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习题设置的特点和教学过程的优化
2013-04-29陈序钿
陈序钿
新课标教材中习题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切实加强教材中各类习题的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特别是实际应用能力等方面,能发挥其独特的功效。
一、新课标教材习题设置的特点
1. 力求与生活实际接近,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的培养。在新教材的习题设置中,列举了大量的身边周围经常发生的一些实际例子。这些都是学生能亲身经历的例子,所以学生一下子兴趣就被提上来了,能结合亲身经历把数学知识很好地掌握。
2. 探究性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多探究、多思考。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归纳一些探究性问题,给学生一个充分自己探索和展现自我的平台,发挥他们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
3.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优化习题的设置。新教材习题的设置就把一些数学思想渗透带习题当中去,让学生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些数学思想,把抽象数学思想在习题中具体的体现出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掌握。
4. 注重知识的衔接,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作好铺垫。新课标的理念强调知识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课后习题除了对已学知识的考察和巩固之外,还将已学的和将学的知识串在一起,做好知识本身的衔接,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埋下伏笔、作好铺垫,这样有利于学生整体上的认识。
二、新课标教材习题教学的若干建议
教师掌握了新教材习题的主要特点,了解了其设置的意图,那么,笔者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做好新教材习题的教学。
1. 充分挖掘教材习题的价值,对习题巧妙加工、变式、引申,使问题拓宽、加深、变活。
(1)适当对教材习题加以引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在教学过程中就题讲题,不再引申,就会丧失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大好时机,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教师、学生争相“扔掉”课本而投身到大量写板书抄笔记的运动中去,这是完全和新课程的理念背道而驰的,所以适当地对教材习题进行引申是非常必要的。
(2)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从各种途径,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能力与意识。这样,既可暴露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增加教学透明度,又能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3)对教材中习题变式教学,培养学生发散的数学思维。在数学教学中,若将教材习题充分挖掘,注重对教材习题进行变式教学,不但可以抓好基础知识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提高创新能力;不仅能让教师对教材的研究更加深入,对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把握更加准确,同时也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并逐渐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2.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以往讲授法的模式,使习题教学更加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
(1)让学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是以实际问题为先导,而习题教学则是以抽象逻辑为前提,如果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将抽象思维具体化、形象化。习题所依托的实际情景如能在课堂上设计再现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动脑动手,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开拓性思维,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素养。
(2)让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科学探究需要有钻研精神,然而钻研精神又是学好数学的重要的精神品质,教师应尽可能挖掘习题中的探究要素,教会学生钻研的方法,培养学生钻研的能力。
(3)让学生评价,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之间存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教师应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互评是一种重要形式。可将同桌学生的完成的习题解答互换,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使学生在“你来我往的思维冲撞”中相互交流,互相评价,相互赏识、相互纠正。课本习题较多,教师要抓重点,在日常教学中,将课本例习题充分挖掘,巧妙加工、变换、伸延,学生利用这些习题进行自主或合作探究。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从题海战术中脱身出来,再也不会有数学是枯燥无味的感觉,才会感受到学习是轻松愉快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责任编辑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