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策略探究
2013-04-29陈昌林
陈昌林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是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手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并体验成功的愉悦,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因材施教策略
1. 立足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
在新课程理念中,教师的教学不再是知识的转载者,教师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授课之前,教师必须立足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深入研究、挖掘教材的内涵。在读懂和读透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敢于跳出教材,活用教材,甚至可以和学生一起研讨开发校本教材。在处理教材时,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按知识体系进行归纳和调整,针对某单元围绕学生身边的热点焦点问题,将生动的人生体验(如军训、志愿者活动)和设计文化主题活动案例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整合其他学科来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学习和生活的问题,从而使我们的教材变得有骨有肉、有感情,体现信息技术教育与时俱进的人文性、科学性和社会性。
2. 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在现有的班级授课情况下,要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必须进行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层教学:
(1)教学目标的分层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结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及操作能力的差异,设置弹性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有所得,体验课堂带给他们的快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2)教学过程的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教师的操作示范制作成详细的图文资料、视频录像等放在学习网站,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类比、联想、尝试和教师的讲解实现知识的过渡和迁移。对于有需要帮助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小组内同学的互助、教学示范录像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操作技能;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我们应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索和创新;鼓励他们充当课堂的“小先生”,辅导、协助其他同学完成任务。
(3)任务练习的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置有弹性、有梯度的练习和任务,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设置基本任务、进阶任务和拓展任务。如在八年级《添加演示文稿内容--拒绝电子垃圾,绿色的呼唤》中,我是这样进行任务设置的。基础任务一:文本占位符后插入文字(电子垃圾的概念)、艺术字(拒绝电子垃圾口号style)。基础任务二:插入文本框并进行属性设置(文本框内容:你是如何拒绝电子垃圾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任务三:插入图片、剪贴画并进行美化(环保标记或活动照片)。进阶任务:插入自选图形使图片显得更有个性和特色。拓展任务:围绕如何拒绝电子垃圾活动的图文进行创意排版。在前面的基础任务和进阶任务中,学生都是在半成品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处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并体验成功的喜悦。拓展任务更好地激发了学有余力的同学创作激情和继续探究的欲望,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
(4)教学辅导的分层
对于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比较好的同学,我们主要采用的辅导方式是点到为止,重点是学法方面的指导,并适当提高任务的难度和要求,给与足够的时间给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对于大部分学生,他们可以观看学习网站的图文并茂的操作指引或视频,或教师局部广播教学;对于个别需要帮助的学生,我们采用的辅导方式是小组内一对一帮扶,最后才是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对于他们,教师在课堂中要给予足够的关注,辅导中以鼓励、表扬为主,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5)把握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导向功能,开展分层评价
由于学生的起点水平、学习风格、学习习惯等存在差异,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辅导策略的不同,我们在进行评价时,不能用单一的衡量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待课堂表现较好、出色完成任务的同学,既要表扬也要指出他们的缺点,让他们更好地认清自我。对待大部分学生,我们多用肯定的方式评价他们,同时要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困难)的突破点。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我们更多的要用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通过及时的口头表扬、赞许的目光、宽容的微笑、拍拍肩膀、热烈的掌声等方式肯定他们取得的进步,让他们重获信心,受到鼓舞,从而取得长足的进步。
二、先学后教策略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只是一门会考科目,不纳入中考分数,学校不可能安排课余时间给学生进行预习、复习。学生也不重视,没有预习、复习的意识和习惯。我们只能在课堂有限的40-45分钟里要实效。这里提倡的先学后教,指的是课堂内的先学后教,而不是课外的先学后教。先学,指的是在课堂中先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利用学习网站上教师准备好的图文并茂的操作指引、操作示范视频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先练习体验。后教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和分层指导。先学后教首先要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的思考权、表现权、体验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质疑、合作探究中培养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从而实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
三、小组合作与竞争教学法结合策略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当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从中受益时,小组合作程序是非常有效的。合作学习是基于自主学习的,在合作前先给予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时间,并且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确保小组各成员各有所责、各尽其能,避免小组的任务由小组长或个别成员代劳或全权包办的情况。
竞争教学法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制定(或与学生共同制定)相关的评价量规和评价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氛围中,通过激发初中生好胜的心理,引入竞争意识。可以组内组员之间竞争、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通过边竞争、边学习的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竞争,就有输赢,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对待竞争及竞争结果的心态,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责任编辑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