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洲马场的义工旅行

2013-04-29李佳宝

环球慈善 2013年7期
关键词:瞭望台朱迪农场

李佳宝

如果我们在人生中体验的每一次转变都让我们在生活中走得更远,那么,我们就真正地体验到了生活想让我们体验的东西。

热爱穷游的英格兰人罗伯特·普林斯于2001年4月建立了Helpx的网站。同WWOOF相似,Helpx是一个提供志愿者在有机农场、非有机农场、牧场、B&B旅馆(Bed andBreakfast,提供住宿和早餐的旅馆),背包客旅馆甚至是帆船短期工作以换取食物和住宿的在线平台。Helpx主要致力于文化交流,给工作度假的人提供和当地人交流和获得经验的机会。

这里的风景很明信片

坐在院子里发呆,身旁依偎着一条大狗,左边是一片薄薄的月亮,右边是金光四射的夕阳,前面三两匹马优游地吃草,后面火鸡妈妈带着一群小火鸡散步。

我所在的是一个名为马拉帕纳(Marapana)的马场。女主人朱迪,六十几岁,曾经是音乐教师通晓各种乐器和舞蹈。男主人比尔,恰巧也是搞EE的。农场的华丽远远超乎我的预想,钢琴、吉他、竖琴、天文望远镜、台球桌、逆时针转的表、满墙的绘画、无数本国家地理,看得出主人很世界公民,她有一张地图,但凡光临的义工都会在地图上对应地点写上自己的名字,大部分人来自欧洲和中国的香港、台湾。

朱迪和比尔年轻的时候生活在墨尔本,退休之后朱迪想要一个马场,于是他们选择了这里。说到有机农场,这里非常环保,每天用的水都是靠屋顶雨水回收系统,采光是在屋顶开的玻璃窗取的自然光,采用太阳能发电,白天把发的电卖出去,晚上自己用。

这里令人感动地祥和和美好,在视觉上就是刘瑜所说的那种“历史的终结”。历史这个老人风尘仆仆地赶了成千上万年的路,就是为了赶到这里,打开铺盖卷,定居下来,从此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劈柴喂马。

第一天,踢散马屎,为了使粪便均匀地分布在草场上作为草的养料。喂鸡、火鸡和“愤怒的小鸟”,它之所以叫“愤怒的小鸟”,是因为当任何人意欲侵犯她身体的时候她都会狠狠地啄,我就是不慎被她在手上啄了个小口,不过不用担心,鸡是不携带狂犬病病毒的。每天三次喂那只卡尔比犬,要在她的大餐中放入补钙粉,必须让她站着吃饭,并且用过餐后要看着她直立坐五分钟。吃饭很讲究,我们有法国来的朋友为我们做法式大餐,餐后还有甜点。5个分别来自英格兰、法国、中国的义工和朱迪一起用餐,听各种口音讲不同的故事。朱迪的人生很丰富,可以想象她年轻时候的辉煌,我们听她讲话,就像一群孩子围坐在老奶奶身旁听那娓娓道来的美丽。

如此安逸的生活会让我变得像那只卡尔比犬一样优游慵懒。他们说时光飞逝如电,那大约说的是中国或新加坡的时间,而不是这里的时间。这里的时间是宽阔平静的河流,一点一点往前挪,还动不动断流。

在农场的第二天,一整天都在下雨,工作仍然很清闲。清晨起来看书听雨,早上喂马、喂鸡、喂狗,马的配食很讲究,不同名字的马有自己的大餐,有些马比如“铺路图”(Pluto)的大餐里还要加上些药,因为“铺路图”(Pluto)不喜欢那药的味道所以还要加些糖浆。上午给马看病,我就充当护士,为它们擦防晒霜和维他命E,换绷带。每天的十点左右上午工作归来,必须做的是喝上午茶,这甚至比吃午饭还重要。晚上镇里有圣诞派对,我们准备了沙拉和酒带去。派对是社区组织的,这样邻居们就得以认识彼此。掌管这一方的官员也来体察民情与民同乐。派对归来,我们围坐在沙发上,朱迪兴起为我们弹奏一曲,年过半百的她久未碰琴,手指有些僵硬,但是那种气质是抹不去的,然后她还为我们弹竖琴,这场景太温馨了!

愿与世隔绝物我不分

农场里养了一大群鸡,这群鸡晚上被关进笼子里以防狐狸来捉,白天的时候放到外面可以在整个农场里溜达。它们整天无所事事,靠一天两顿饭活着,然后等待别人宣布它们的生命结束。这样是为了让它们快乐,它们走啊走,很大却永远也走不出这个农场,对于它们来说,几棵矮树就是一片森林。这不禁让我想起自己,我能所到之处就是这个农场,让我可以在世界各地转悠我就开心得不得了,我无法到达的是农场外的世界,说不定那里也有人在嘲笑我的无知。

这种感觉在我晚上看星星时越发强烈。农场里晚上灯火阑珊,夜色很黑,所以星星格外明亮。在微凉的空气里仰望星空,这竟真的会使我热泪盈眶。满天繁星,你们在想什么?当我仰望久了眼里只有繁硕的群星,迎面直射在脸上,瞳孔中别无他物,我被这美感动了感动得要哭了,康德的道德法则怎能比上这满天繁星呢?

独自旅行时,可以清楚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我对草地上和树林里的一切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各式各样的树木、野花、昆虫和鸟类是我在这个新世界所学到的新语言。“对我而言,这份孤寂感比其他任何食物都来得深;它比我的‘天赋才能还要深,比我的‘纪律还要深,尤其是,比博大精深的艺术之渠还要深。”旅行的时候看事物的视角与实际生活不同,尘土飞扬喧嚣的街道、绿草地中央的一棵大树,这些放在原来的地方都是再平凡不过的景物,此时却因为地点心情的不同使它们看来是那么的迷人。有些地方我可能一生只能来一次,所以欣赏的时候便以一种万劫不复的心态来对待,这也是为什么在旅途中感觉到的是扑面而来目不暇接的美。

从农场出来的路上,我一直在向后看,努力记住这感觉,这气息和这景色,不让可怕的遗忘将它带走。飞机再次起飞,这次是飞离澳大利亚。金黄色洒满蓝得纯净的天空,飞机飞离海岸途经约瑟夫波拿巴湾,我回头向它望去最后一眼,这座绿色的大陆由于飞机的高度显得像一座孤独的小岛,偌大的一片土地现在看起来就像新加坡一样是蔚蓝海面上漂浮的一片叶子,这片绿色渐行渐远,我心中产生莫名的感动使我热泪盈眶,我回望着直到它消失在云层里:孤岛,就像,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每次出发都是一次抵达

在本次澳洲Helpx之行的结尾我找到了一点线索:旅行,是为了见世面扩展视野,认识新的人经历从未经历的事,也是为了离开长久居住的地方去体验另一种生活,使自己内心得到启发和成长。每一次远行都是一次抵达。我像一块大海绵,好奇地汲取外界的事物并对我的世界观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当然其中要有适当的判断。现在反观那些文字,也许我依旧会热血沸腾,不过更多的是辩证审视。

有那么一个时期,我受一种思潮的影响,它传递的东西太过理想化。太超出现实的理想状态就显得有些浮和轻飘,浪漫而虚无。有一段时间,包括现在,我跟随着这种思潮,相信旅行可以更清楚地找到自我,在路上能使自己有更多的思考,把旅行上升到提炼自我的境界,而并非游乐和观光。在这样的准则下,我把到处飞视为一项伟大事业。高举追寻自由的大旗一心向往外面的世界。

当我对老爸说出“我今生注定游走”的时候,他老人家筷子差点儿没掉地上。但我真正收获了那么多吗?也许更多的仍是体验大于思考。所谓的转一个弯,遇见了真实的自我,在哪里?为什么好像有时只有将旅行和公益结合起来才显得更有深度呢?或许如果谈思考的话,用这样的时间多读一些著述会获得更多思想?但是,就像名画看多了就想自己试着画,钢琴曲听多了就想学着弹,书看多了就想用自己蹩脚的文字也来一发,想到远方那未知的世界,便按捺不住想亲自踏足去探索一番。

旅行的代价,抛去时间金钱不说,我每走一步都承载着家人对我人身安全的担忧和牵挂,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告诉我要注意安全。旅行暂时结束后,回归原来的生活,需要一个较好的模式切换和心理承受。满是回忆就像做了一场美梦,得以安慰的是它更清晰记忆更久,幸而还有照片文字和物品得以佐证它的真实存在。

在农场的一个夜里,我独自行走于陌上,四周漆黑静谧,只有满天繁硕的星斗在闪耀。无知,虚空,笨拙,在这安静得可以听到自己心跳的寂静中,不可破解得让人绝望到孤独。

老史说:我曾走过山,走过水,其实只是借助它们走过我的生命;我看着天,看着地,其实只是借助它们确定我的位置。而在这定位过程中,我们被贴上标签,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勇敢地自由选择自己的坐标,选择一个属于自己的“瞭望台”。“就像您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会取决于您所选择的职业和婚姻,我们选择的这个瞭望望台就像选择自己的命运,而我们的选择也同样是不可挽回的。但每个人都会感到遗憾,觉得除了自己唯一的存在以外,不能够有别的生活,您也一样,您希望能够经历所有不现实的偶然性,所有潜在的其他生活。”不现实的偶然性,这听起来多么的美妙。在途中倒是有很多这样的机会,但是尽管我会为这样的别处生活而着迷,我还是以一些明哲保身的虚假借口离开了,我们把它称之为理智。我们可怜的理智禁锢着我们的生活,使之缺乏行动和奇遇而趋于常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梦想还能有别的瞭望台,尚未建立的瞭望台。人绝对不能跳出自己的生活,如果我突然地偷偷地拆了我的瞭望台,把它搬到别的地方,哪怕只搬开一小会儿!

派说:如果我们在人生中体验的每一次转变都让我们在生活中走得更远,那么,我们就真正地体验到了生活想让我们体验的东西。

我愿意去流浪,去体验那些转弯和生活将赋予我的领悟。

猜你喜欢

瞭望台朱迪农场
农场假期
爱的请求
吉林省林区瞭望台配置与林地可视性分析
农场
疯狂动物城
留在苏窦山瞭望台上的诗
嘿,闪电先生,能快点吗?
一号农场
十二月,瞭望台
瞭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