入情”,根据课文自身提供的信息,追求作品内在意义与读者外赋意义的统一,而是出于对以往强制性的一元解读的反叛,完全漠视文本自身存在及其呈现的意义,任由学生别解甚至曲解作品的内涵,甚而还把这当作学生创造性的体验成果。对此,作为语文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对这种曲解与误解现象要大声说“不”,并用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影响学生。

当然需要“讲”的地方远不止这些,诸如:自读之前的启发讲、疑难问题的明确讲、合作中的提示讲、总结时的补充讲等。需要指出的是,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怎么“讲”亦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更不是要重走繁琐分析的老路,而是要继承语文教学一些本质的东西,摒弃形式主义的做法。作为教师应根据课文教学规律与课文特点、学情实际,结合课堂动态,着眼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设计“讲点”。不能不管学生会不会就满堂讲,要讲究“讲”的方法、分寸、火候。

猜你喜欢

语文课新课程文本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