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途径分析
2013-04-29栾绍娟
栾绍娟
【摘 要】在目前的中职数学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型”和“讲解加练习型”的教学方法,很少用到启发式、讨论式等其他形式的教学方法。而我们知道,选择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的积极性,相反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氛围差,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创新课堂教学的途径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关键词】中职教学;有效性;创新
1.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学习活动满足人的某些需要。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制约学习动机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就能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学习,容易养成课前积极预习、课后认真复习的好习惯,就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和获得较好的学习方法,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不仅在知识上会得到相应的帮助,在学习方法和学习体验上也会收到较好的效果。相反的,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表现出的就是在课堂无精打采,甚至昏昏欲睡,提不起丝毫学习的劲头,容易导致对所学内容一无所知,容易产生对中等数学学习的恐惧感和厌恶感,这样下去就会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陷入恶性循环中,影响到学生整个中职阶段的学习。
中职学生缺乏数学的学习兴趣从主观上看主要是原有的数学基础差、接受知识的能力弱、学习自觉性较差;从客观上看有教师自身修养不够、教学内容枯燥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希望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靠其自身的能力去改变学习的现状,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几乎是不可能的,作为中职数学教师,要在面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我们的数学,常常以高度的抽象、严谨的演绎形式呈献给学生,让许多学生在刚刚接触时就产生了“望而生畏”的感觉。因此我们要抓住学生在刚刚开始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就要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意且合理地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使学生感到“我能学”。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凝”,精心设计的课题的引入非常关键。比如可以采用“趣味性”或是“悬念式”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新教学方式,增进教学的互动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4%来自嗅觉,1%来自味觉。特别是对于我们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数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对于枯燥的课堂学习在他们以前的学习中就已经觉得十分厌烦,仅仅用书本文字想牢牢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如果课堂教学形式仍然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高,课堂效率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多媒体教学集声、像、图、文字、动画于一体,不仅可以大量清晰地展示文本资料,还可插入动画,辅以悦耳的音乐背景,从各角度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数学的学习不应该局限于原始的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应该大力提倡学生自主探索、阅读自学、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常常会发现在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堂情境、不同的学生的时候需要作出选择。实际上这个时候的选择就是选择与现实情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能够让教师“一劳永逸”,没有哪一种教学策略适合于所有的学生和所有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习、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教学情境,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采用合适的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3.以人为本,实施情感教学
教师的爱是一种情感因素,给学生以温暖与关怀,信任与鼓励。课堂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主要阵地”,所以课堂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少研究都表明: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或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情感密切相关。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特级教师于漪也曾说:“教师的事业是爱的事业,只有真心实意地把心贴在学生身上,用心浇灌,才会收到培育的良效”。教师必须把热爱学生作为情感生活的核心,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真正做到课堂上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课后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从前面的调查可以发现,一方面课堂上教师的影响力远远大于课后,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其学习该课程的效果影响也很大。
调查显示,学生都喜欢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指导耐心、诲人不倦的数学老师,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尤其是中职学生,相对于同年龄的高中生而言,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遇到事情十分敏感,容易感情用事,在学习上的表现常常也是如此。他们的心里非常敏感也非常脆弱,对教师对待他们的态度十分在意。有时他们甚至对教师无意的有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产生联想,甚至觉得教师看不起他们,感觉到自尊心受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讨厌某一门学科的根本原因,大多数都是源于教师对他们的不喜欢、不理解、不尊重和不信任。而且,学习越差的学生对老师对待他们的态度越敏感。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其自身的情感渗透,建立起互相信赖、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和谐融洽的氛围是学习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学生学生容易形成大胆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当然,要想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对教师的要求也较高,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甚而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并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另一方面,在充分信任的同时又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而要严格要求,引导学生沿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完全不能进入状态,或者近段时间学生工作比较多,或者家里发生了变故,或者自己身体不适,或者最近沉迷于某种网络游戏或某个电视连续剧等等原因造成情绪低落、精神不集中,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责怪甚至讽刺,学生会因此受到极大的伤害而丧失对教师和对该课程的信心。相反的,如果这个时候教师能真正地同感他们的心理,关心他们的成长经历,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多给予他们一些鼓励或安慰,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比如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开个小灶”,把课堂上他还没有掌握的内容重新梳理一下;对于某段时间在课堂上经常“开小差”的学生教师在课后单独与他聊聊,问问是否是在生活上或家里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对于初次离家较远的学生教师与他多多交流,并积极鼓励身边的同学对其进行必要的帮助等等,教师的这些小小的关心对于学生而言或许就是莫大的帮助,学生会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人,不是孤独的,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就会想到老师,进而促使他们把这种教师对他们的關爱转化到学习上。
参考文献:
[1] 杨进.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挑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9)
[2] 王浒.面向新世纪中等职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中等教育,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