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制:差异教育视域下学生成长路径探寻
2013-04-29庞科军陈凯
庞科军 陈凯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作为教育者的最大困难在于怎样和孩子一起寻找适合他成长的路径,所以很多人都说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但是,现实中的班级管理是一种垂直管理,现行班级授课制下,教师面对个性差异很大的学生群体,是不可能实现“个性化教育”的。同时,教师的年龄和生活经历等各种元素,也限制着教师走进儿童真实的心灵世界,这就给学生成长的领域留下了一个真空地带——学生之间的横向学习和交流。
天长小学从上世纪末开始探寻“你就是你,我就是我”的“差异教育”价值观。在学生成长领域,我们根据学生差异发展的真实需求,设计“学长制”的教育实施路径。我们的“学长制”以西方及港澳台地区盛行的“学长帮扶学弟”快速融入学校生活的机制为参照,建立以天长小学为场域,以学生的同辈为学习资源,以展示各自差异为组建纽带,从而形成一种多元的、立体的可持续性的交往性教育。
学校一直认同,最好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对于最好的教育来说,教育目的应该尽可能隐蔽起来。“学长制”天然地具有和学生生活融合的优势,可以很好地“隐蔽”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进行,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公共生活相对“生态化”的生活形态中,学生互相交流,自我成长。几年的实践证明,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将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宝贵资源,通过学生之间的交往,实现学生群体的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是学生成长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一、“朋辈学长”的顾问机制:让同年龄段学生之间实现差异互补
应该说,学生间存在差异是正常的,它不应成为教育的负担,应当作是一种宝贵的资源。那么,如何对待这些差异并利用其生成的宝贵资源呢?这取决于我们对学生的理解和教育本质的把握。天长小学正视并抓住了学生间差异这一资源,鼓励各班级、社团组织建立“朋辈学长”的顾问机制,让朋友、同辈之间进行优势互助互补,最终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
如鸿烨同学是今年开春从北京一所国际学校转来的,中文基础不好但擅长体育竞技;而睿杰学习成绩优秀,擅长语言表达但体育运动欠佳。如何让他们实现优势互补呢?我们利用“朋辈学长”的顾问机制让他们成为共同进步的成长体。当鸿烨碰到问题不会解答时,就会去问学习顾问睿杰;当睿杰在体育运动中出现难题时,就去请教鸿烨。如此实现了两者的互助互补,促进了他们的共同进步。
“十分讲坛”是学校大队部为学生打造的一个类似“百家讲坛”的栏目,每期十分钟。一些班级将“十分论坛”作为午间谈话类的“微型课程”,经过几年的实践,为学生的差异发展寻得了多种可能。一时间,“美滋美味”“黄家植物园”“小杜动物园”“纸上谈兵”“世界未解之谜”“历史望远镜”“一周新闻播报”“元素大爆炸”“今日传奇”“急诊医务室”……共计二十余个专题讲坛相继开讲,历史、地理、军事、美食等等可谓包罗万象,同学们在展示自己长处的同时,也从同伴那里得到很多教益。
周洪宇教授在接受《中国教育报》采访时表示: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教育强调社会情绪能力,社会情绪能力是指对自己情绪的认知和控制,与他人一起工作的互动、理解、合作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这些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学校教育中的引领和实践,让每一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所长,分享别人的体验,活动机制和实施的独特价值就在于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和实践的平台。
“朋辈学长”的顾问机制最大化地运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促成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与优势互补,给每条学生都铺设了一座桥,让“各得其所”“得有所长”成为现实。
二、“小先生制”的辅导机制:让高段学生引领低段学生快速成长
著名神经心理学家吉尔科默·里左拉弟发现,人的大脑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神经元,即镜像神经元,它所担负的功能是“追求与他人的一致性”。通过对一个月大的婴儿、猴子等的大量的有关模仿性的实验研究,他指出:“镜像神经元的存在显示了我们对他人在我们周围环境中的所作所为会建立一种生物学反应。无论一个人把自己想象为多么完全独立而分割的个体,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注定了更要模仿别人,每一个人所学到的一切都在一种社会关系和我们所身处的群体中不断被点缀、丰富的。”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开创的小孩教小孩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由于学生在一起朝夕相处,语言、心理比较接近,相互之间更容易沟通,也更容易接受,故而这种教育形式有时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在现行的班级授课制下,运用“小先生制”也能更容易地实现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教育机会的最大化,同时这种教育形式不仅教学反馈快,而且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教学的双向有效性方面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帮助新入学的小朋友快速融入校园生活,也为了让他们快速、有效地掌握汉语拼音的正确读音及拼读规则,我们建立了五年级学生帮助一年级学生的辅导体系,让五年级学生每天中午帮助一年级学生认读汉语拼音。由于有了五年级学长的帮助,不到两个月,一年级的学弟们就轻松掌握了汉语拼音的正确读音及拼读规则,这些学弟们不仅收获了汉字拼音知识,更收获了如何与学长相处的能力与自信。
在中队改选正式岗位竞选之前,我们鼓励孩子自己制作宣传海报。在海报的最后设立“嘉宾推荐”一栏,鼓励孩子寻找学校中的榜样,并请其对自己的竞选岗位写几句话。为什么在小学的低段,要让孩子自己寻找学校中的榜样?这些榜样代表着什么?……这些学长是学生某种愿望的寄托。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寻找学生当下心目中的楷模,也即培养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取向。
游园活动是学生十分喜欢的形式,操作也相对简单。与别的学校不同的是,我们在游园活动中,为学生增加了选择和交往的可能。在奖项的设置上,我们把学生寻找自己的学长并一起协作完成的项目分数设置成最高,这样学生寻找伙伴“加盟”的热情就高涨起来,向别人学习自然也成为一种美好的体验,使活动更加丰富了教育的意义。
“小先生制”的推动在城市教育中,还有一个很大的功用,就是它弥补了“独生子女”时代学生心里“兄弟”概念的缺失和与同龄人之间比较亲密的交往,而兄弟姐妹般的交往不论对高段学生的责任心培养,还是对低段学生的榜样认同,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后喻学长”的影响机制:让低段学弟影响高段学长思维建构
世界上很多杰出的大师,都是借鉴儿童的思维而取得成功的。如巴黎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据闻就是贝聿铭根据儿童玩具金字塔的造型而设计的;环形立交桥概念就是以小学生的环形设计为蓝本形成的……每个儿童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维,这些具有原创性和特质化的思维往往会影响学长乃到成人的思维建构。为此,天长小学也不失时机地抓住并利用学生思维的原创性和特质化这一特点,来完善“学长制”的内涵,建立“后喻学长”的影响模式,让低段学弟影响高段学长的思维建构。
“跨班交流”展示了学生的不同风采,尤其是低段学生到高段年级的交流,不仅低段学生获得了交往体验和自信,更重要的是,高段学生也可以从学弟学妹身上找到学习灵感,获得启迪和成长。最近两年,天长小学各年级跨班交流活动蓬勃开展,如2011寒假回来,学校就进行了跨班特色年俗“秀”展示。活动为学生搭建了更多的交流和展示机会,学生的自信、大方正是在一系列这样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自主春游”是学校的品牌活动。从2010年开始,四年级与二年级学生随机组队,以5到8人为小组,自主分工,自主合作,按照学校指定地点,步行15公里达到目的地。从筹备春游到总结,自始至终,教师都不参与,家长也只作为旁观者随同前往。“没想到我们的孩子这么能干!”一位家长志愿者事后这么说。“没想到小同学这么厉害!”一位四年级同学这样说。如何学会分担责任,如何学会互助合作,如何学会解决问题,如何学会克服困难,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二年级学生的很多想法很好地弥补了四年级同学思考的不足,使他们的安排更为周密,组织更为合理。
学生的交往具有独特的意义,学校的本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具有从以“知识传授”为重点向“人际交往”演进的倾向。不同年龄段的交往具有“社会交往”的意义,学生在这些真实的交往中学会协商、学会领导、学会合作,这就是“学长制”机制的生命力所在。
学长制的推行,为学生们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土壤,在这个过程中,低年级同学利用学长们的优势,快速地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学长们也因为发现自己的不足而加倍努力,这样他们就形成了一个自由发展、相互影响、相互激励、相互补充的生态体系,并不断促使他们朝着最优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杭州市天长小学 浙江杭州 310006)
责任编辑 余志权