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之我见
2013-04-29黄国志
黄国志
在农村中学要上好思想政治课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学条件差,教具往往只有一块黑板,一张讲台,一盒粉笔。但望着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我“逼迫”着自己不断地去思考,以求探索新的适合农村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一、多沟通,勤关怀,建立农村“特有”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要求师生之间要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但是,农村学生由于其特殊的背景,比较内向,不善于与老师沟通,难于建立这样的师生关系,就可能会导致课堂教学中互动不畅通。因此要多与学生沟通,多一些人文关怀,少一些家长式的说教,融洽师生关系。2011年我任教的一个班上有个学生,学习成绩不错,思维也活跃,但就是在课堂上“沉默是金”,不回答问题。我通过深入家访,得知其是单亲家庭,常年同外祖母生活,自卑心里严重。鉴于此,我不但在课堂上关注她,课后还深入到她的朋友中、宿舍里,了解其爱好,甚至连她每天吃什么菜、有没有零花钱,都一清二楚。后来她与我成了交心的朋友,向我敞开心扉,我也尽力去帮她去克服自卑心里。上初三后她慢慢就敢于同班上同学一起谈论,敢于阐述她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以至于她所在班的教学气氛有很大的改观。另外,沟通和关怀的眼光不要走极端,不要只注意“好生”或“差生”,“中间生”更不可忽视。“中间生”在农村中学所占的比例更大,如果忽视了他们,容易同大面积的学生拉开距离,造成课堂教学中“一边倒”现象,难于完成基础教育的目的。所以,多一次沟通,多一份关爱,建立农村“特有”的新型师生关系,对农村中学课堂教学功不可没。
二、深入浅出,善于取舍,多联系农村和身边的实际
1. 深入浅出即是把深奥的问题简单化,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好知识点。农村中学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知识面不广,如果把深奥的问题拉得过开,容易掉进“死胡同”出不来,故简化问题十分必要。例如九年级政治教材《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目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有段材料提到:在我国的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到2010年还可以保证消费需求的只有21种,到2020年可以保证消费需求就只有9种了。设置观点一:“缺乏资源支撑,中国经济很难持续增长。”观点二:“我们经济发展了,有了钱可以到国际市场去买资源。”你是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的?请深刻说明理由。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分析讨论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就简化问题,改为让学生讨论:“如果我们生活的家乡没有了资源会怎么样?”问题一出,学生的讨论非常激烈,各抒己见。经过讨论,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理解更好,从而自然引导到本课的一个教育归宿:面对现在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中学生要自觉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保护资源和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 善于取舍,减轻学习负担,事半功倍。农村学生相对于城市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略低,如果一堂课的内容过于“丰富”,会减低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故善于取舍,有一定的必要。如八年级上册《男生,女生》这个框题,教材设置许多活动,而且都是青春期学生敏感的话题,如全部开展活动,不但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可能还会因讨论过多而使得课堂难于驾驭。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只选取一则材料:“我悄悄地喜欢上邻班的一个男生,他的一切都吸引着我,一想起他既甜蜜又自责。这个女孩出现这种情况正常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做?”让学生分组讨论,而其他材料我就“一口带过”蜻蜓点水,点到为主。为何只选取这则材料呢?因为这个问题是男女生交往中最普遍、最关心和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每个学生心中的想法都不尽相同,讨论肯定热烈,也可从中发现问题。最后只要对学生的讨论做正确的引导,在教材中将答案点明即可。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掌握好应该掌握的知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多联系农村和身边的实际,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理论联系实际从来就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原则,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但是,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这个“实际”范围不宜过大、过广,应该取材于身边、农村、城镇或较为热点的时政,接受的效果尤为明显。如九年级教材《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第二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中提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谈到上海的巨变,要学生说说自己所在的城市有哪些显著的变化。学生对城市较为陌生,而对所在的乡村就再熟悉不过了。教学中就联系现在农村的变化,让学生去构思和讨论,再延伸到城市及全国的改变,学生接受起来就水到渠成了。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